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點回家吧

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點回家吧

我想陪著孩子,一點點的看著他長大,僅此而已

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點回家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寶寶已經一歲三個月了。

在他四個月半時,我產假結束回單位上班。那時的他還是小小隻,不會因為與媽媽分開而哭鬧。

每當爺爺奶奶抱著他,看我在門廳前換鞋子出門,總會逗他:媽媽走咯,媽媽上班去了,快點哭,追媽媽。

寶寶黑黝黝的眼睛望著我,臉色茫然,才四個多月的他不知道上班的意思,也不知道媽媽去上班就意味著一整天都看不到媽媽。也許,在他小小的腦袋裡,甚至沒有「媽媽」的概念。

後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開始知道媽媽換衣出門,就意味著要跟媽媽分開了,每次看到我要出門,就立馬撇嘴哭起來。

再大一點兒,更會表達自己的感情了,也更不樂意媽媽出門了。每天早上,只要一睜眼,就如一塊牛皮糖般黏著我,用那糯糯的,能把媽媽的心都融化的聲音一聲連著一聲地喊「媽媽,媽媽」。

即便我上個衛生間,他都害怕。站在衛生間門口不停地拍打著門,嘴巴里喊著我,如果等不到我回應並開門,就立馬會撇嘴巴哭起來。

為了能順利去上班,爺爺奶奶總是會提前想好各種對策,比如拿好吃的零食,或者好玩的玩具,把寶寶暫時抱去他們的房間,讓我能偷偷溜掉。

待孩子想起來找媽媽時,我人已經不在房間里了。

孩子奶奶說:「寶寶找不到你,也就平靜了。」

可我心裡並不是平靜的,無數次腦補自己離開後,孩子滿屋子裡尋不見媽媽時的失望、無助和絕望。

想著想著,自己就流淚了。

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點回家吧


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點回家吧

家裡人都勸我道:孩子都這樣,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

還有人勸我說:「並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而是媽媽離不開孩子。沒有媽媽在身邊,孩子也會玩得很開心。」

也許,真的是這樣,就像孩子的奶奶告訴我:「你不在,我們寶寶乖著呢。」

而每每當我提出要辭職,在家陪著孩子一起長大的時候,很多反對的聲音也襲來:「全職媽媽沒有自我」,「全職媽媽最危險」,「你要跟孩子一起成長」、「有老人幫你帶孩子你竟然還辭職?」……

在這樣的質疑中,我自己也懷疑了:是不是我真得太過於敏感了?真的是自己太過於寵孩子了么?

我曾經諮詢過身邊的職場寶媽,多數也跟我一樣。在糾結中左右搖擺,每天出門的時候,心情都不怎麼美好,心裡各種糾結要不要辭職?要不要在家陪孩子?

辭職的決心下過八百遍,可一想想房貸車貸孩子的奶粉錢,家裡的油鹽醬醋茶,方方面面都需要錢,又只能八百零一遍地勸自己再堅持堅持。

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點回家吧


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點回家吧

一個朋友勸我,拿她自己做案例。

她產假結束後,就來北京上班了。孩子留在幾百里遠的老家,由父母幫忙照顧。每月一次,雷打不動,她會坐上一個通宵的火車,回家看望孩子。

孩子越來越大了,也越來越依戀媽媽。某一次,她看望孩子回京。孩子哭鬧著拽著她的衣服不讓走。

父母想了辦法把孩子騙走,朋友哭了一路回到了北京。路上,她給我發微信說:「老娘不幹了,回老家陪孩子。」

可是,第二天,她準時出現在辦公室里,忙碌著準備即將開會需要的材料。似乎昨天發狠哭泣到快崩潰的那個女人並不是她。

上有老,下有小,怎麼可能說辭職就辭職呀

別人可以說走就走,說去遠方就去遠方。可咱們已婚已育家裡沒礦的女人可不行,咱們的孩子需要口糧,需要學費,需要雜七雜八的各種費用。

辭職帶娃了,這些錢從哪裡來呢?

朋友說,她很羨慕我,至少我每天可以看到孩子,晚上下班回家後,可以陪著孩子玩耍,可以摟著孩子講故事,可以看著孩子甜美入睡。

而她,頂多也就是通過視頻看看孩子。

某一天晚上,孩子在視頻的那一端,奶聲奶氣地伸手喊她:「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回來吧。」

朋友瞬間淚崩。

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點回家吧


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點回家吧

專家們說:


一歲多的孩子,還處於跟媽媽的共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把媽媽當做自己的全部,與媽媽的情緒連接緊密。能模仿和感受媽媽的喜怒哀樂,也對與媽媽分離分外敏感,與媽媽分開,哪怕是及其短暫,都會讓他們恐慌。

就像我的孩子那樣,他知道,我早上會出門上班,所以緊緊地黏著我,一遍又一遍地喊著「媽媽」,以為這樣就可以留住媽媽。

這是孩子的分離焦慮,也是當媽的分離焦慮

即便明知這種焦慮是正常現象,是孩子成長的一個自然過程,接受起來,也是挺艱難。

身邊真有媽媽忍受不了這種焦慮,選擇了辭職在家全職帶娃。

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點回家吧


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點回家吧

怎麼才能和孩子一起,度過這段共生期,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呢?過來的媽媽們幾乎一致給了這樣的辦法,這個辦法,只有兩個字,就是「溝通。」

是的,溝通,與孩子多多溝通。

就比如在自己要出門的時候,一定要鄭重地向孩子說再見。剛開始孩子會哭會鬧,但是說再見之後,孩子就會知道媽媽不是憑空消失的,媽媽還很愛她。躲著孩子跑是最動搖孩子安全感的方法。

兒童心理專家繆卓錦也給過這樣的建議,她說:

一、出門前一定要提前和孩子說媽媽出去幹嘛,什麼時候回來,並最好形象化地說。比如天黑到什麼程度媽媽就回來了,一歲八個月的孩子還不能懂一般的時間概念,需要形象化的描述,如兩歲半後可用指針式、鬧鐘說明媽媽回來的時間。

二、把媽媽的工作和孩子連接起來,如帶孩子去媽媽工作的場所玩,認識媽媽的同事和同事們的孩子,讓孩子對媽媽離開自己後去的場所有清晰的認知,這可以有效減輕她和媽媽短暫分開後的焦慮,同時還可描述媽媽的工作對孩子的意義,如掙錢給寶寶買玩具買奶粉等。可把吃過的奶粉罐留著,讓孩子和奶粉罐合影,孩子對此就會有非常形象和清晰的認知——原來我要吃那麼多奶粉,媽媽要掙好多錢才夠。

三、媽媽下班回來後要陪孩子玩一會兒,說說自己上班時發生的事,既讓孩子了解媽媽在做什麼,又是聯繫感情的方法,倒過來,也可以問孩子媽媽不在時玩了什麼做了什麼,和他玩一會兒遊戲。孩子和媽媽工作的連接也是孩子融入社會的一部分,媽媽講述的工作會讓孩子了解、接納它的存在,併產生好奇心,從而進行交流。

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點回家吧


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點回家吧

寶寶一天天的長大,相信很快有那麼一天,他不會在我上班前哭鬧,而是平靜地沖我擺手說「媽媽再見」。

到那時,身為老母親的我會不會又體驗到另一種失落呢?

媽媽,我不喝奶奶了,你快點回家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