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不論男女,四十五歲之後一旦睡覺出現5種現象,十有八九血糖高了

不論男女,四十五歲之後一旦睡覺出現5種現象,十有八九血糖高了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異常的疾病,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外周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使得體內血糖值處於比較高的水平,容易使得我們體內組織、器官(如血管、眼睛、腎臟、神經等等)受到長期損害,使其功能下降和衰竭,最終危及生命。

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中90%為Ⅱ型糖尿病,也是目前最為主要的糖尿病類型。糖尿病目前沒有完全根治的辦法,只能夠以控制血糖為核心,需要通過飲食、運動、藥物、血糖監測和健康教育「五駕馬車」並駕齊驅。

糖尿病的治療方案基本為:「生活方式干預口服降糖葯治療胰島素治療」。

中國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國

來源於智研公開資料

糖尿病現在已經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了,在2015年的時候我國患人數高達1.096億人,位列全球第一,而且每年有130萬人死於糖尿病及其併發症。

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患糖尿病

來源於智研公開資料

在我國,糖尿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的只有30.1%,而且其中也只有25.8%的患者得到治療,而進行治療得到良好控制的只有39.7%。也就是說,全國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並良好控制的只有3.08%,可見何其的嚴峻。

患Ⅱ型糖尿病的人主要人群為中老年人,也就是45歲之後就容易患糖尿病,若出現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的癥狀,就要注意檢查治療。

除了糖尿病經典的「三多一少」癥狀,如果晚上睡覺出現這5種情況也要值得注意。

不論男女,四十五歲之後一旦睡覺出現5種現象,十有八九血糖高了

睡覺5種現象,可能是血糖高了

1、起夜頻繁,口渴煩躁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往往睡覺的時候起夜頻繁,而且經常口渴煩躁,睡前都愛喝大量的水,正是符合了糖尿病癥狀種的「多飲、多尿」。

這種情況下就會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睡眠不足則會讓器官得不到足夠的休息而進一步加重病情。

2、睡覺打鼾,易憋醒

在臨床上,Ⅱ型糖尿並且身材肥胖的患者容易睡覺打鼾,出現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容易把人憋醒,同時也會影響睡眠質量。

3、睡覺心悸,易驚醒

患有糖尿病的人,在臨床上會出現心悸,易驚醒等現象。

這種情況一般是血糖過高導致植物神經功能,也就是自主神經功能的紊亂,會影響交感神經,使之失去平衡,容易出現驚醒、出汗、呼吸加快,瞳孔擴大等現象。

4、睡覺皮膚瘙癢

患有糖尿病的人,當血糖過高時,體內糖分無法被及時代謝,這時候皮膚就容易乾燥、瘙癢。

尤其是睡覺的時候,這時候皮膚代謝慢,出汗少,再加上體內水分蒸發,皮膚很容易出現慢性脫水狀態,容易發生乾燥瘙癢,冬天最為明顯。

5、睡覺手腳發麻、抽筋

患有糖尿病的人,晚上睡覺處於無意識狀態,大腦對身體的控制能力下降,再加上一些人睡覺姿勢不正確,很容易使得手腳發麻、抽筋。

因為糖尿病對周圍神經的損傷,使得手腳發麻、抽筋的幾率要高出許多,甚至是疼痛。

患有糖尿病,平時要做好這5點,穩定血糖遠離併發症

1、注意飲食,控制血糖

大多數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飲食,飲食的不健康會直接導致糖尿病的發生。因此注意飲食,控制血糖很重要。

除了平時少吃含糖類食物,少吃升血糖的食物外,也要多少幫助穩定血糖的食物,有:生菜、黑木耳、糙米、苦瓜、洋蔥、南瓜子、紫菜、燕麥、魔芋等等,主要是多吃蔬菜和粗糧。

2、控制飯量,用小號碗

一餐中攝入過多的飯量,是比較容易升高血糖的,要想控制好,宜用小號的碗。注意平時吃八分飽即可,不宜多吃。

3、控制體重,加強鍛煉

Ⅱ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數身體肥胖,體重超標,而且鍛煉不夠,因此控制體重,加強鍛煉很有必要,最好是能夠減肥,減肥能減輕身體負擔,減輕胰腺的負擔。

有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減掉5%的體重就能將糖尿病發病率降低70%。並且加強身體鍛煉除了能夠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外,還有利於增強和恢復胰島細胞的活力,對於糖尿病的預防和控制均有幫助。

4、注意服藥,遵循醫囑

因為目前糖尿病並沒有根治的辦法,所以千萬不能輕信偏方和擅自停葯,而是要注意服藥,遵循醫囑。

即使網上吹噓各種降血糖的保健品、食品、偏方、養生方法等,但都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段,主要還是要靠藥物治療,若擅自停葯很容易導致血糖的反彈給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

5、接受糖尿病相關教育

患上糖尿病雖然很不幸,但控制得好其實也能和常人一樣,健康長壽也不是難事。想要預防和控制好血糖,就得清楚了解糖尿病相關知識,接受糖尿病相關教育。

只有清楚了解糖尿病相關知識,接受糖尿病相關教育,才不會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才不會輕信網上所謂的謠言;才不會違背醫囑,擅自處理病情;才能夠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才能夠更好的在平時生活中控制好血糖,享受健康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營養時間 的精彩文章:

TAG:養生營養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