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Cover:被 YouTube 撫育的一代,到底意味著什麼?

Cover:被 YouTube 撫育的一代,到底意味著什麼?

Cover:被 YouTube 撫育的一代,到底意味著什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YouTube 誕生至今,已經遠不止一個視頻網站那麼簡單,更深刻的影響是它現在已經成為嬰幼兒主要的視頻(學習)來源,《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被 YouTube 撫育的一代》對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

Chuchu TV是 YouTube 上最受歡迎的兒童頻道之一,它的訂閱量達到 2076 萬。Chandar 對《大西洋月刊》表示,現在他的目標是 「想成為下一個迪士尼」。

Chuchu TV 的早期視頻,或者說播放量非常高的視頻有著顯著的特點:選擇英美流行的童謠,製作成次大陸風格的新版本音樂視頻,配有印度舞蹈和肖像畫。動畫中最著名的動物角色是一頭獨角象,所有孩子都帶有印度口音。

Cover:被 YouTube 撫育的一代,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成年人看來,這些二維動畫粗糙、凌亂、兒歌幼稚、簡單——但是非常洗腦。Chuchu TV 一首《Jonny Jonny Yes Papa》的播放量達到了 15 億。

流行的互聯網兒童視頻看起來精力旺盛、廉價、怪異、充滿多種文化。這些東西非常混雜,而且它背後的數據驅動並不受到監管,它的影響要比人們想像中更加深遠。

在 20 世紀 50 年代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孩子們看的電視節目就是愚蠢的漫畫和牛仔表演,當然那時候也並沒有很多針對孩子的節目。

電視對兒童(幼兒)的負面影響力越來越大成為了共識。在福特基金會、紐約卡內基公司和美國政府資助下,20 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兒童電視工作室由此誕生。

1969 年開播的《芝麻街》的定位就是一檔教育類兒童節目,布偶是由著名木偶師吉姆·亨森(Jim Henson)創造,參與制作的包含一群教育專家,他們會實時對節目內容進行調整,比如最開始專註基礎:字母、數字、合作,後來則會強調科學學習、抵制誘惑等等。

Cover:被 YouTube 撫育的一代,到底意味著什麼?

2015 年,馬里蘭大學的 Melissa Kearney和衛斯理學院的 Phillip Levine 在研究中發現,《芝麻街》能夠讓孩子們更可能在他們的年齡保持適當的學習水平,這種影響在男孩、非裔美國人和在貧困地區長大的孩子中尤為明顯,也就是說事實上《芝麻街》起到了學前教育的作用。

Kearney 和 Levine 認為《芝麻街》就是最初的 MOOC,他們認為如果電視節目能夠做到這點,那麼各種電子通訊方式也可以做到,並且意味著能夠用可負擔的成本取得實際進展。

但看起來兩位研究者過於樂觀了。

問題的核心在於,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公司(PBS)是一家非營利組織,它承擔著教育的責任並受到嚴格監管,但 YouTube 似乎並沒有這種義務,包括 Chuchu TV 發展到現在也不是為了教育。總的來說,這家供公司的領導者希望他們的視頻有益健康,提供娛樂的功能,也許有一些道德指導,能夠從這裡習得什麼並不是首要考慮。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故事敘述研究中心的聯合主任 Colleen Russo Johnson 目前正在從事兒童媒體領域研究工作,她總結了這些點擊量很高的視頻特點:「燈光明亮、外來元素、節奏更快,運動能夠分散孩子們的一切注意力,不管視頻中有沒有包含教育內容。」

Johnson 表示,為了讓孩子們有最好的機會從視頻中學習,視頻必須慢慢展開, 「更平靜、節奏更慢的視頻對年幼的孩子更有效。」

Cover:被 YouTube 撫育的一代,到底意味著什麼?

事實上 Chuchu 也在改進自己的節目內容,主要是聽取家長意見,它開始變得更主流了。最開始的兩個人物是淺膚色的,現在多了兩個深色皮膚的主角,玩具槍受到質疑也被刪除。

如果觀看他們最新的一些視頻,有一些歌曲並沒有印度口音。但落實到 Johnson 的意見,他們發布了時長超過 40 分鐘的視頻,但受歡迎程度遠遠不及時長較短的視頻,YouTube 向用戶們推薦的永遠還是那些舊的、更高點擊量、更受歡迎的視頻,這是一切演算法的特點。

但對於家長來說,他們對兒童視頻抱有的期待是什麼樣的?一條用戶留言頗具代表性,這位用戶表示希望視頻不要超過 15-20 分鐘,「太長可能會讓孩子上癮」,她並沒有意識到視頻其實不僅僅是單純的娛樂、消遣內容,它對兒童的潛移默化影響似乎被忽視了。

YouTube 在 2015 年發布了 YouTube Kids 的應用,專門面對父母和孩子。但問題在於YouTube Kids 使用者遠遠少於 YouTube 主網站,而且他們也沒有採取一些強制性措施,比如要求兒童視頻頻道只允許在 YouTube Kids 中發布視頻。

但 YouTube Kids 也並不意味著完全安全,問題還是出現在演算法。去年底的一篇文章指出,孩子們剛開始會被艾爾莎和蜘蛛俠吸引,但很快推薦視頻就會變成包含暴力行為的迪士尼公主和超級英雄,這是一個演算法導致的播放列表陷阱。今年 4 月 YouTube Kids 進行了功能的更新,比如推出「關閉搜索」的功能,此時孩子們看到的視頻則全部經由兒童團隊審核,不存在風險問題。

《大西洋月刊》提出一種效仿公共廣播電視的做法,YouTube 如果能與各國政府合作,獲得補貼以對創建教育內容進行研究,探討如果將信息傳遞給兒童,並且也可以為教育類節目發展特定的演算法,它也能夠資助新的教育節目。

YouTube 家庭和學習內容主管 Malik Ducard 之前表示:「我們為父母提供更多的選擇,為家庭和每個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大家都知道他也只能這麼說了。

題圖來自 YouTub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2018年10月17 日,歷史上的今天
日本將開設特殊咖啡廳,讓殘障人士也能無障礙工作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