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代表作:塔瓦彎刀

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代表作:塔瓦彎刀

古印度自公元前6世紀開始,就不斷遭受來自中亞地區及歐洲外族的入侵,例如波斯人、希臘人、阿拉伯人、蒙古人、葡萄牙人、荷蘭人及英國人,均入侵過印度並對其社會文化生活產生了較大影響,印度的塔瓦彎刀即是世界文化兼收並蓄的一個代表作。

史學家認為塔瓦彎刀的形制來源於阿拉伯彎刀(Saif)、波斯舍施爾彎刀(Shamshir)以及土耳其基利長刀(Kiliy),但並非完全照搬。例如,與舍施爾彎刀相比,塔瓦彎刀的刀身彎曲度略小,刀身更寬;再者,塔瓦彎刀的刀身彎曲度自然平滑,極少出現像土耳其基利長刀那樣明顯的彎折角度。因此,塔瓦彎刀是在借鑒其他彎刀形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彎刀形制。

塔瓦彎刀的刀身由烏茲鋼製成,刀身表面呈現美麗的花紋。流傳至今的古董級塔瓦彎刀大多是16~19世紀期間的產物,其總長度為75~90cm,刀身長度為60~80cm。刀身彎曲度比舍施爾彎刀略小,多為單面開刃。但也有一些塔瓦彎刀與眾不同,其有的在刀尖部開有雙刃,且接近刀尖部寬度變大,形似土耳其基利長刀;有的刀尖部呈現明顯向上揚起的角度;有的刀身整體寬大,這種刀型主要由行刑者使用。

印度普通士兵使用的塔瓦彎刀並無特殊裝飾,但在一些名貴的塔瓦彎刀上,可以看到靠近刀柄處的刀身上刻有精美的花紋。這些花紋裝飾有的採用雕刻工藝製成,有的採用特殊的鍍金工藝製成,這種鍍金工藝複雜繁瑣,在印度和一些中亞地區被稱為「koftgari」,類似於中國傳統工藝中的錯金銀工藝。錯金銀工藝的主要步驟是在器物表面預先鑄出或鏨刻出圖案、銘文所需的凹槽,然後嵌入金、銀絲片,錘打牢固,再用蠟石將器物表面打磨光滑,以達到突顯圖案和銘文的效果。

多數塔瓦彎刀的刀柄由鐵製成,然後用黏性極強的樹脂粘接劑將它與刀身後部伸出的刀柄芯相結合。雖然也有一部分刀柄是銅製或銀制的,但其數量較少。許多塔瓦彎刀的刀柄上設有華麗的裝飾,這些裝飾有的是雕刻的複雜精美圖案,有的是鍍金工藝製成的花紋,有的鑲嵌有昂貴的琺琅或寶石。琺琅的基本成分是石英、長石、硼砂及氟化物,其與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屬硅酸鹽類物質。中國將附著在陶胎或瓷胎表面的這種物質稱為「釉」;附著在建築瓦件上的這種物質稱「琉璃」;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這種物質稱為「琺琅」。

塔瓦彎刀刀柄最顯著的特徵是握柄中間粗兩頭細,呈鼓腰形,這樣的造型使操控者握持穩固,揮舞靈活。刀柄末端設有圓碟形刀首,圓碟形刀首後部內凹,且其中央處設有圓釘形突起。使用者可將刀繩繫於圓釘形突起上,以裝飾彎刀;也可將繩套的一端繫結在圓釘形突起上,另一端套在手腕上,以確保用刀時的安全。

塔瓦彎刀採用十字形護手設計,向刀身兩側延伸的鍔叉呈中間細兩頭粗的亞腰形,這種亞腰形造型與握柄的鼓腰形造型相呼應,且十字形護手的裝飾風格與刀柄的裝飾風格相同,給人以渾然一體、勻稱的美感。有些塔瓦彎刀一側的鍔叉設計成向後延伸的弧形護手,類似於西洋軍刀的「S」形護手,以保護使用者的指關節,故這種「S」形護手也稱為指關節護手。

塔瓦彎刀的刀鞘一般為木製,表面包覆有皮革或天鵝絨織物。在鞘頭和鞘口設有金屬裝飾件,金屬裝飾件表面常常設有與刀柄表面裝飾相似的雕刻紋飾,與其交相呼應。鞘口金屬裝飾件設計成內凹形,在彎刀插入刀鞘到位時,護手向前伸出的部分卡在鞘口內凹處,使彎刀定位在刀鞘內不能隨意晃動。

註:本文為來源於網路。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冷兵器 的精彩文章:

民族風格大雜燴造就的一代名器:蒙古刀
野蠻的驕傲 ——台灣泰雅族刀

TAG:中華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