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俞敏洪:為25歲的你,提煉3條我的人生建議

俞敏洪:為25歲的你,提煉3條我的人生建議

今年是新東方的第25周年,有年輕人跑來問我:

「俞老師,現在的你,有什麼話想對25歲的你說嗎?」

想了一下,覺得,如果在我25歲的時候,有人給我講一講這些話,應該就少走很多彎路了。

這些年來,我接觸過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我發現,那些出類拔萃的年輕人,他們身上總有一些相似的品質。我自己的總結是,他們都是擁有高效能的人。

高效能一般指一個人有很高的辦事效率和工作能力,通常這樣的人在職場上都會得到快速晉陞。如何成為一個高效能的人呢?你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比如有一本書就叫做《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拋開這本書來看,我在復盤自己的人生時,也有一些我認為是最重要的,可以讓你快速比其他同齡人更具競爭優勢的建議分享給你。我把這三點提煉出來分別是:保持自我驅動、主動尋求改變以及懂得適當的退步。

1、保持自我驅動

我們都知道河流是從高處往低處流產生的自我驅動,但是人生實際上是從低處往高處走產生的人生驅動,所以人生的自我驅動比河流的自動流動其實要更加的艱難,因為我們要往上走。但是不管怎樣,就是說你的這樣的自我驅動就能成為你生命發展的動力。所以我認為自我成長的驅動就是人的最主要的動力之一。

比如現在被很多年輕人視為偶像的特斯拉總裁馬斯克,他的成功同樣來源於他那令人難以置信的內在驅動力。他曾經的下屬曾回憶:

「馬斯克每周工作 70、80 甚至 90 個小時,從不停歇。他可能每周兩三天會睡在他的辦公桌下,地上是用水泥鋪成的工業地毯。他會讓我們早上踢他一腳,把他叫醒,因為他睡在這張豆袋椅上,但他不想睡著。睡眠並不是他努力工作的回報,而是妨礙他工作的因素。」

美團的創始人王興也是一個自驅力很強的人。他曾說

「如果我一整天都沒看到、想到、或做過什麼值得在飯否上說的事,那這一天就太渾渾噩噩了。」王興的每次創業過程,都可以看成他觀照自我和外界希望發生的某種變化。他認為創業對他來說是改變世界的方式,希望自己活在一個更希望生活的世界裡,所以王興說「我等不及讓別人去打造這個世界。」

所以記住,要成為一個高效能的人,一定要讓自己保持強烈的自我驅動力。

2、主動尋求改變

一條河流要流動,它會進入不同的環境,從高原到雪山、高原、峽谷,最後到平原,到大海。如果是不流動,就變成一個湖了,這個湖就變成了永遠在那個地方待著,水量一輩子都是一樣的。所以這個流動的過程就是進入新環境的過程,所以我說要改變自己,一定要進入某種新的環境,也就是你要創造讓自己鍛煉和成長的新環境。

從我個人來說,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從北大作為一個大學老師(其實在當時90年代初的時候是一個非常榮耀的崗位),帶有一定勇氣色彩,當然也帶有一定被動色彩(因為當時北大給了我一個行政記過處分)地出來,到最後變成了一個個體戶。

在作為一個個體戶的風風雨雨中,自我就開始不斷地得到鍛煉和成長,原來在北大那種非常懶散的狀態就一掃而空。因為當你發現自己面對了一個相當於把一隻家養的狗扔到了荒野中間的那種狀態的時候,這個狗的選擇只有兩個,要不就是在荒野中間餓死,要不就迅速學會捕食其他動物的這樣一種能力!這就是狼和狗的區別。所以非常重要的就是你在一種艱難的環境中間,你的成長速度其實會更加的快。

當然,改變是一件需要持續進行的事情,在認識世界的方法上,更加是這樣的。比如說現在我就認識到,科學的知識和方法幾乎成了我永遠的空白,這一件事情非常遺憾。我現在直接去讀的話,也只最多讀一些生物學的進化論等等這樣的最基本的知識內容,這些東西不足以構成我的科學世界觀,也不足以構成我的科學方法論。

這也是為什麼近兩年新東方的管理幹部中間越來越多地吸收理工科背景的管理幹部來充實到新東方的管理隊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如果沿著新東方這樣的自由發散的管理框架一直往前發展的話,那麼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組織結構就會崩盤。因為它是膨脹型的,而不是說像一列火車一樣同一個力量往前發展,最後形成一種動力的這樣的一種組織結構。

由此可見,無論是人還是公司,都要主動去尋求改變,在不斷的調整中成長。

3、懂得適當的退步

除了不斷的成長以外,其實從心態上來說還不能一直勇往直前。

大家都知道,在劉邦和項羽相爭的時候,劉邦知道退而既往,他退到漢中地區,利用秦嶺這個不受外界干擾的天然屏障,努力的發展農業、經濟,努力訓練自己的軍隊,直到最後做好準備然後偷渡陳倉。但是這個故事中,項羽就覺得自己很牛逼,一味的勇往直前,最後的結果,他就被劉邦打敗了。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比爾·蓋茨的「思考周」。為了保持領先,每年有一兩次,蓋茨都要遠離塵囂,專註于思考某項對這家軟體企業的未來發展最為關鍵的課題。在曾經的思考周期間,蓋茨告誡微軟高管,要以互聯網為中心,否則就要面臨淘汰,還批准了Xbox Live網路遊戲項目。在蓋茨離職去管理他的基金會後,微軟的高管們中止了思考周。而如今,又有一位年輕的首席執行官開始對養成這個習慣感興趣,你猜是誰?他就是創辦了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

所以,人生有時候在關鍵修鍊時是需要退步的。所謂退步不是我們說的在能力上的退化,而是要懂得在奔跑中停下來,進行更加長遠的思考。

總結一下。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成為一個高效能的年輕人。我自己對高效能的理解分為三點:

保持強大的自我驅動能力;

主動走出舒適區,尋求改變和挑戰;

以及懂得適當的退步,去思考更加長遠的未來。

你身邊有沒有你覺得特別高效能的朋友?你覺得他/她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呢?歡迎你在留言區分享,讓更多的人向你朋友學習。同時你還可以把這篇文章分享給ta,也許同樣會對ta有所啟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視界Jobsight 的精彩文章:

14位大哲學家對生命的經典點撥
德勤全球CEO:《致年輕時的我自己》

TAG:職場視界Job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