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陌刀應該什麼樣?砍騎兵真的能人馬俱碎嗎?

大唐陌刀應該什麼樣?砍騎兵真的能人馬俱碎嗎?

編者按:提及中國的冷兵器,被俗稱為「唐刀」的隋唐刀劍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而當代「刀之制有四」里的陌刀更是最具傳奇性和神秘性的一款。一方面,陌刀留下了「人馬俱碎」的威名,另一方面,由於並無實物出土,現代人對其具體形制仍然眾說紛紜。那麼,陌刀到底應該什麼樣呢?陌刀真的有「人馬俱碎」的威力嗎?

唐代的陌刀是一種型制巨大的刀劍,這是沒有異議的。《舊唐書》記載,闞棱,齊州臨濟人。善用大刀,長一丈,施兩刃,名為拍刃,每一舉,輒斃數人,前無當者。《新唐書·傳》安史之亂中,史思明引眾攻城,猛將張興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防禦。「賊將入,興一舉刀,輒數人死,賊皆氣懾。」(某電視節目《XXX大揭秘》里說陌刀五十斤重,肯定是抄書抄錯了。)

第一次記載里的拍刃,現在基本都認同就是陌刀的通假字。據此,可得出陌刀的長度、基本形制和重量。即歷史書里的陌刀是一種刀身兩面開刃、長3米、重20斤(唐代一斤約為680g)的武器。這種尺寸和重量明顯已經超出了世界各國雙手刀劍的範疇:

1.宋《玉梅》:「熙寧五年,作坊造斬馬刀,長三尺余,鐔長尺余,首為大環,……戰陣之利器也。」-宋代的雙手斬馬刀,全長四尺左右,約合現在1.3米;

戚繼光仿製的倭長刀

2.日本的大太刀與野太刀,(包括中朝仿造),長度也多在1.5米左右,5~6斤重。其中也有超過1.75米甚至2米的,重10斤左右。但一般認為這些都是禮儀武器,比如著名的李舜臣「三尺誓天 山河動色 一揮掃蕩 血染山河」銘長刀,長1.97米,重10.6斤。

《單刀法選》中記載的倭刀

明代仿倭刀,長170c米

3.歐洲的雙手劍。

普通的歐洲中世紀手半劍/長劍,長度在1.2米左右,重量在2--3斤之間;專門的雙手劍,比如蘇格蘭雙手大劍、德國的雙手劍,長度一般在1.5米--2米之間,重量在5--13斤之間。

手半劍,全長1.15米,重2.8斤

蘇格蘭高地劍全長1.5米,重約5.2斤

這把德國雙手劍全長接近2米,重約13斤,也被認為是禮儀武器

由此,排除了陌刀是雙手刀劍的可能。但如果陌刀是長柄大刀的話,問題就不大了。比如程子頤《武備要略》中的大刀(偃月刀):刀長六尺六寸,刀頭二尺二寸,柄四尺四寸,刀重十餘斤至二十斤。鑒於明代一尺32厘米,一斤590g,即明代偃月刀的長度約為2.10米,重約12--24斤。但注意的是,「夫大刀,利於馬戰,乃將家之技,非步士所宜」「但刀重十餘斤至二十斤止。若太重,其馬賓士,恐難久戰。若有駿馬者,又不在此論也」。顯然,對於普通人來說,步下揮舞一把20斤的武器,實在是太辛苦了。

而根據陌刀的記載來看,其是步戰使用的武器,而且被大批量裝備。比如《舊唐書·裴行儉傳》,「遂詐為糧車三百乘,每車伏壯士五人,各齎陌刀、勁弩」;《舊唐書·崔光遠傳》,「光遠領百餘騎持滿扼其要,分命驍勇持陌刀呼而斬之,殺賊徒二千餘人,虜馬千疋,俘其渠酋一人」; 《兩唐書·李嗣業傳》:「選嗣業與郎將田珍為左右陌刀將……步卒二千以陌刀、長柯斧堵進,所向無前。」

另外,如果一個人使用的是當時的制式武器,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史書中是不會特彆強調其具體的武器參數。那麼,如果史書中著重提到了,那肯定是非常規的,即猛將兄專用版本。所以,一直以來被大家認為長3米、重20斤的陌刀,很可能是那兩位猛將所專用的加重加大版本,當時唐軍普通士兵所使用的版本,可能要小一些。與之對應的,明代《經國雄略》記載,步用實戰偃月刀「長七尺五寸、重五斤官秤」,合現在2.4米和6斤左右。現存明清時期的偃月刀/關刀實物,也驗證了以上的記載。

現存明清時期的偃月刀/關刀實物

歐洲那些騎士殺手、開罐利器,如戟、斧槍之類也差不多是這個尺寸與重量。因此,唐代步兵版制式陌刀的尺寸,應該與明代的步兵偃月刀和歐洲的戟、斧槍相差不大,也就是2米長,10斤左右重。畢竟它們都是用來讓步兵對抗騎兵的。接下來說一下,陌刀雙刃的問題。其實雙刃長柄武器,對於中國人來說也是自古以來了。比如秦始皇兵馬俑坑出土的鈹,以及漢代的鎩

鈹和鎩

但這兩類武器更偏重刺擊,而且這種形制刀刃的劈砍破甲能力肯定不強。而為了對付重裝敵人,將鈹、鎩類武器的刃部變短、變寬、變厚,也就成為正常的選擇。這就可能是陌刀的直系祖先「古之斬馬劍」或稱斷馬劍。(類似的情況在宋代的刀上也出現了)

如果把鈹和鎩類武器的刃部變短、變寬、變厚會是一個什麼樣子?那就是宋代《武經總要》「刀八色」里的棹刀(俗稱的三尖兩刃刀)。所以,陌刀可能的樣式很可能如下圖:

棹刀

但正如「刀八色」里所說,「其間健斗者,兢為異制以自表,故刀則有太平、定我、朝天、開山、開陣、割陣、偏刀、車刀、七首之名,掉則有兩刃、山字之制,要皆小異,故不悉出。」從唐到宋代,肯定有不少「健斗者」去「兢為異制以自表」,所以陌刀的具體形制根據製造者和使用者的不同,還是會有一些差別的。但萬變不離其宗,基本形制變化不大。

接下來,我們就要說一下,陌刀到底能不能做到「人馬俱碎」了。首先可以確定的是,長柄砍刀一直是對抗騎兵的利器。而且不僅僅是唐代,下到明清,遠到歐洲都是如此。

1.《舊唐書·輔公祏傳》:公祏簡甲士千人,皆使執長刀,仍令千餘人隨後,令之曰:「有卻者斬。」……公祏所遣千餘人皆殊死決戰,公祏乃縱左右翼攻之,子通大潰,降其眾數千人。

2.《兩唐書·李嗣業傳》:「步卒二千以陌刀、長柯斧堵進,所向無前。」

3.西夏名將察哥曾說:「國家(西夏)用鐵鷂子以馳騁平原,用步跋子以逐險山谷,然一遇陌刀法,鐵騎難施;若遇神臂弓,步奚自潰。」《宋史》的記載為「又步兵之中,必先擇其魁健材力之卒,皆用斬馬刀,別以一將統之,如唐李嗣業用陌刀法。遇鐵鷂子衝突,或掠我陣腳,或踐踏我步人,則用斬馬刀以進,是取勝之一奇也。」

4.宋《奏郾城捷狀》:「將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與敵手拽廝劈。」(提刀當為棹刀之誤)。

5.《明季南略》:「俱鐵甲胄、鐵面頭子,止露兩足;用長刀砍騎,銳不可當。」

6.被瑞士老鄉砍得落花流水的歐洲騎士也表示有話要說。

可以想見,陌刀砍騎兵,砍起來肯定是特別兇殘的。但網上有些人認為「人馬俱碎」是古人在吹牛,一刀下去怎麼可能把人和馬都砍碎呢?甚至有人用「斬艦陌刀」玩反諷梗。要筆者說,這種指責和嘲笑源自那些人對史料的研讀不細。其實關於陌刀的使用說法,史書上已經說的很清楚,「如牆而進」「堵進」,也就是排著密集隊形發動進攻。

這樣一名騎兵可能會遭遇好幾把陌刀的攻擊,如果不是鐵浮屠那樣的甲騎具裝,一頓亂刀之下,被砍成碎塊很正常。(如果非要抬杠說餛鈍餡才叫碎,當筆者沒說)《舊唐書》的問題在於,在《李嗣業傳》里,把「如牆而進」「堵進」的兩千陌刀軍所導致的「人馬俱碎」,說成李嗣業一人的神勇了。

簡單歸納一下,陌刀是中國傳統步兵反騎武器——長柄劈砍類武器發展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陌刀並非突然出現,很可能由傳統長桿類武器鈹鎩所特異化的「斬馬劍」發展而來;陌刀也沒有突然消失,宋代「刀八色」里的那七款長柄刀就是它的傳承。之後,面對重甲目標,偃月刀型要比劍型刀刃更具殺傷力和性價比,所以陌刀被偃月刀所取代了。

至於那種3米長,20斤重的陌刀,應該是猛將兄的專用版本,普通步兵版陌刀應該還是在2米左右,10斤以內。不管是什麼版本的陌刀,一人一擊自然做不到「人馬俱碎」,但當陌刀軍「如牆而進」時,將敵人騎兵砍成碎塊,就不僅僅是文學上的誇張與修飾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超重裝騎兵,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明代太監的帽子竟成了衛國將軍的頭盔,電影《大兵小將》靠譜嗎?
山東不產戰馬,為何從秦漢到晚清老出響馬賊?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