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雙十一」你的快遞要等多久?看看古代「快遞」有多快

「雙十一」你的快遞要等多久?看看古代「快遞」有多快

「雙十一」你的快遞要等多久?看看古代「快遞」有多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雙十一」你的快遞要等多久?看看古代「快遞」有多快

本文來源於 華夏收藏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火爆的「雙十一」剛剛過去,經過一番「購買撕殺」,很多買家已開始對自己下叉的各種貨物翹首以盼了,而快遞小哥們早已忙得不可開交。

面對現代飛速發展的快遞業,不禁讓人想起古代:

那時候有沒有「快遞公司」呢?

人們的物品是怎麼相互送達的呢?

「快遞小哥」又怎麼工作呢?

夏、商、周

「雙十一」你的快遞要等多久?看看古代「快遞」有多快

夏商時期,實物傳遞已經有了,大部分是捎帶,比如今天幫張家送個信,明天幫李家跑個腿,賺點小錢貼補家用。

但傳遞的距離都不會太遠,交通工具還是人的雙腿,快是談不上的,就像今天給鄰居或朋友順便帶個東西,並不是專門服務的。

到了周朝,政府發現快遞能提高辦事效率,於是設置了主管郵驛、物流的快遞官職「行夫」,並給快遞業定下規矩:「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就是說雖然有困難,但假以時日是可以成功的。

那時,快遞的物品基本沒什麼私密性。

春秋

「雙十一」你的快遞要等多久?看看古代「快遞」有多快

春秋時期,主要的通訊工具是「車傳」,但那個時候快遞要求快,所以「馬傳」是最快的方式,近距離傳遞物品用「單騎」,長距離傳遞用「接力」。

當時的郵傳已「北通燕薊,南通楚吳,西抵關中,東達齊魯」。

秦朝

「雙十一」你的快遞要等多久?看看古代「快遞」有多快

秦朝的通信方式由過去的以專使通信為主,改為以接力通信為主。

秦朝還制訂了我國第一部有關通信的法令——《行書令》

《行書令》中規定:

若是加急的郵件(文書),要立即傳遞,不能有片刻的耽擱,普通郵件當天送了即可,不能積壓。如果不及時投遞,要依法懲罰。

這就說明當時對快遞有了快慢之分,一般普通物件對快遞送達日期沒有什麼苛刻的要求,可一旦批註上「馬上飛遞」的字樣,每天必須走150千米,若是批註了「十萬火急」,那就要求速度更快了。

此時,隨著政府職能的完善,對快遞的物品有了保護意識,為防止中途泄密或被掉包,採取了不少方法。

秦國時的文書都是寫在竹簡上,傳遞前將郵件捆紮妥當,並在結繩處使用封泥,蓋上印璽,以防私拆。寫在絹上的要裝入書袋中。

同時,明確提出了對快遞員入行的要求,即「隸臣妾老弱及不可誠仁者勿令」,就是說老弱和不誠信的人,是不能當快遞員的。

漢朝

「雙十一」你的快遞要等多久?看看古代「快遞」有多快

漢朝,郵驛通信進一步發展,有三大要求,即迅速、準確、安全,傳遞方式以輕車快馬為主。

東漢以後,通信工具中廢除了傳車,改為快馬。在投遞過程中,一般是換馬不換人,投遞員通常是跑完全程。

所以規定物品都必須由快遞人員騎馬傳送,比如緊急公文要求快遞員每日策馬200千米,隋唐達到250千米,宋代又出現了急腳遞,這是一種更快的快遞方式。

《隨園筆記》中說,最快的急腳遞可以「日行六百里」,摺合成現在的距離大約250千米,在沒有飛機和汽車的年代,這已經是神速了。

這時有人較真了,影視劇里不是動不動就出現千里馬嗎?

騎千里馬一天跑500千米,還不容易?

其實這是誤解。

古代的計量單位與現代不同,比如周朝時的一里只有現在的300米左右,即使《史記》等正史中記載的「千里馬」,說的「千里」其實也就是300多千米,時速不過30千米上下。

這樣看來,所說的「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神馬,速度也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快。

古代送快遞常常是馬休人不休,到達一個驛站後,快遞員吃點飯、喝點水,常常連臉都來不及洗,便又換匹腳力好的馬風塵僕僕地趕路。

有些送加急快件的快遞員連跑幾天幾夜,目的地一到,就直接累暈過去。

看來,在古代的政府謀個快遞的差事,真不容易。

漢代對快遞物品的封裝工具和手段更加豐富,外封套有函、篋、囊等,根據物件的形狀、大小,分別裝入不同的包裝袋中。

其中,「函」為一種小木盒,用來裝簡牘,上面有木板蓋,刻線三道,鑿一個小方孔,用繩子紮好後,方孔處要用封泥封好。

以後的朝代,對快遞的物品保護得更好,影視劇中的「里三層外三層、加印加章加印泥加封條」等等措施並不誇張。

隋唐

「雙十一」你的快遞要等多久?看看古代「快遞」有多快

快遞業更為發達的時期是隋唐,由於大運河的開鑿,水路快遞的優勢更加明顯,很多時候省去了翻山越嶺的時間,順水行舟,路途更短了。

唐玄宗時,驛站遍布全國,約有1600個驛站,其中水驛200多個,陸驛約1300個,水陸相兼驛近百個,從事快遞的約兩萬人,多麼壯觀的一道風景,難怪詩人岑參寫下了親眼所見:「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

當時的文書一般是囊封,也有函封或用竹筒封裝的,運遞人員把它裝進身背的口袋內進行傳遞。

此外,唐朝的運輸業也非常發達,流行用快遞運送水產、水果。

當時,平原郡(今山東境內)進貢的螃蟹就是用的快遞。這種蟹很貴重,一隻價值一百錢。為保證新鮮,每年進貢時都用氈子密封起來,速遞到京城。

對陸路運送急件的要求是日馳10站,相當於跑300里。更急的,如送赦書,則日行500里或更遠,日馳約16站

而很有名氣的一次快遞業務是送荔枝,杜牧寫道,「長安北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講的是楊貴妃愛吃荔枝,玄宗特意派人到嶺南摘取最優質的荔枝,快馬加鞭趕回長安,以便讓楊貴妃吃個新鮮。

而這送荔枝的「快遞小哥」,是朝廷專門傳遞緊急軍情的公職人員。從遙遠的南方向北方的長安送荔枝,這在今天已不算什麼,但在當時太奢侈了。

宋朝

「雙十一」你的快遞要等多久?看看古代「快遞」有多快

宋朝開始,普遍成立專門承擔文書傳遞任務的遞鋪

遞鋪可分為步遞、馬遞和急腳遞

急腳遞要求要日行400里。宋神宗時,為軍事需要設立金字牌急腳遞,其傳遞速度要快於一般急腳遞。

當時,郵件保密制度和技術更為完善和進步,出現了「字驗」、「數遞」、「色遞」、「字遞」、「物遞」等多種先進的保密方法。

清朝

「雙十一」你的快遞要等多久?看看古代「快遞」有多快

清朝郵驛的設置較前朝更為普遍,由2000個驛站、7萬多名驛夫和14000多個遞鋪、4萬多名鋪兵組成的清朝全國郵驛組織規模龐大、網路縱橫,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朝代。

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古代的快遞主要為皇家和達官顯貴服務的。

由於官方快遞只快遞朝廷的物品,很少對民間開放,私人想快遞怎麼辦?

於是私人快遞公司出現了,這就是鏢局

在這樣的快遞公司謀個職位,必須文武雙全,遇到事情,腦子夠靈光,嘴巴會說,還要有功夫。具備這些,在古代開一家民營快遞公司,才吃得開。

鏢局的叫法來源於明末清初,「鏢」字一邊是「金」一邊是「票」,―眼就讓人明白,快遞的物品十分貴重,快遞員的責任重大。

版權說明: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添加小編微信(as13051522085)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感謝!

「雙十一」你的快遞要等多久?看看古代「快遞」有多快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 99查詢

最近精彩回顧請回復 ls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雙十一」你的快遞要等多久?看看古代「快遞」有多快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小編微信號:as13051522085

平台合作請聯繫:

Tel: 18610768869

Email:281819199@qq.com

小編微信號:as13051522085 (分享藏品,傳播知識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來鑒寶。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那點事兒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文物成「網紅」,誰會下一個被翻牌?
1995年,誰買了這隻青花高足杯?

TAG:古玩那點事兒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