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月新增社融大幅低於預期,寬信用還需添把火

10月新增社融大幅低於預期,寬信用還需添把火

11月13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布10月金融數據,社融、信貸、廣義信貸M2、狹義信貸M1等重要指標遠不及市場預期,尤其是新增社會融資規模較上月相當於「腰斬」。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數據背後的原因包括了經濟波動、政策時滯及季節性因素等。

天風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孫彬彬認為,10月社融大幅低於預期,實體經濟增長動能依然不足,後續穩增長壓力仍存。

不過,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企業的融資狀況能夠得到改善。一方面,可以靜觀前期政策的落地情況;另一方面,央行明確了下一階段貨幣政策重點,即更加有效地支持民營企業。

新增社融縮水反映實體融資需求不振

10月金融數據顯示,M2、M1同比增長8%、2.7%,均為歷史低位。10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970億元,較上月1.4萬億元的規模,相當於「腰斬」。社融情況也不容樂觀,增量為7288億元,而9月為2.21萬億元。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10月數據也在意料之中,真實反映了當前的經濟狀況。今年4月以來,經濟存在下行壓力,信貸需求有所減弱,金融機構變得更加審慎。

孫彬彬分析認為,新增社融較低存在一定的季節性因素,但同比增速繼續下滑,特別是新增信貸增速大幅放緩,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實體融資需求不振。9月地方專項債納入社融統計,但口徑調整未能扭轉社融的下行趨勢。

「前期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市場對10月數據預期過高。但政策對於經濟需求的推動和釋放,還是需要一個過程。」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此外,新增人民幣貸款數據和上個月相比的驟然減少也存在季節性因素。連平表示,10月是第四季度的第一個月,這個月的數據往往偏低;第四季度也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季度,需求的增長會明顯放緩;加上銀行積極性的減弱與國慶節的影響——這幾個方面的因素導致了10月信貸通常會比前幾個月大幅減少。

參考去年10月的數據,社融增量1.03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6635億元,和去年9月相比也是出現了大幅度萎縮。從社會融資存量的情況來看,今年7、8、9、10四個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分別為10.3%、10.1%、10.6%和10.2%,基本保持了穩定。

從社融的結構來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7141億元,同比多增506億元;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等表外融資渠道仍在收縮,金融去槓桿的效應持續顯現;此外,企業債券凈融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等直接融資方面也同比減少。

孫彬彬對記者表示,新增人民幣貸款方面,票據融資仍然增長迅速,企業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均出現明顯下滑,新增貸款中企業中長期貸款佔比進一步降至20.50%,「實體融資需求依然乏力。」

不過連平認為,M1的持續走弱更需要引起關注。

「M1數據反映出的是企業活期存款出現明顯收縮,說明企業對未來的投資和交易非常謹慎,經濟活動趨於淡化的態勢比較明顯,這和現在的經濟運行不匹配。」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再加上貿易摩擦的影響也將在四季度得到反映,監管層需要更多的預案來應對明年的經濟形勢。

「實體信用擴張受阻,貨幣傳導不暢,預計未來流動性壓力會進一步上升。」孫彬彬表示,10月社融大幅低於預期,顯示實體經濟增長動能依然不足,後續穩增長壓力進一步加大。

政策效力有時滯,企業融資將改善

連平認為,貨幣政策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未來企業融資局面將逐步改善。

央行近日發布了2018年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明確指出,從超儲率變化來看,當前貨幣政策的傳導是有效的,資金投放進入了實體經濟,然而仍存在結構性問題。貨幣政策更加有效地支持民營企業是下一階段政策的重點。同時,也指出國內外形勢嚴峻,穩增長壓力加大,後續貨幣政策大概率將保持相對寬鬆的狀態。

「進而可以預期,隨著未來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逐步落地,整體的融資局面將逐步改善。」連平稱。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於11月13日在第一財經金融峰會暨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年會上表示,貨幣政策面臨的主要挑戰不是總量問題,而是結構問題。近年來,貨幣政策通過槓桿、對沖操作,流動性仍較充裕,利差已大幅收窄。但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信貸增長還是不明顯,這是經濟形勢下槓桿需求問題所導致的,要通過金融供給體制創新以疏通貨幣流動至實體經濟。

最近一段時間,從高層喊話、監管層出政策,到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推進落地,為解決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各方都在積極行動。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求,加大金融支持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開展專項行動,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部署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提出了支持民企拓寬融資渠道的「三把劍」,分別是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信貸支持和設立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提出民營企業新增貸款「一二五」目標: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於1/3;中小型銀行不低於2/3;爭取三年以後,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佔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於50%。

「未來,出台政策的效應還會進一步顯現,可以觀察。」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不光是金融領域的支持,包括財政、投資等領域的政策都需要進一步引導。比如,進一步為企業減稅降費,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進一步提高養老金、推動收入平穩增長帶來更多的消費需求。「總之,逆勢中需要進一步向前推進。風越大,政策的力度就越大。」連平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蔚來赴美上市並非最好時機?特斯拉股價下跌沃爾沃推遲IPO
WTO展望2030:數字技術將從根本上改變全球貿易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