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民間故事:鬼門關,冤鬼索命!狐道人,未卜先知!

民間故事:鬼門關,冤鬼索命!狐道人,未卜先知!

鬼門關

朱衣先生,字梁江。是太倉州(今江蘇太倉縣)的一名秀才。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朱衣到江寧參加戊子科江蘇鄉試,在客寓中忽染熱症,病情危重。幾位親朋好友急忙租了一條客船,把他送回家去。船行到丹徒閘附近,朱先生忽而昏死過去。這當口,有兩位青衣人走上船來,引導朱先生離船上岸,一直向西走去。這條路,筆直而狹窄;天上無光,四周一片黑暗,朱先生自我感覺輕飄,好像是足不沾地。走了大約二十幾里,忽然從路旁出現了一個怪物,它緊貼在朱先生左側,與他同步而行,再走十幾里,又來了個怪物,緊貼在朱先生的右側,與他同步而行。朱先生就是在兩個怪物的挾持下,又走了十幾里,來到一座城下,城門樓巍然聳立於城牆之上。城樓下,兩扇城門緊閉。城門洞的橫額,大書《鬼門關》三個大字。

兩位青衣上前叩打城門,沒人理踩,他們無可奈何地停了片刻,又去叩門。這時候,突然從城門的一旁冒出個鬼來,青面獠牙,可怕又可憎。這個鬼走上前去,就和兩個青衣人扭打起來,爭鬥良久,彼此不分勝負。忽聽得遠處有傳呼喝聲,一對大紅燈籠引路而來。緊隨其後,是一乘四人抬的小轎,轎子里坐著一名長官。等到轎子走近了,朱先生才看清,這位似乎就是太倉州的城隍爺。城隍爺見朱衣先生站立在路旁,急命停步,問道:「你叫什麼名字?」朱先生忙躬身回話,說:「學生太倉州秀才朱衣。赴戊子科試下場歸來,不知這城門為何不開?」城隍爺說:「你來得也太早了!此處怎能久留?還是先回去吧。」因命轎前一名打燈籠的差役送他回去。這會兒,兩扇城門驟然開啟,城隍爺的坐乘與他的隨從們蜂擁而入,城門又火速關閉了。

身邊那位差役催促朱先生說:「還愣著什麼?快走,一直往東!」朱先生隨他往前走,覺出已經不是來時所走過的路。走了大約二三里地,就來到了大江邊。江面上,洪流滾滾,白浪滔天。為什麼到這兒來?朱先生迷惑不解。這當口,城隍爺那名差役從背後猛力一推,朱先生就飛身落入江水之中,急得他大喊救命,卻是一驚而蘇醒。

這時候,客船已經行進到太倉州城外了。朱衣先生依然安卧艙中。親友們告訴他,「您已經是背過去三天三夜了,只是胸口窩兒上還有一絲溫熱。大家催促船工日夜兼程,早點兒趕回家中,免得落個外喪。沒想到,還沒等到進家門兒,您就蘇醒了!」

據說當年,蕭先生去珠崖(今廣東瓊山東南)作客,曾經路過儋耳(今廣東儋縣東北)據蕭先生回憶說,那地方山嶺起伏,峰巒疊蟑。中間只有一條道深入峽谷。在最狹窄處的峭石上,也鐫刻著《鬼門關》三個大字;另一塊巨石上,則鐫刻著唐代名相李德裕貶作崖州(今廣東瓊山)司戶參軍時所作的詩句,道是:「一去一萬里,十去九不還。家鄉在何處?生度鬼門關。」每個大字的直徑都夠五尺,筆力雄渾遒勁,非一般可比。據說,只要一過此關,則雲霧瀰漫,惡草遍地,怪蛇異鳥,占天據地,猶如進入鬼域之中,不復有人間氣息了。

冤鬼索命

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蕭松浦和沈毅庵先生客居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南)。他們一起在官府當幕僚,共掌刑名。

當時,番禺縣的茭塘鎮(土名逕口堡)發生了一起搶劫殺人案,七名案犯全部落入法網。兇器、贓證俱在,犯人對所犯罪行供認不諱。蕭松浦先生根據國朝的法律,將七名案犯擬判斬決,押解送府司衙門,轉請上官審核批示。當時的廣東按察使是沈偉業先生。沈先生認為七名案犯不分輕重一律處斬,量刑未免過分苛刻,駁回原判,量情酌減。蕭松浦本來就不樂意承辦這類重大案件。這次,原判又被上司駁回,他就借故推辭,不承接此案了。於是,這樁重案就落在了沈毅庵先生肩上。

蕭松浦和沈毅庵先生的住房只是一牆之隔。那天夜裡,蕭先生正在燈下披閱案卷,就聽得沈先生那屋裡一陣陣嘶嘶作響,聲音雖然微弱,卻很清晰。蕭先生覺得怪道,便起身出門,扒著窗戶往沈先生屋裡看:只見沈先生俯身於案,奮筆疾書,對周圍的情況,似乎是毫無察覺。然而,在他的案前,卻站著三四個無頭鬼,他們的手裡,都捧著自己的頭;另有一大群矮鬼。環跪在書案前的地面上。蕭先生見此情景,大驚失色,失聲大叫道:「沈先生!您抬起頭來看看!」經他這麼一喊,一股血腥撲鼻而來,沈先生屋裡的燈燭一時俱滅。蕭先生眼前一片昏黑,兩腿一軟,就跌到了台階之下。住在側房的僮僕們聞聲趕來,把蕭先生扶回自己房中,躺下休息,退了出來。

第二天,沈毅庵和本府其他同仁聽說蕭先生病了,紛紛擁入房來看望慰問,並詢問他為何一夜之間神情變化竟然如此之大?蕭先生這才把昨天夜裡的見聞如實向大家說了。眾人聽了,無不為之色變。

沈毅庵先生恍然大悟,感慨地說:「啊,我明白了:昨天夜裡我審批的,正是茭塘盜殺案的案卷。按理說,此案事實淸楚,證據確鑿,量刑得當;七名罪犯都不具備減刑的條件,本應無須重審。只為這是受到上司駁議之案,我就不得不從七名罪犯中提出兩名來減刑。七犯當中,只有謝阿挺、沈阿痴兩人在牆外看風接贓,沒有深入被劫庭院。但是,當他們獲贓之後,事主追出院來,格鬥當中,刀傷了事主,按情而論,也是搶劫殺人。何況謝、沈二犯又與以前的若干起案件有牽連?所以,蕭先生初判擬斬決是很公正的。

為了迎合按察大人的旨意,我千方百計找借口想給謝、沈二犯減刑。沒想到,兩種不同類型的鬼都找上門兒了:您昨天夜裡所見的那一群環跪地上的矮鬼,是謝、沈二犯的眾多祖先。他們聽說我將要給他們的後嗣減刑,使之免於刀下做鬼,特蜂擁而來,是來感恩戴德,向我深表謝意的;那些捧頭站在案前的無頭鬼,有的是謝、沈二犯往日的同夥,已經犯案而被拿獲處斬,有的則是被謝、沈二犯殺死的事主。他們聽說我將為二犯減刑,紛紛趕來表示抗議,心裡極不服氣,以為這樣斷案是枉法媚上,太不公平了!並聲言要乘此機;會追索命債。想來想去,我不敢枉法而輕活人命,使死者含冤於地下。因此,我寧可冒頂撞上司與丟職之罪,依然按原判擬斬,一切可能產生的後果都顧所不及了!

這麼一來,茭塘盜殺案依然按原判擬斬定案了。

狐道人

徐浩先生,順天府大興人,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徐先生出任山西翼寧道:,有個老狐狸精幻化成道士模樣,經常往來於道衙門,與徐浩先生相交遊,他們情趣相投,每次都談得很融洽。

當時,徐先生的屬下有個王縣令,江蘇太倉人。不幸,王縣令遭到他人的誹謗與誣告,徐浩先生又偏偏信以為真,將要啟奏朝廷,使王縣令丟職罷官。這當口,狐道士就出面為王縣令說情,對徐先生婉言相勸:「大人明鑒,恕貧道直言:常言說,流言不能輕信,蜚語不可妄聽。奪官去職,此乃干係一人聲名前程之大事,怎可輕重了草?何況,王某祖上功德無量,他是位賢良後,更不可不慮!乞望大人謹滇從事。」徐先生聽了狐道士的話,覺得非常有理。經過多方調査研究,證明對王縣令的控告,完全是一派誣衊不實之詞。王縣令不但保住了官職,而且聲譽大振,倍受重用。

事後,王縣令特來拜謁上官徐浩先生。閑談之際,徐先生問道;「本道聞狐道人之言,說貴公的祖上有無量功德,不知尊袓究竟做了哪些善事?」王縣令稍加思索,欠身拱手答道:「學生家世代貧寒,並沒有什麼大功德可談。據學生所知,先五世祖以務農為業,夫妻躬耕海濱。這裡,每當海潮到來,無數青螺隨海潮上岸;潮水退去,青螺卻滯留岸邊,被捉了到集市上去出賣,或是受干澗而死。每當退潮之後,先袓夫婦便各持掃帚把大量青螺掃回海水之中,從半夜三更,一直干到大天亮。這樣,一直堅持了六十多年,直至二位老人辭世。據學生揣度,狐道人所謂的大功德,就指的是掃螺螄之事吧?」徐先生聽了王縣令這番話,也是感嘆不已。

徐浩先生府上有個小丫餐,名叫彩雲。有一天,狐道士偶爾見到彩雲,驚訝異常,對徐先生說:「此女很有根基,萬不可作婢女使用。日後,觀音大士會出面為她作媒,將嫁與洞庭君之子。」徐先生聽了這話,一笑而已。

過了幾天,彩雲拿著他父親所書寫的一把小扇倚柱而立,被徐先生看到了。徐先生要過扇子來一看,只見那扇面上書法清秀,文筆樸直通達。徐先生一問才知道彩雲的父親也曾是一位秀才。而她的祖父,竟是個翰林官。徐先生因而想起了狐道人的話,決定收彩云為三孫女。從此,人人都知道徐府上有位三姑娘。

大約過了半年,有位百萬富翁給徐浩先生寄來一封信,隨信贈觀音大士畫像一軸。富翁在信中說:「聞得尊大人府上有位三姑娘未聘,老朽斗膽為媒,請許嫁湖北申知府之子,不知妥否?隨信奉上觀音大士畫像一軸,請大人懸掛於寶齋之內。大士慈祥而靈驗,有求必應。」徐先生一琢磨,申知府任職湖北,正是洞庭湖所在之地,狐道士預言彩雲嫁洞庭君之子,已經驗了,何況,保媒信與觀音大士畫像一齊送來,觀音作媒之說也驗了。狐仙未到先知,竟準確若此!更多故事盡在微信公眾號:零點鬼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奇 的精彩文章:

漫畫:半身鯉魚!
漫畫:過陰曹!

TAG: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