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殲20還未形成完全作戰能力?與3代機空戰交換比數據說明一切

殲20還未形成完全作戰能力?與3代機空戰交換比數據說明一切

11月11日是第十二屆珠海航展的最後一天,也是人民空軍成立69周年紀念日。空軍副司令員徐安祥中將介紹了殲20的情況,他指出此次殲20戰機的飛行展示代表著該機已經具備了初步作戰能力,且可以掛載新型中遠程和近距空空導彈。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往往隱藏著龐大的信息量,空軍副司令員「具備了初步作戰能力」這句話背後所包含的深度消息足以讓每一個人感到振奮。那麼,我們該如何解讀他的發言呢?

進行飛行展示的殲20

對於空軍專業人士來說,他們看起來平淡無奇的用詞造句往往其實都是極為準確的專業性用語。所謂的「具備了初步作戰能力」基本可以理解為殲20戰機已經具有了初始作戰能力(國際統稱IOC,即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一般來說,達到IOC階段的戰鬥機都會開始進入作戰部隊服役。

殲20座艙內視角

也就是說,此前僅交付空軍試飛大隊的殲20其實並不具備作戰能力。試飛大隊的使命就是對該機進行各種測試飛行,以完善殲20的細節性能(如飛控和火控系統)和修正部分缺陷,並通過試飛來編寫相關教學大綱。同時,試飛大隊往往還會進行最基本的彈藥發射科目測試,以驗證該機的基本戰鬥力。

殲20展示彈倉及彈藥

當試飛大隊的使命告一段落後,也就意味著戰鬥機達到了IOC階段,此時就可以批量生產並進入作戰部隊服役。換句話說,空軍副司令的那句「殲20已具備初步作戰能力」或就是在暗示該機已部分列裝作戰部隊!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作戰部隊接收殲20後依然會對其進行大量試飛工作,以令該機早日形成完全作戰能力(國際統稱FOC,即Full Operational Capability)。作戰部隊會模擬高烈度對抗環境,以探索新型戰機的性能天花板。

F-22戰鬥機發射導彈

以F-22隱身戰機為例,其在2005年達到IOC階段,於2007年達到FOC。這期間的兩年中,美空軍戰鬥部隊對該機進行了最大速度和最大高度環境下的導彈發射試驗、快速出動和重複出動能力測試、低溫地區部署和快速轉場測試、夜間對空攔截任務……等等,而這些也是殲20必然會經歷的考驗。在未來的某一天,若新聞中提到「殲20已經開始擔負戰鬥值班任務」時,基本上就意味著該機已從IOC進入FOC,即形成了完全作戰能力。

殲20與三代機交換比達1:10

此前有媒體披露殲20曾參加空軍對抗演習,在與三代機的模擬空戰中拿下了1:10的優異交換比,顯示出代差帶來的巨大優勢。但要注意的是,殲20還遠未形成完全作戰能力,在達到FOC後,該機的性能與潛力將得到徹底的發揮,1:10的交換比很可能只是一個最低值!我們期待殲20的進一步完善,並盼望其能早日肩負起戰鬥值班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堡 的精彩文章:

擁有無限射程的核動力巡航導彈丟了?俄緊急出動三艘艦船搜尋下落
三大強國力挺敘利亞,向美國下達最後通牒:立刻撤軍否則後果自負

TAG:軍情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