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住心觀凈,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

住心觀凈,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

住心觀凈,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

王驤陸《大鑒禪師法寶壇經述旨》




住心觀凈,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師謂眾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種,見有遲疾,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然秀之徒眾,往往譏南宗祖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秀曰: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傳衣法,豈徒然哉!吾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汝等諸人毋滯於此,可往曹溪參決。一日命門人志誠曰:汝聰明多智,可為吾到曹溪聽法,若有所聞,盡心記取,還為吾說。[二]

志誠稟命至曹溪,隨眾參請,不言來處,時祖師告眾曰:今有盜法之人,潛在此會。[三]志誠即出禮拜,具陳其事,師曰:汝從玉泉來,應是細作。對曰:不是。師曰:何得不是?對曰:未說即是,說了不是。師曰:汝師若為示眾?對曰:常指誨大眾,住心觀凈,長坐不卧。師曰:住心觀凈,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聽吾偈曰:

生來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課?[四]


住心觀凈,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



[二] 此非口傳舌示可得而明也,然亦可作緣助,倘知無心可以記取,豈能如事之可以傳說?道由自悟,一切法皆引因耳。

[三] 六祖此語,豈不自知似小見耶?然識者知其正是慈悲處,特欲引而啟發之,亦直心是道場之意也。


住心觀凈,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


[四] 心本無住而言住者,以其人尚未見無住本相,不得已而借取於法也。倘已明無住之住,則如是住可矣,何必再言住心以重增病苦耶?凈者,本來之體相也,以其人尚未見到本凈,乃不得已而作觀,倘已明其究竟,則本來如是,何必再言觀凈以重增病苦耶?無住清凈乃佛體,觀住與坐為法用,不依法用,何由入佛?用過即舍,若貪執於法,靈光反難顯現,則病而非禪矣。故作止任滅,初尚非病,久取不舍,乃成為病耳。今言長坐不卧,試問坐到幾時方休,拘其身者,心為之也,心既未空,法障仍在,不獨圓明湛寂之佛體不得而見,即廣大無礙之佛用,亦拘縛不起矣,如何得了生死哉!且長坐立久暫之見,拘身有功過之分,如是忐忑,即住心觀凈之死法,亦難辦到,況究竟乎。六祖為究竟者說,如狂心未息,顛倒悖亂之人,不得不用法治,治亂國用重典,立場不同,用法亦異,豈有定法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苦」的認知
善事速得成就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