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美國心臟協會年會報道:晚餐有「毒」?少吃為妙

美國心臟協會年會報道:晚餐有「毒」?少吃為妙

美國心臟協會年會報道:晚餐有「毒」?少吃為妙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有沒有想過,得高血壓和糖尿病,或是因為晚餐吃錯了?

近日在美國心臟協會(AHA)2018年年會上一項研究就報道:晚餐還是少吃點對,多吃有「毒」。

這項研究的晚餐時間是以晚上6點為時間節點的,具體利害是以晚餐所攝入的能量多少來分析的。

結果顯示,與晚餐吃得少的人相比,那些在晚上6點以後,晚餐帶來的能量至少為30%的人,高血壓風險增加了23%,糖尿病前期風險增加了19%。

具體,與晚餐不怎麼吃的人相比,晚餐吃得多的人空腹血糖明顯升高(93. 7mg/dL vs 93.0 mg/dL),胰島素水平更高(12.4 mU/Lvs 11.6 mU/L),評價胰島素抵抗的指標HOMA-IR也更高(2.9 vs 2.7)。

而且晚餐吃得多的人收縮壓(118.7 mmHg vs117.5 mmHg)、舒張壓(72.2 mmHg vs 71.0 mmHg)也明顯更高。

在考慮了生活方式、藥物治療、社會人口學特徵等以及研究的設計問題等,進一步分析顯示,晚上6點後,每多攝入總能量的1%,空腹血糖、胰島素水平以及胰島素抵抗均會「水漲船高」。

「在給患者生活方式建議時,我們經常會建議吃多少或吃什麼,其實還應該考慮一下什麼時候吃。晚餐應該少吃點,攝入熱量少一些,夜宵什麼的還是盡量少來。」研究者指出。

對於晚餐少吃或對很多人都適用,不過鑒於研究對象是西班牙裔和拉美裔,而且這項研究也得不出因果關係,因此研究者認為,有必要進一步進行隨機對照研究來明確一下是否改變進餐時間就能通過調控血糖、血壓而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不過研究沒發現,晚餐與超重、肥胖以及中心性肥胖有關聯。

這項研究共對12708位18~76歲的西班牙裔和拉美裔美國人的晚餐情況進行了分析,受試者均無癌症和糖尿病。

大多數人晚上是捨不得自己餓肚子的,這項研究中在晚上6點後,每日進食的晚餐平均攝入熱量為總熱量的35.7%,有超出一半的人攝入至少30%。

其實對於進餐時間的重視,在去年AHA發表的一項聲明中就可見一斑。

聲明指出,在保證早餐的情況下,對自己什麼時候吃飯,具體吃什麼要「精打細算」一下,並且盡量不要太晚進餐,或會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進餐時間之所以會影響健康,或是由於其對身體生物鐘產生的影響所致。在動物實驗中,如果在睡覺時等不活動時段進食,其生物鐘會重設,從而改變營養代謝,導致體重的更多增加,胰島素抵抗以及炎症。不過更多的人體研究尚需開展。」這份聲明中,作者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阜外醫院成立「不開胸換瓣」病友俱樂部,已完成300餘例手術
ACC述評妊娠期高血壓降壓治療:可使用硝苯地平、硝普鈉和硝酸甘油,避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製劑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