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黃帝內經:人是陰陽對立、五臟協調的統一體

黃帝內經:人是陰陽對立、五臟協調的統一體

人是陰陽對立、五臟協調的統一體

《黃帝內經》把人體看成是各個層次的陰陽對立統一,陰陽二氣存在於其中,每一臟、每一腑也可再分出陰陽。陰陽互為存在的條件,相互聯繫、相互資生、相互轉化,又相互鬥爭。因此,無論整體與局部、組織結構與生理功能都形成陰陽的對立統一,所以說人是陰陽的對立統一體。

《黃帝內經》所說的五臟是指肝、心、脾、肺、腎五大核心系統,通過經絡、氣血聯繫成統一體,按五行相生相剋規律相互協調、資生和抑制,在相對穩態的情況下,各按固有的規律從事各種生命活動。

黃帝內經欣賞:《素問》: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

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形、神統一

《黃帝內經》對於形體與精神的辯證統一關係做出了的說明:「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指出精神統一於形體,精神是由形體產生出來的生命運動。在先秦諸子中對神以及形神關係的認識,沒有哪一家比《黃帝內經》的認識更清楚、更接近科學。

黃帝內經欣賞:《靈樞·本神》:

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之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生命的來源叫做精,男女兩精交媾而產生命做作神,跟隨神氣來駐的叫做魂,隨從精氣出入的叫做魄。

擔任生命活動的叫做心,心中懷念叫做意,意念的所存叫志,根據志而隨心考量變化叫做思,思考由近至遠叫做慮,認真考慮而後毅然處理事務叫做智。

覺得不錯

底部點贊支持小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味本草 的精彩文章:

喝100杯枸杞水,也頂不上一袋枸杞原漿!清肝明目,益氣補血,限量5000份!
每天三個核桃、四個桂圓、五顆紅棗

TAG:一味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