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學書法必須臨古人,原因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學書法必須臨古人,原因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小編20年書法心得都在這裡了

公眾號改版後,容易錯過本號優質文章,請按下面的動圖設置星標,即可看到最新的推文,永不失聯:

人們常說,學書法要學古人,不能學今人。

我們往往認為,古人的字是經過歷時檢驗的,必然是好的,現代人的則不然,所以要學古人。

事實並不是這樣。

啟功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學書所以宜臨古碑帖,而不宜但學時人者,以碑帖距我遠。

古代紙筆,及其運用之法,俱有不同。

學之不能及,乃各有自家設法了事處,

於此遂成另一面目。

名家之書,皆古人妙處與自家病處相結合之產物耳。

這段話寫的比較啰嗦,但解決了我長久以來的一個疑問。

精髓之處在於「自家設法了事處」一句。

按理來說,列代都有名家的作品傳世,後人只要能得到前人傳授,加上同樣的用功,再於古帖里吸取營養,水平應該一代超過一代。

我們為什麼學楷書還要去學唐楷、學行書要去學魏晉呢?

因為我們臨帖是永遠臨不像的。時至今日,即時是每個人隨手的一個簽名,有人花很多功夫去偽造模仿,照樣能夠被相關的專家識別出來。

我們臨歐體、趙體的時候,也是臨不像的,換句話說,除了歐、趙本人,沒有人能寫的更像他們自己。

原因有很多種,啟功先生提到紙、筆、墨以及運筆方法不相同,事實上,每個人的手、肌肉的力量都是不同的。

其結果是,要麼怎麼臨都不像,要麼有點像,但是寫起來很彆扭。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唐人、宋人已經想出來了。這個「了事」的方法就是「自家病處」。

就是在「像」與順手之間,找一個平衡點,既能保證有一定的相似度,同時寫起來也能順手,能夠有自家的風格在裡面。

臨帖的過程其實培養的是對於字帖的再現程度,訓練的方法有對臨、背臨等等。但無論怎麼臨都不可能和原作一模一樣,其實也沒必要一樣。

每個人對於古碑帖的理解也不一樣,處理出現臨摹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方法也不一樣,因此,臨摹出來的結果也不一樣,那麼,找一個古代的帖,離我們遠的更好,這樣既能訓練再現能力,也能形成自家的風格。

如果上面說的有點抽象,那我們放點圖片。

一、首先是不同的人臨摹的《張遷碑》,因為此碑年代久遠,加之是碑刻的拓印本,已經模糊不堪,臨摹的人更有發揮的空間,所以每個人臨摹的都不一樣,各有各的精彩之處:

1、阮元臨:

2、何紹基臨:

3、沈增值臨:

4、梁啟超臨:

二、臨田英章

田老師是當代名家,因為時代更為接近,加之毛筆、紙都是統一的,所以臨出來千篇一律,毫無美感:

1、李淼

2、馬凱

3、祝金廷

4、王麗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落書香 的精彩文章:

這個曆法,比陰陽曆還要精準,揭示了陰陽、五行的來源
大楷、中楷和小楷的區別並不在於尺寸,而在於……

TAG:花落書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