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深挖2型糖尿病背後的機制

深挖2型糖尿病背後的機制

原創編譯,轉載須註明來源!

近日,一項新研究推進了早期研究,該研究表明與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的蛋白質水平降低,會使小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加大。如果能在人體確認相同的作用,我們或許能更早地發現疾病,甚至能阻止疾病的發生。

德國波茨坦-雷布呂克人類營養研究所(DIfE)和德國糖尿病研究中心(DZD)的研究人員在他們早期對胰島素樣生長激素結合蛋白及其產生基因的研究基礎上開展了一項全國範圍的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於某些患者來說,2型糖尿病的根源可能只是鎖住了一個基因。

目前,我們將糖尿病分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通常在生命早期被診斷,並且由於關鍵胰腺組織的破壞而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而2型糖尿病是一種進行性疾病,它通常發生在中年以後,是由各種飲食和生活方式因素導致的,還有遺傳影響可能使許多人首先發展出對胰島素的抵抗力。

目前將糖尿病分為這兩種類型比較方便,但是科學家們才剛剛開始全面了解這種複雜的疾病,而且很有可能需要完全改寫這種分類方法。近日發表在《Diabetes》上的這項研究表明了2型糖尿病背後複雜的病理學機制。

當葡萄糖水平出現問題時胰島素是常見的懷疑因素。胰島素是開啟葡萄糖進入細胞並發揮其作用的關鍵。但是還有另一種激素能夠幫助人體代謝糖,它被稱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

各種類型的結合蛋白在血流中捕獲IGF並介導其作用,不僅可以微調葡萄糖的攝取,還可以調節肝臟脂肪和糖原的產生。

在過去,這些化學「手銬」的產生與分布被認為與2型糖尿病的發展有關,因此IGF結合蛋白成為了研究人員的重要目標。特別是IGFBP-2這種特殊結合蛋白已經是正在進行的研究主題。血液中這種蛋白質水平較高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降低。

小鼠研究表明,低水平的IGFBP-2會使它們更易患脂肪肝,脂肪肝與2型糖尿病緊密相關。這意味著在疾病發生之前結合蛋白的水平很低。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證據表明結合蛋白的基因已經被表觀遺傳開關沉默,表觀遺傳開關相當於DNA的鎖,它可能會因不同的原因啟用,典型的是環境因素。

他們發現,肝臟中IGFBP-2基因是在小鼠生命早期被編輯的,使小鼠後來會患上2型糖尿病。

小鼠研究的結果已經很明確,但還需要在人體研究中找到確鑿的證據。因此該研究團隊使用作為之前德國健康研究一部分而收集的數據,該研究參與對象由35至65歲之間的個體組成。

研究人員從不到28,000人中,將300名患有2型糖尿病的參與者與300名相似對照進行了匹配,比較了他們體內的IGFBP-2水平。他們還分析了血液中蛋白質基因的表觀遺傳變化。

結果非常確定的顯示,IGFBP-2水平較高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較低的BMI、較小的腰圍、較低的脂肪肝指數以及較低的2型糖尿病風險。

但是對於患有2型糖尿病的參與者來說,糖尿病小鼠中發現的相同化學「鎖」也更可能出現。這再次表明對許多人來說,糖尿病即使沒有引起,也可能受到早年表觀遺傳變化的影響。

首席科學家Annette Schürmann說:「這項研究很好地例證了轉化性研究的工作方式:取得一項臨床發現,在實驗中進行機械性的分析,並最終在大規模人群中進行驗證。」

這樣不僅可以幫助解釋疾病背後的某些複雜性,還有助於找到更好地診斷方法,甚至是在疾病發生很早之前就進行預防。

Schürmann:「未來,我們的發現或許能夠幫助人們更早地識別2型糖尿病潛在風險因素,並通過預防措施來抵消該疾病的影響。」

全世界大約每11個成年人就有1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糖尿病,其中90%屬於2型糖尿病。這些數字在穩步上升。找到阻止發病人數繼續上升的方法將會夠拯救大量的生命。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成功「馴化」出番茄新品種
幹細胞技術轉化路在何方?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