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個富家公子的世外桃源夢

一個富家公子的世外桃源夢


後來那夢醒了,

但一個小城的風貌由此而生,一座空山因此而名



廣袤的藍脊山脈 圖/視覺中國

 




藍脊山下,


那一股百年不息的文脈


文/

李抗抗


 本文首發於總第875期《中國新聞周刊》




看過了那麼多山,心底覺得

最溫柔的,還是藍脊山




藍脊山斜斜地卧在美國東部,從喬治亞起,到賓州終。柔和的山脊像人低眉的樣子,而層層疊疊的山巒遠看總是藍色,從深至淺,淡入天際。藍脊山下有數不清的城市和村莊,我去過其中好些地方,甚至在一處讀了六年的書,但覺得最特別的,還是北卡羅萊納州的阿什維爾小城。



對阿什維爾的熟悉,其實是因為颶風。每年一入秋即是颶風的季節,我住的查爾斯頓城便開始人心惶惶。颶風還在海上醞釀,她的名字已經吹進了人們的耳朵,吹跑了其他一切話題。電視台開始每小時更新近況,繼而州政府下緊急疏散令,鄰居們有的釘窗戶,有的去沃爾瑪搶罐頭和礦泉水,也有的舉家逃跑。那種亂象讓我莫名想起小時候過年,或是春遊前的晚上。其實氣象預報往往危言聳聽,但趁機往西去一趟阿什維爾,去藍脊山中的藝術小城躲幾天,這個念頭總是令人心動。於是十有八九的颶風,都把我們吹去了那裡。




離開南卡羅來納州往西北的山裡走,悶熱漸漸被拋在身後,野松樹也高大了許多。蜿蜒的高速公路拐彎時,一抬眼瞥見盡頭柔藍的遠山、沿途斑駁的紅葉,看得人滿心都是秋涼。




進入阿什維爾小城之前,總要先經過郊外的漢德爾森鎮。那裡許多人家種蘋果,路旁往往是依山而立的小紅磚房子,橫斜的木籬笆外有一行行矮矮的蘋果樹,間或一窪小池塘,涼霧無聲地籠在上面。在果園的入口處買個籃子,可以進去隨意摘。十幾個品種,從紅富士到黃香蕉,應有盡有。園中大多散養著馬和騾子,總有人忍不住把蘋果伸過去喂它們。




一過蘋果鎮,便到了阿什維爾城。小城建在藍脊山中,入秋時節,走在城裡的每一個角落,都讓我反反覆復地想起那兩句詩: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這空曠里有一種倦怠的溫暖,不身臨其境,是不會明白的。




阿什維爾城以比特摩爾莊園聞名於世。比特摩爾莊園始建於19世紀末,是

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私宅

。它的形貌酷似法國的古老皇城布盧瓦城堡(聖女貞德率兵出征奧爾良前便是在那裡接受主教的賜福),有著蒼綠的外牆、青灰的頂;也和布盧瓦古堡一樣,透著中世紀的森嚴與神秘。整個比特摩爾莊園當初佔地510平方公里,包括莊園和村莊。




比特摩爾莊園一角。圖/視覺中國




從正門驅車進來,蜿蜒迤邐,濃蔭一地。路兩旁長滿青草的起伏小丘上,百年老樹盤根錯節。開車慢慢行駛好一會兒,才能到停車場,從那裡等小公交車,才能來到城堡腳下。拾級上去,整個藍脊山脈靜靜呈現在眼前。




城堡的後花園更加廣闊幽深。巨大而一絲不苟的歐式花園、奇花異草薈萃的溫室是富豪家的標配,不值贅述。讓我難忘的是一條三英里長的小路,穿過種滿繡球花的山坡,穿過山澗、小橋,穿過葵花田,穿過葡萄園,蜿蜒到雜植了法國梧桐和楓樹的湖邊。小路上鋪滿黃葉,空無一人。其時秋葉如火如荼,連同山色一起倒映在湖水裡,艷到極處,反覺天真爛漫。




范德比爾特家族在馬克·吐溫所謂的「鍍金時代」中以鐵路和汽輪工業富甲全國。可是我第一次走在這條小路上,就直覺這莊園的主人絕不僅是一個商人。




喬治·華盛頓·范德比爾特,范德比爾特家族的幼子。父親生前據說最愛這個幼子,去哪裡旅行都帶在身邊,然而去世時留下的兩億美元財產大部分分給了長子和次子。喬治只在21歲生日時收到了來自父母和祖父的禮物,共計300萬美元。家族產業由兩個哥哥掌管,他從來不過問,一生埋頭於圖書收藏、博物學和哲學。然而依父母、長兄而居久了,他也漸漸地越來越想要一處屬於自己的「小小的避世山居」。他愛極了藍脊山,終於異想天開,

用那300萬美元買下了山中幾百塊荒地和農田,歷時近十年,修成了比特摩爾莊園






(資料圖片)喬治·華

盛頓·范德比爾特。




我在城堡的一間畫室里看到了喬治的肖像。油畫的背景暗沉,跟採光不好的大房間融成混混沌沌的一片。前景是一條小路,上面開著黃黃白白透明的野花,一個穿黑色西服的年輕男人立在花叢背後,一半身子掩在灌木叢中。他身材消瘦,臉色蒼白,手很細很白,頭髮是濃黑色的,一雙憂鬱得略帶神經質的黑色眼睛。那幅畫不像一般豪族傳承的油畫,既不炫耀英武,也不彰顯威嚴,反倒讓人看了覺得孤獨無依。




喬治像許多錦衣玉食的人一樣,偏對大自然充滿熱情。他在比特摩爾莊園旁邊斥資修建了一整個村莊,裡面養了牛羊雞犬,研究動物配種;種了蔬果葡萄,可以自己釀酒。他招募附近的村人,教他們木工、雕刻等小手工藝,還建了一座教堂,專用於慈善救濟。他的理想,是把比特摩爾莊園變成一個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的自給自足的桃花源。他生前寬待仆佣,每年過聖誕節時,必請來莊園里所有僱員家的小孩,參加盛大的聖誕派對,每個孩子都會分到寫著自己名字的豐厚禮物。比特摩爾村裡的教堂常接受捐贈,又有產業,經營頗有盈餘。然而在喬治有生之年,教堂所有的開銷他都承擔下來,為的是盈餘能夠最大限度地用來幫助窮人,而不是補貼自身。




1912年,在歐洲旅行的喬治和妻子買了兩張泰坦尼克號的船票,預備去紐約。啟程前幾天,不知什麼原因,他們突然改變主意,乘帆船到了紐約,與滅頂之災擦肩而過。然而造化弄人,兩年後的一個晚上,喬治在莊園里突發急性闌尾炎離開人世,享年51歲。




他死後沒幾年,妻子支撐不了這麼大的產業,把莊園外的比特摩爾村出售給了聯邦政府,只有一個條件:

遵從喬治的遺願,

村落不能拆改,必須保持原樣

,這就是為什麼比特摩爾村至今保留了歐洲田園風格。二戰時,美國政府為擔心戰火蔓延到本土,曾將國家美術館最珍貴的藏品秘密轉移到比特摩爾莊園的城堡里,共62幅油畫、17尊雕塑,包括倫勃朗、拉斐爾的真跡。直到二戰結束,才重新運回華盛頓。




喬治與妻子只有一個獨生女兒Cornelia,小女孩在這幾百個空蕩蕩房間的城堡里獨自長大,結婚、生子,又離婚,離開了莊園,終其一生再沒回來過一次。倒是她的前夫留了下來,照管產業,把別墅作為博物館向市民開放,終老於此。他們的兩個兒子繼承了莊園的產業,經營著大規模的葡萄酒廠。這裡的紅葡萄酒是東南部諸省最有名的。直到今天,比特摩爾莊園還在小兒子名下,依然是私人家產。





1924年,喬治的獨生女兒Cornelia穿上了婚紗




當初那不計利害得失的主人經營的山中避世桃源,在他身後的百年里歷經風吹雨打。這本是紅樓夢一般的痴心浪漫事,免不了雨打風吹去,沒想到還有那麼一個人,他的外孫,就住在城堡里某個沒有對遊人開放的房間安靜地守候著。等傍晚遊客散去,清潔工收拾著滿地的紙屑和零食,這位白髮老人會拄著拐杖,一個人在音樂廳、畫室、高台中漫步。這裡是我們的景點、他的家啊。




喬治生前資助、接濟過的藝術家多如牛毛

。不知是不是因著這樣一種遺風所惠,百年後的阿什維爾,仍然是美國東南部著名的文藝之城。整個北卡羅萊納州乃至下面的南卡、上面的弗吉尼亞,在政治上都是保守的,白人至上、父權至上、基督教至上的傳統,常常借著「美國精神」的美名被默許甚至推崇。唯獨阿什維爾城裡,左派處於壓倒性的地位,到處是垮掉的一代的遺迹,佛教、印度教乃至各種巫師風行,流浪漢與藝術家不分你我地睡在街頭,世界各地的美食在這裡爭奇鬥豔。說起美食,阿什維爾城中無論是中餐、壽司店、拉麵店,還是西班牙小食、義大利餐館,水平都可圈可點。傳聞說,新的廚師想在美國揚名立萬,必先在阿什維爾開餐廳,幾年後要是能生存下來,才會被大城市的同行認可。




在這裡,毛線小店的店主用鉤針鉤出五光十色的碩大的圍脖,一隻只套在路燈上吸引過客。賣佛教用品的商鋪里藏香繚繞,牆上掛著精工細膩的唐卡,架上是一兩百年的尼泊爾手制佛音缽。深夜的主街邊,年輕女孩彈電子琴賣唱,一開嗓,音色醇厚飽滿,純凈得如在錄音棚中,令人情不自禁屏息駐足。我愛去城中著名的河畔藝術區,清一色的老舊磚房,用噴漆塗鴉,有吹玻璃作坊、陶瓷窯,有林林總總的畫室、酒吧。阿什維爾雖是一座小小的山城,然而城中的藝術品絕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鄉村藝術」——那種在世界各地的小城鎮常見的、名曰淳樸實則庸濫的工藝品。那些玻璃器皿、彩瓷和畫,風格凌厲、主題鮮明,抑或極簡極淡,絕棄了所有的花里胡哨,使觀者過目難忘,是只有在紐約、三藩這樣的大城市裡才能見到的水準。競爭這麼激烈,生存想必不易,但也許對大多數有才華的年輕人而言,寧可在阿什維爾城中挨餓受凍,也強於在中部、南部的大農村裡窒息而死。




我有一個要好的朋友,評價一個地方總愛說這裡有文脈抑或沒有文脈。所謂「文脈」,大概就是阿什維爾城中、藍脊山下這樣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

它脫胎於一個人的世外桃源夢,後來那夢醒了,但一個小城的風貌由此而生,一座空山因此而名。

我常跟愛人開玩笑說,等我老了,就想在阿什維爾開一間茶館,專門販賣中國茶葉,或者建一座小小的禪堂,在裡面什麼也不幹,每天就靜靜坐著,看窗前的山影、路邊的行人。




封面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李抗抗


值班編輯 羅曉蘭


▼ 


推薦閱讀



上了四年大學,最荒廢的竟然是這個



中國女人痴迷這種精神毒藥,還不是因為窮





維密超模為什麼大多是平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2018隻剩85天了,快上車!
第一批90後已經老掉牙了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