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協助蒙古滅了金國和西夏是否是失策之舉?

宋朝協助蒙古滅了金國和西夏是否是失策之舉?

你要我說的話,這條計策本身沒有錯誤,真正錯誤的是當時南宋本國軍民,他的一個心理。我們都知道張儀的合縱連橫,和范雎的遠交近攻都是外交戰爭的一個重要的範例,但是我們必須要看到的就是這兩個外交政策的推行跟秦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什麼意思?沒有秦國強大的國力支撐,秦國拿什麼去跟六國打仗,嘴炮嗎?嘴炮要是能贏得戰爭的話,大家都練嘴炮去不就得了,何必再去鑄造刀兵呢?比說道理,誰能講的過那批老儒生,不過,去簽字的,是李鴻章,不是翁酥同那個老傢伙。

所以說秦國能夠統一六國,說到底還是商鞅變法,還是司馬錯的強國論!在這其中,司馬錯的強國論是秦國邁向統一六國,一統天下的真正的最堅實的一步。富國需開疆拓土,用本國的子民去拿下更多的土地,佔領更多的地區,拿下更多的人力,然後用這些更多出來的人力去拿下更加多的土地,人力,物力,財力,這就是司馬錯的強國論。說到底就是搶你的來餵飽我,然後我再去搶其他人的!聽起來不要臉,但這確實是一個國家在亂世之中能夠統一天下的最基本保障。很明顯,對於當時的南宋來講,他們面臨的是兩個敵人,一個是金,一個是蒙古,無論是。面對哪個敵人,南宋都是要打仗的,都是要提升自己的實力的,但是這個時候的南宋在幹什麼?忙著國內的嘴炮,忙著去慶祝他們一個敵人倒下,而忽略了另外一個敵人正在不斷地發育。

遠交近攻或者是合縱連橫就是為了增加自己本國的實力。如果說打了一場戰爭下來自己國家實力沒有增長,跟你面對的敵人因為這場戰爭沒有得到實力上的削弱,而是不斷的增長實力了,那你就應該去反思。蒙古人在不斷的戰爭之中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增加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但是南宋在連年的戰爭裡面卻沒有得到這一些東西,反而國力在不斷的退步,跟蒙古人之間的差距不斷的拉大。南宋當朝的政局的主導者沒有看到這些錯誤,反而忙著去爭權奪利!這是什麼?這就是差距!

所以說,無論如何增加國家實力,增加國家的綜合國力,這才是一個國家領導人不變的基本法則!哪怕是跟你曾經的敵人合作,都是要圍繞著這一個基本點,而不是說為了泄私憤,報私仇,主不可因怒而興師,將不可因慍而興兵!你必須要清楚的記得沒有永恆的朋友,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自己的實力增長自己拳頭硬,那才是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智囊 的精彩文章:

明朝時期的永樂大典,現在還有可能出土完整版本嗎?
為什麼有人說古代皇帝大多活不過四十歲?與荒淫無度有關?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