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創始神話:女媧來源很可能與遠古削骨祭習俗有關

創始神話:女媧來源很可能與遠古削骨祭習俗有關

文:白銀

排版:小七


創世神女媧來源

不知道大家在讀過遠古神話之後有沒有過這樣的幻想,通過已有的學識,把神話中的英雄還原成史前時代的某位首領,他生活的時代是什麼樣子,那些神話故事之下這個首領到底做了哪些事情才使得他的名諱得以流傳。

我好奇心很重,搜集的神話越多,我越喜歡這種幻想,而當這些幻想的細節越來越多時,我老是會生出莫名的欣喜,好像發現了什麼了不起的密辛似的。

我的最初幻想,來自於女媧的神話。

女媧伏羲圖

女媧,跟西王母這種有明確原始形象的遠古神祗不一樣,她的樣子是模糊不清的。西王母,戴勝蓬髮,豹尾虎齒,一副游牧民族派頭十足的樣子。雖然商朝《歸藏》,周朝《周易》里沒有明確記載西王母的具體樣貌,但通過兩者都共同提到其有不死葯,甚至統領不死民的情況來看,其原型應當是比較出名且有能力的大巫。(個人看法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漢代西王母形象

《穆天子傳》以及周代,兩漢的西王母傳說,已經改造的面目全非,此處就不討論了。

女媧這位大神,如果她也是一位出色的部族首領或者大巫的話,那她跟西王母絕對是完全不同的形象。

我們先不考慮牛梁河女神跟女媧有多大關係,先從「媧」的字形來說好了。

牛梁河女神

紅山文化的一個重要發現是牛梁河的女神廟。廟址由南、北兩組建築組成,其中北組為主體建築,南北十八米余,東西寬近七米。牆壁經過彩繪,室內發現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塊,有頭、肩、手以及乳房等部位的殘塊,均屬女性。頭部真人大小,面塗紅彩,雙眼鑲嵌青色玉片。

女媧,女歧,這些遠古母系社會留下的大神,在先民祭祀的時候對其名號多用單字,最多在前面加個單字以示尊敬。而「媧」這個字,在甲骨文領域普遍認為是「咼」或「咼」字的轉寫和派生詞,是父系社會時造出來以區別父系神靈的辭彙。

咼在甲骨文里,對其釋義解釋為「供奉祖先/神靈的屍骨」,並且在早期甲骨文里疑似發現了咼字的早期字形,(這個字在輸入法里打不出來,大家自行腦補,「咼「字去掉了下面的口。)因為這兩個字出現必定跟重大祭祀相關,所以對這個字的解釋還存在較大爭議。

爭議的主要焦點在於,它到底是一個表示供奉物品的辭彙,還是表示一個特殊祭祀儀式的辭彙。


咼是供奉物品辭彙還是特殊祭祀儀式

區別在哪兒呢?

如果是前者,那麼它(疑似)表示的是一種極其特殊的祭祀習俗:削骨祭。眾多學者在自己的文章里結合考古發現,紛紛對削骨祭的產生原因以及意義發表看法。

目前個人能接受的觀點有兩個:

某種文化出於需要,需要保存歷代首領大巫的屍骸但出於保存和疾病預防的考慮,而被迫選擇了這麼一種有別於其他祭祀習俗的舉動;

因部族處於不定時遷徙當中,處於祭祀需要和運輸考慮,而採取了梟首削骨的習俗。

如果是後者,那麼它表示的就是一種從胃葬演化出來的祭祀活動,即:剔骨分肉,讓部族裡有威望或者影響力的族人吃掉他們的身體,而只保留已經剃乾淨肉的死者的顱骨用於祭祀。

雖然有部分學者支持這種觀點,認為更符合中國境內史前時期分布範圍較廣的食人習俗以及活祭的考古事實,但主流觀點則極力排斥這種觀點。原因在於,人文初祖、造人的大神,並且與主要文獻記載不符,毫無文明跡象可言。

這不是一個能說服我的理由。

個人更偏向於第二種解釋。

遠的不說,二里頭之前的文化遺址中,建城牆要殺活人祭祀並封入城牆裡,器物造成了還要殺人釁器,哪怕是到了商朝還經常有活祭,周朝人祭活祭也是不可勝數。

那第一種情況有沒有可能存在呢?

或許有。不過即便是前者,跟這個部族本身文明與否,沒有半毛錢關係。

總而言之,如果從字形上來看,女媧在最初是一個有削骨祭習俗的部落里,是個受人尊敬的首領。

下面這些想像,我想從一個地方講起。

多巴火山湖,位於今天蘇門答臘地區。一個據說風景優美的地方。

在早期智人人種比如其代表尼安德特人遍布亞歐非的時候,這個地方是個活火山。

在早期智人第一次走出非洲的十幾萬年時間裡,他們成為食物鏈上層居民,雖然還不是頂端,但尼安德特人腦容量比我們現代智人的還大,身體強壯到他們可以從洞熊手裡把洞熊住的山洞搶過來,並發展出了他們的文化以及語言系統。他們武器雖然沒有現代智人的精巧,但也差不到那裡去。

而我們現代人的直系祖先,晚期智人在第一次嘗試走出非洲的時候,剛出西奈半島就被尼安德特人懟回去了,在黑非洲貓了近三萬年。

那個時候撒哈拉地區還是類似於亞熱帶濕地的地形,所以晚期智人還算能活得下去。

而一切的轉折點,發生在約73500年前的一次火山爆發。

多巴火山在這個時期爆發了火山持續噴發了兩周時間,使當時全球均溫連續6年下降5℃,在北半球北部地區甚至有降溫15℃的地質記錄,全球進入冰川期。

這次爆發導致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冰期,嚴重打擊了正蓬勃發展的古人類。根據最新的考古發現和解剖證據,在7萬年以前的早期人類種屬里,已經有超過4個種屬的早期人類發展出了語言系統。

當少部分晚期人類從西奈半島取道南亞進入東南亞的時候,這次爆發直接讓所有前進的腳步都停了下來,並且滅絕了很多原始人種。

等塵埃落定之後,晚期智人第二次走出非洲。這次走出非洲的智人發展出了較為完善的語言系統,神話系統,工具體系,遠距離遷徙生存策略,頑強的免疫力,即將踏上問鼎食物鏈頂端的衝鋒。

丹尼索瓦人

根據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兩萬年前左右,丹尼索瓦人的一支在滅絕前把基因留在了走到了西伯利亞地區的晚期智人身體里。這支智人在陰山以北的大內海地區分化出兩支,一支向東經東北、庫頁島,進入日本列島,成為阿伊努人及日本人祖先;另一支向南,進入了藏地。(當然可能遷徙過程更複雜)

在約17000年,北半球遭遇了一場較大的冰川洪水,這場洪水最遠波及到了尼羅河三角洲以及墨西哥灣地區,留下了較厚的沉積層。

河西走廊

我們的女媧大神就是在這一時期帶領著部族活動在鄂爾多斯——河西走廊一帶。

根據各地族譜,這一時期女媧部族開始向東擴張,逐步對佔據了現如今中國境內的直立人與其他智人屬亞種實施種族滅絕,一直將這些土著們趕向南方,更南方。

這個時期,從新疆阿爾泰山到東北庫頁島,從貝加爾湖到中南半島,從青藏高原到長三角,混居著各種原始人種與智人人種,智人人種里各個亞種也處於雜居狀態。

蒙古利亞人種,高加索人種,非洲人種,大洋洲人種這四大人種在中國境內屬於共同存在、對抗、碰撞、融合的狀態。

我們的遠古神話有一部分就是誕生在這一時期。

這種情況,可能嗎?

傳統認為距離現在最近的原始人是約2.4萬年前滅絕了的尼安德特人。可雲南蒙自發現的馬鹿洞人卻告訴我們,距今一萬四千年前,仍然有其他人屬的原始人類生活在地球上。馬鹿洞人屬於獨立的原始人種,其基因此前從未被發現過。

印尼弗洛羅斯島流傳著Eob Gogo的傳說。傳說中這是一種身材矮小,多毛的穴居人。剛收集到這個傳說的時候,我推測這可能是關於小黑人的傳說,可當人類學家真的根據傳說在洞穴中發現弗洛羅斯人的骨骼化石之後,我既欣喜又難受。難受在於,弗洛羅斯人是屬於原始人種,並不是智人屬的人類亞種;而關於原始人的傳說能一直流傳下來,並根據傳說發現真實證據,這就跟憑藉《荷馬史詩》發現特洛伊城一樣,讓人欣喜。

霍比特人影視形象

這種身高1.1米左右,腳丫子奇大的原始人讓我更相信:傳說,有真實的影子。——對了,弗洛羅斯人有個更出名的昵稱:霍比特人。

在殷商的各類遺址里,殉葬的奴隸里有不少高鼻深目的人存在;遍布中國的史前遺迹中也有不少出土骸骨不具有蒙古利亞人種的特點的,這些證據被眾多學者寫進考古報告、學術論文和專業著作里,無時不刻不在提醒著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故事,比我們想的要神奇,要複雜。

所以,這種情況,也是有可能的。

而到了12000-11000年前,末次冰期最後一次較大規模融化導致的階段性大洪水,估計就是傳說中五帝時期的洪水了。伴隨洪水而來的,還有多次大規模海浸,這場浩劫幾經反覆,貫穿了整個農業變革期。從原始農業時期,一直到良渚文化時期,農業已經相當先進,但從東北的土珠子文化一直到長三角、珠三角流域的史前文化都受到持續不斷的災害的侵擾,使得農業發展步伐坎坷異常。

雖然一萬年之後的災害規模越來越小,但因為當時的中國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亞熱帶氣候,各種極端氣象災害仍然很頻繁,洪水傳說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全面覆蓋了中國絕大地區的文明遺迹。

在超級祖先們強力擴張的時期,災害伴隨著遷徙的腳步如影隨形,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與遠古神話當中的英雄人物與天斗的內容相契合,導致了我們的神靈英雄始終有一種難以磨滅的犧牲精神和頑強意志。

雖然最終遠古神話里的樣子是什麼樣的,可能這輩子不得而知了,但這樣結合史實的幻想,還是能激發神話本身無窮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海經揭秘 的精彩文章:

《山海經》的內容到底屬於神話杜撰還是歷史?

TAG:山海經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