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雖有自己算盤,但杜聿明的方案卻成淮海戰役國民黨唯一翻盤的機會

雖有自己算盤,但杜聿明的方案卻成淮海戰役國民黨唯一翻盤的機會

文|周明

淮海戰役全面展開,1948年11月6日華野大舉南下的行動,使劉峙錯誤判斷為解放軍將要攻取徐州,他急令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兵團向徐州集中。在黃百韜兵團被圍後,蔣介石對劉峙的應對措施相當不滿,嚴令減少徐州守備兵力,集中主力向東解黃百韜之圍,並從東北葫蘆島將杜聿明派到徐州,負主要指揮之責。參謀總長顧祝同還答應杜聿明在指揮時可以便宜行事,不必完全按照國防部指令。10日深夜杜聿明到達徐州,判斷出解放軍不可能同時攻擊黃百韜和徐州,必然是有真有假,有主攻有佯動,而在黃百韜和徐州這兩者之間,解放軍肯定是集中力量攻擊黃百韜兵團,不可能直接進攻徐州。而黃維兵團正在兼程趕來徐州,同時有跡象表示中野主力正南下阻擊黃維。

要解救黃百韜,當然也不可能完全不顧徐州,那麼在黃維兵團未到達之前,以目前徐州國民黨軍的力量是沒有絕對把握擊破華野,於是提出了兩個方案:

一、以黃百韜堅持7到10天,在這期間,以李彌兵團守徐州,以邱清泉、孫元良兵團會合東進的黃維兵團,計九個半軍先攻擊徐州西南的中野主力,再回師向東,解黃百韜之圍。

二、以孫元良兵團守徐州,集中邱、李兵團全力向東解黃百韜之圍。

杜聿明的第一方案,後來被很多人認為是淮海戰役中國民黨軍唯一有機會翻盤的方案,甚至認為是決定淮海戰役勝負的生死瞬間。從紙面上看這個方案確實不錯,而且黃百韜兵團最終整整堅持了兩個星期,大大超過了7至10天的預期,也讓很多人認為杜聿明的計劃是很有可能實現的。但是憑什麼就能保證,集中邱清泉第2兵團、孫元良第16兵團和黃維第12兵團共3個主力兵團就能一舉擊破劉伯承中野6個縱隊?從解放戰爭開始以來,什麼時候看到過國民黨軍能如願抓住解放軍主力,打出一場乾淨利落的圍殲戰?而且要是沒有邱清泉第2兵團、孫元良第16兵團增援黃百韜第7兵團,那麼華野完全可以抽調出阻援的幾個縱隊,加入對黃百韜兵團的進攻,那麼黃百韜兵團還能堅持兩星期嗎?或者乾脆直接進攻徐州,到這個時候,西沒能擊破中野,東徐州又守不住,又該如何收拾戰局呢?

杜聿明的這個方案其實是有自己的小算盤,他本來就反對守徐州,認為困守徐州及津浦路一線就是個死棋,所以他這個向西先擊破中野的計劃實際上是放棄徐州,犧牲黃百韜兵團來為3個主力兵團贏得一線生機——既然黃百韜兵團被殲,徐州又失守,這裡又找不到中野主力,那麼乾脆退蚌埠,保存3個主力兵團,依託淮河組織防線,這才是杜聿明方案的真正用意。根本就不是賭徒式的對決,更談不上是最有可能反敗為勝的一次機會,本質就是杜聿明不能公開反對守徐州,而想以轉移進攻方向的伎倆來變相實現退守蚌埠的計劃。如果真是賭徒式的對決方案,那就應該是以徐州主力全力向東救援黃百韜,和解放軍華野主力硬碰硬,乾脆直接來個決戰,那或許還能有一線機會。

劉峙

劉峙認為第一方案太冒險,如果黃百韜兵團堅持不了7到10天,攻擊中野的主力和守徐州的部隊都將面臨極其被動的局面。所以決定實施第二方案。11月11日下達命令,以孫元良的第16兵團及「剿總」直屬第72軍守備徐州,邱清泉、李彌兵團共5個軍16萬人附坦克40輛從團山展開,向碾庄攻擊前進,以位於九里山第74軍和獨立騎兵旅為總預備隊。各部於11日集結完畢,12日開始行動。劉峙如此決策的根據是孫元良兵團不可能在規定時間內到達夾溝、符離集地區阻擊解放軍東進;黃百韜兵團糧彈兩缺,固守待援有相當困難;李彌兵團已撤至曹八集以西,當面解放軍已在曹八集、薛家湖地區佔領陣地;不老河北岸已發現解放軍大部隊,對徐州威脅甚大;黃維兵團正在向阜陽開進途中,無法抽調兵力解黃百韜兵團之圍。因此在目前情勢下,很難實現「戍灰督電」的企圖,因此電告蔣介石:「徐州以西之解放軍尚有強大力量,企圖牽制邱兵團,策應徐州以東兵團之作戰。我軍作戰基本方針,應採取攻勢防禦,先鞏固徐州,以有力部隊行有限目標之機動攻擊,策應黃百韜兵團作戰,俾爭取時間,然後集結兵力,擊破一面之解放軍。」蔣介石對劉峙所採取的先鞏固徐州,再以有力部隊策應黃百韜兵團的作戰方案,極為不滿,回電批駁:「所呈之作戰方針過於消極,務宜遵照戍灰督電所示方針,集中全力迅速擊破運河以西之解放軍,以免第7兵團先被擊破。」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幸運的狙擊手:好消息接二連三,敵人聞風喪膽,代價越來越大
《大決戰》鴻篇巨製,群演十幾萬,道具物資堪稱軍事片之最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