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20做出該動作後這款五代機坐不住了 揭穿不開彈艙的真相

殲20做出該動作後這款五代機坐不住了 揭穿不開彈艙的真相

2018珠海航展已經結束,在公眾日最後一天恰逢中國空軍建軍69周年,殲-20第一次以四機編隊亮相,並且首次在公開場合打開主彈艙和側彈艙。這一精彩展示不僅讓全國觀眾激動不已,也讓很多國外媒體朋友矚目。

巧合的是,就在最近,俄羅斯方面公布了一則蘇-57的宣傳視頻,視頻畫面中俄羅斯最先進的蘇-57戰鬥機也第一次以四機編隊亮相,組成了菱形隊形。

早在五六年前,殲-20在原型機階段就曾被網友拍攝到打開腹部主彈艙進行飛行試驗,獨創設計的側彈艙也很快揭開了神秘面紗。對比之下,殲-20、FC-31、F-22、F-35這四種現有第五代戰鬥機都不約而同地採用了對開式腹部主彈艙的結構設計,只是在細節方面各有不同。

殲-20原型機(左)FC-31(右)都擁有平坦的機腹和大型對開主彈艙設計

然而,就跟毫不講究、十分粗獷的隱身設計一樣,蘇-57的彈艙設計也和其他幾種五代機全然不同,完全一副特立獨行的模樣。毋庸置疑,蘇-57是擁有內部彈艙的;但是自從2010年問世以來,T-50(蘇-57的原型機編號)的彈艙設計究竟是什麼樣子,就一直是個未解之謎。這一謎團一直到現在,都從沒有正式解開。

T-50/蘇-57經常公開飛行表演,但是機腹的彈艙從未打開過

蘇-57問世這麼多年,參加過很多場公開的飛行表演,但是就是一直沒有公開展示打開彈艙,以至於讓很多人認為其彈艙設計存在問題,缺乏實用價值;甚至可能根本沒有彈艙。

這種廣為流傳的視頻截圖,其實是後期合成的特效,是假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張從視頻中截取的T-50/蘇-57發射R-77空空導彈的圖片,都被認為是蘇-57擁有腹部彈艙設計的明證。雖然筆者並不懷疑蘇-57有腹部彈艙,但仍然必須指出,這段流傳甚廣的視頻,其實是後期合成的CG效果,並不是真的。

這張才是真的

直到今年5月公開的上面這段視頻中,蘇-57才第一次真正展示腹部彈艙的存在。畫面中,蘇-57在平飛姿態下,從腹部投擲發射了一枚紅色塗裝的彈藥;這枚彈藥採用紅色的測試塗裝,體型比較大,並不是一般的中距空空導彈,而很可能是空射戰術巡航導彈。

動態圖-蘇-57從腹部彈艙發射導彈

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蘇-57這段發射戰術空面導彈的視頻出現後,無疑是在宣布蘇-57不僅擁有實用的彈艙,而且內部空間比F-22還大,甚至能容納較大的空對面導彈。這段視頻很快引起軒然大波,但或許是因為質疑了太久,或許是因為蘇-57本身過於粗獷的總體設計,總之外界仍然沒有完全消除對蘇-57彈艙設計的質疑。

「拍扁了的蘇-27」

其實這些質疑不是沒有原因的。蘇-57機體設計沿襲自蘇-27的中央升力體結構,機腹兩側發動機艙非常凸出,在機腹中間形成了空腔結構。從空氣動力學角度可以分析出,機腹的空腔位於所謂「低壓區」,有利於外掛武器減小阻力。著名的F-14戰鬥機就曾利用這個空間,掛載4枚AIM-54「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以便超音速衝刺攔截蘇聯轟炸機。

這種「照片」,也是用電腦合成的,假的

但是如果要在這個空間設計可開閉的艙門,則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氣動耦合與結構彈性方面。像B-1B、圖-160這類較大的飛機,腹部發動機艙之間設置艙門沒有問題,投擲彈藥時也是四平八穩,氣流相對可控。但是對戰鬥機來說,必須要進行高機動飛行,情況就不一樣了。

低空飛行的蘇-57編隊,其機體製造工藝也比較粗放

對F-22或殲-20這種機腹平坦的戰機來說,面對的情況要簡單很多,但蘇-57則全然不同。在機動飛行時,蘇-57機腹凹槽內氣流變化極大,艙門結構可能因氣動彈性原因產生不可預料的耦合破壞,甚至可以損害彈艙內的機體結構,危害飛行安全。換句話說,如果蘇-57設計上解決不好艙門氣動和結構耦合破壞的問題,就算能內置尺寸較大的戰術導彈,意義也不是很大,因為其無法在做機動時打開彈艙、發射中距空空彈,這顯然是撿芝麻丟西瓜。你總不能要求敵機四平八穩當靶子,方便你保持在平飛的穩定姿態下發射中距彈吧。

殲-20雙機大坡度盤旋機動飛行,同時打開彈艙

有人會說,就小編你厲害胡說八道,難度人家俄羅斯航空專家不懂這些?事實上,氣動和結構彈性力學的融合設計,是近些年來才出現的新興交叉性學科,尤其是在高機動隱身戰機設計方面非常重要。儘管俄羅斯氣動技術底蘊濃厚,但是架不住經費短缺,導致在新興學科的基礎研究方面無法面面俱到,只能挑重點去突破攻關,希望晚一點被中國追上、被美國徹底甩開。你看最近這麼多年俄羅斯展出的新武器型號確實很多,但是要說完全創新出來的,其實非常少。從這個角度講,如果蘇-57彈艙設計真的存在一些技術缺陷,也是不奇怪的。

殲-20像F-22一樣,在各種劇烈動作中都能開彈艙,這點比單純的打開彈艙更有實戰價值。

再退一萬步講,殲-20打開彈艙這樣一個小小動作,就能讓國人振奮,取得非常好的國防成就宣傳展示效果;那麼在宣傳推銷方面一直不遺餘力的俄羅斯人,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嗎?要是能在機動飛行表演時打開彈艙,恐怕蘇-57早就打開了。真相只能有一個,不是不開,實在是做不到啊。【文/妹子楊】

蘇-57在蘇-27的基礎上,創新還是不太夠,有技術原因,更多地是國力原因。能做到現在這樣已經不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烽火君 的精彩文章:

美軍搞出牙齒傳話這種高新技術 以後的戰場通訊裝置含嘴裡就能用
全球F-35查完燃油管後8成恢復飛行 但墜機原因軍方死活不說

TAG:烽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