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主審官員問曾靜:你為啥說雍正錢窮半年?曾靜的回答把雍正氣樂了

主審官員問曾靜:你為啥說雍正錢窮半年?曾靜的回答把雍正氣樂了

原標題:主審官員問曾靜:你為啥說雍正錢窮半年?曾靜的回答把雍正氣樂了


雍正主編的《大義覺迷錄》被他兒子乾隆列為禁書,連雍正饒過一命的曾靜和張熙全部凌遲處死。曾靜和張熙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勸岳鍾琪造反的那對軟骨頭書獃子——你要真想造反,也得找一個靠譜兒的合作者,事情敗露之後要是不痛哭流涕認罪求饒,在歷史上也能留下一個好名聲。但是這對師徒書獃子不但一打就哭,甚至不打也哭,哭著跟雍正合寫了《大義覺迷錄》。這本書實際是雍正的「命題作文」,胤禛問,曾靜答,而且那答案都是胤禛喜歡看的,以此換來了曾靜張熙在雍正七年被釋放。如果這對師生知道六年後會被乾隆千刀萬剮,肯定會後悔:當初要是再堅持一下,來個飲刀成一快,何至於成為百世笑柄?


細看曾靜的個人履歷,其實他原本對清廷並沒有什麼反感,還考上了清朝的秀才,只是在參加鄉試的時候屢試不第,這輩子當沒希望舉人了。而按照清朝的規矩,考不上舉人而且沒有錢,就沒有可能當官。於是曾靜想獨闢蹊徑,通過造反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他忘了自己不是智多星吳用,岳鍾琪不是及時雨宋江,雍正皇帝也不是宋徽宗,他造反不成,招安也沒指望。



話說曾靜和張熙被抓後,照例是先揍一頓,然後雍正表示「格外開恩」不會殺他,於是看到一線希望的曾靜竹筒倒豆子,該說不該說的、有影沒影的都說了。通過曾靜的「供詞」,我們看到了一個經典的軟骨頭文人形象。雖然《大義覺迷錄》是以問答形式成書的,但是曾靜並沒有資格直接接受皇帝的訊問,都是雍正把問題告訴審判官員,然後再由審判官員去問曾靜——即使雍正就在上面坐著,也不會親自向曾靜問話,這可能也是一種審訊藝術,徹底擊碎了曾靜的自尊心。


審訊記錄很長,咱們就挑大家會感興趣的一件事來說。那位名為主審實為傳聲筒的主審官員問過曾靜這樣一個問題:「你寫的《知新錄》里說,從雍正元年開始到雍正六年,這麼長時間都鑄不出一個像樣的雍正錢來,還說什麼即使鑄造出來了也沒人肯用,還編造了『雍正錢,窮半年』的謠言,誰身上要是有一個雍正錢,馬上就會扔進地溝里。你所聽到的謠言,是什麼人傳給你的?你親眼見到過把雍正錢扔到地溝里的人沒有?那個人叫什麼?現在何處?從實招來!」



這個法官實際上也是比較有水平的(或許是雍正有水平),頭一句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說雍正錢六年都沒造出來(自癸卯到今六年,尚鑄個錢不順),又說造出來的也不好看(勉強鑄就的,糊糊塗塗,不明不白,民間無人肯受),還說有人把雍正錢扔進地溝,這一本書里白紙黑字三處自相矛盾!」接下來那官員的問話字字誅心:「老百姓家裡的雍正錢,也都是用銀子和貨物兌換來的,哪個傻帽會把銀子和貨物換來的大錢扔地溝里?」



筆者找來《新知錄》翻了翻,才發現曾靜考不上舉人,還真不是主考官有眼無珠。估計他寫文章也就是范進和孔乙己之間的水平。因為文章被人抓住了痛腳,曾靜只好老老實實地招供:「我住的地方很偏僻,一年也看不見一個小商販,大家都是以物易物,所以根本就用不著銅錢。我一直想找雍正錢,但是一直沒找到(這樣看來,要曾靜造反,也是窮瘋了)。直到雍正三年,我才偶然得到一兩枚雍正錢,但我也弄不明白雍正錢的文字圖案為啥不清楚,於是只好瞎說一通了。」

曾靜的回答把雍正也氣樂了:「你懂個啥!當年康熙錢倒是好看,是因為那錢里有六成銅四成鉛,鑄造出來雖然好看,但是都被黑心商人化掉做銅器去了,以至於一兩銀子只能換七八百個大錢。雍正錢是銅鉛各半,這樣一兩銀子才能換一千個大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半支煙 的精彩文章:

這個大儒長相丑得讓諸葛亮發笑 卻讓本有一戰之力的劉禪拱手投降
同為各自陣營「五傑」之首蕩寇將軍 關羽和張遼誰更值得尊敬?

TAG:半壺老酒半支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