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祁小春:王羲之的《十七帖》諸多問題

祁小春:王羲之的《十七帖》諸多問題

祁小春:王羲之的《十七帖》諸多問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祁小春,中國書協理事、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邀訪教授,兼任中山大學兼職教授、(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學理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書法史、王羲之研究。著有日文專著《中國古籍の板刻書法》《王羲之論考》,中文專著《邁世之風——有關王羲之資料與人物的綜合研究》《山陰道上–王羲之研究叢札》《王羲之〈十七帖〉匯考》等。

祁小春:王羲之的《十七帖》諸多問題

祁小春教授就傳世的館本《十七帖》討論以下問題:

第一個問題——《十七帖》是如何出現的?

《十七帖》作為王羲之的一批草書尺牘,無論內容還是書法,都被認為是由來有緒、最為可靠的法帖。


唐張彥遠《右軍書記》對《十七帖》有詳細著錄:「《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中內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烜赫著名帖也。」

祁小春教授指出,《十七帖》諸帖來源未必皆出一家所藏,並無文獻明確記載其最初獻自何人或出自某家。所以《十七帖》可能應來自於唐初的大規模徵購或四方進獻,後又經過褚遂良等「取其書跡及言語,以類相從成卷」加以整編而成除。

祁小春:王羲之的《十七帖》諸多問題

第二個問題——《十七帖》是寄給誰的書信?

據宋黃伯思的說法,因為《十七帖》重點內容以「問蜀事為多」,故這些內容應「皆與周益州書也」,即給周撫的書信。

其中,《七十帖》、《蜀都帖》、《兒女帖》都是有關計劃游蜀的書信,其內容反映了王羲之想趁周撫尚在蜀任期間,儘早促成此行,其急不可待的心情溢於紙面。而除此之外的書簡,尚無法確認究竟寄給何人。

祁小春:王羲之的《十七帖》諸多問題

第三個問題——《十七帖》的版本系統

祁小春教授指出,《十七帖》以書跡形式傳世的《十七帖》有三個系統:

  • 一是傳南唐李煜得唐賀知章臨本置於「澄心堂」,並刻以傳世,稱賀監本,今已佚,故標榜「賀監本」的一般被認為是偽作;
  • 二是唐人臨摹本,有傳世的和敦煌所出唐人臨本;
  • 三是末尾有勅押和唐褚遂良跋尾刻本,稱館本(或勅字本),傳世拓本最早亦為唐以後物。傳世館本亦有七個流傳系統,其中三井本最佳,全29帖不闕,是完整且紙無損壞的唯一本子。

祁小春:王羲之的《十七帖》諸多問題

第四個問題——館本《十七帖》成立的時間

學界對此看法不一,較為權威的意見認為,應在五代南唐李後主時代(937-975)。周篤文先生指出,敦煌唐人臨本《瞻近帖》與《龍保帖》二帖臨在一處,正好與《右軍書記》第3、4帖的次序相符,這說明敦煌寫本《瞻近帖》、《龍保帖》乃早於館本,並且未必晚於《右軍書記》本。

館本在帖數上多於《右軍書記》本,在排列順序上又與《右軍書記》、唐臨本不同,而在時間上均晚於後二者,所以館本29帖恐怕已非《十七帖》原有的形式了。

祁小春:王羲之的《十七帖》諸多問題

第五個問題——館本《十七帖》是否完整

黃伯思《東觀餘論》卷下「跋唐人所摹十七帖後」條云:「予嘗見畢文將叔云:家有唐初人所摹此帖,來禽等四物外,又有『密蒙華』一種。……然余案今諸本並無此一種,而《法書要錄》十七帖亦不載此,不知何緣畢氏本有之?但未嘗見此帖,無從知其真偽。姑記於此,以俟後觀雲。」

如果黃伯思所言唐初摹本說法可信,則可以確定《來禽帖》有脫闕。由此可見,今本《十七帖》應該已非最初形態。

祁小春:王羲之的《十七帖》諸多問題

第六個問題——褚遂良是否「編整」過《十七帖》

這也是祁小春教授本次講座中最重要的話題。魏晉人書信尺牘一般都有專門的書式語詞,其程序為「月日名白……姓名白」,此為尺牘常見書式。但《十七帖》中29帖竟無一帖署有日期姓名。

祁小春教授認為,現存館本《十七帖》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王羲之尺牘的面貌,但並不是其最初的原始形狀。館本、《右軍書記》本與「貞觀中內本」都存在闕「月日名白」的相似點,因而可推定均非出自《十七帖》真跡本,很可能是來自於已被「改動」和「編輯」過的某一流傳系統。

祁小春:王羲之的《十七帖》諸多問題

張彥遠在《右軍書記》卷首的題詞中,對《十七帖》有詳細的描述,從其所描述的豪華裝裱形式,應是真跡本才有的待遇,但問題也隨之產生。

通過文獻學考證手段可以確定,館本與《右軍書記》之間存在淵源關係:前者雖晚出,已非後者原有形式(帖數、順序不同),但正因為有張彥遠「貞觀中內本」的記述,才證明其中至少23帖必出自《右軍書記》帖。

祁小春教授指出,官本是王羲之的書跡無誤,學習書法之人可以放心以此為範本;但從文獻學的角度,是不是真跡還需考證。

其次,對於《十七帖》之未款「月日名白」,祁小春教授有專文《〈十七帖〉為何闕「月日名白」》討論這個問題,指出在某些場合下,尺牘可省略「月日名白」。第一,若書信不日就能送達,則可能省略日期;第二,有時書信使用二紙復書形式,日期寫於上紙,而只有未寫日期的下紙得以流傳;此外,《十七帖》中除「月日名白」之外的帖文,似亦有刪節。

祁小春:王羲之的《十七帖》諸多問題

如果說《十七帖》可能被人改動,則最有可能是褚遂良出於編草書教材的目的。


《舊唐書卷八十·褚遂良傳》記載:「太宗嘗出御府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天下爭齎古書詣闕以獻,當時莫能辯其真偽,遂良備論所出,一無舛誤。」

由此可見,褚遂良在當時的朝廷之上可謂王書辨偽之權威。

那麼,張彥遠所見「貞觀中內本」究竟是真跡還是摹本?一種推測是,張彥遠《書記》題詞所記錄的「貞觀中內本」或為一個集摹本,而張誤認作貞觀內府裝池的真跡本;也有人認為,從張家家藏的聚散經歷來看,張彥遠或許並未見過「貞觀中內本」。

祁小春:王羲之的《十七帖》諸多問題

書法聚焦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關於美術批評——微末答樊奎問
董宗伯書《正陽門關侯廟碑》卷以及淸拓本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