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之前還沒有棉襖,窮人穿什麼過寒冬?古人真是太有才了

宋朝之前還沒有棉襖,窮人穿什麼過寒冬?古人真是太有才了

又到一年隆冬時節,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冬天保暖都是一件重要的大事,任何人都概莫能外。畢竟,賣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凍死在冬季的。

天冷了要加衣,穿棉襖。狹義上的棉襖,自然是用棉花來製作。可是我們都知道,棉花的原產地並不在中國,雖然在唐朝之前就已有種植,但還沒有流行開來。直到宋元朝時期,才開始被廣泛用來製作衣物。南宋詞人蔣捷在《梅花引·荊溪阻雪》一詞中有句云:「漠漠黃雲,濕透木棉裘」。可見在當時棉襖已經出現了。

那麼在宋朝之前,棉襖尚未誕生,古人出行靠什麼來禦寒過冬保暖呢?

千萬不要低估了古人們的智慧,他們在保暖禦寒上可是做足了功課。富貴之家自然有辦法,所謂錦帽貂裘、紈絝絲綢這兩個成語就足以說明了。這裡我們主要所說草根平民們是怎麼過冬的。

在棉花普及之前,以絲、麻、葛為代表的保暖填充物是主流,《二十四孝》中閔子騫蘆花順母的故事可為證。閔子騫是孔子的弟子,年幼時,繼母對他頗為苛刻,一年冬天與父親駕車外出,由於手凍僵了握不住馬鞭,父親大怒,給了他一鞭子,罵道:「你比兩個弟弟穿的還厚,他們都不怕冷。你抖什麼?」後見衣服抽破處,蘆絮紛飛,方知冤枉了兒子。

除了衣服里塞上蘆葦絮,古人還會在裡面塞上一些雞鴨鵝的羽毛,或是穿一些劣質的獸皮大衣,如羊皮、狗皮、牛皮等等。柳宗元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由蓑草編織的蓑衣也是古代平民大眾常穿的冬衣。

除了上面這些衣物種類,在唐宋時期,還有有一種比較稀奇另類的衣服,那就是「紙衣」,亦稱「紙裘」,陸遊在詩中給了很高的評價「白於狐腋暖於綿」。紙衣的原料並非是書寫之紙,而是用楮、藤紙這樣光潔又耐揉搓的紙張,它質地堅韌,衣服里可以填充絮物,而成紙襖,曾在文人、僧侶間廣泛流行。

還有一些漁獵民族,用魚皮來製作衣服,我國東北地區的赫哲族就掌握此項絕技,「魚皮衣」多用胖頭魚、哲羅、細鱗、大瑪哈、狗等細小鱗紋的魚皮。製作出來的衣服有著柔韌、有彈性、防雨雪等優點。

到了明朝,朱元璋以法令的形式要求民間種植棉花:「凡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各半畝,十畝以上倍之。」大意是說如果一家有五畝或者十畝地,必須拿出半畝地來種桑樹、麻、棉花。從此棉花在中國開始普及,毋庸置疑,棉花做的棉襖也得以流行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下 的精彩文章:

此大臣夢見沒有左手,老僧人:你這是要當皇帝了;後來果然應驗!
魏蜀吳三國時期,世界其他國家是什麼樣子?日本窮到讓人發笑!

TAG:文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