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武士切腹,真的是專用肋差嗎?

日本武士切腹,真的是專用肋差嗎?

原標題:日本武士切腹,真的是專用肋差嗎?


不知在各位的印象中,是否存在著這樣的一段場景:在國內抗戰片,一鬼子軍官戰敗後,拔出身邊的指揮刀,在各種嚎叫之後把刀從肚子捅穿過去,最後到地而亡。估計是這種精神鴉片的麻醉效果太好,於是在某些根本不接觸日本刀、甚至是冷兵器,卻對此評頭論足的專家嘴中,日本刀中的脇差(肋差)就變成了切腹專用刀,還振振有詞曰:知道日本武士為什麼腰上別兩把刀么?長的那把拿來殺人,短的那把拿來自殺,所以日本人不拿自己的命當回事兒,也不把別人的命當回事兒。


對於這種說法造成目前國內刀友的認知混亂,鄙人自感有責任冒著被噁心到死的危險來扶正視聽,於是,本次掃盲,小冷君就講一講一直讓外界誤會的知識:肋差是切腹專用刀么?



對於這個命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這個命題的根源由來,那就是——切腹究竟是怎麼切的?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本陸軍大臣阿南惟幾拒絕投降,切腹自殺)


在切腹的時候,在腹部橫切一個「一」字,稱為「一文字腹」。切完「一文字腹」後,再從上往下,縱切到肚臍以下,稱為「十文字腹」。「十文字腹」因為太難了,普通人大多無法完成,一般都在實行完「一文字腹」後,用刀猛刺自己的喉嚨,結束生命。後來才有介錯(用刀砍下切腹者的頭)的方式,讓切腹者早點脫離痛苦,這算是一種人道上的進步吧!不過介錯人的劍術要很熟練,最好一刀就完成任務,否則場面會很難看。著名文學家三島由紀夫於1970年切腹自殺時,介錯人因為太緊張,砍了很多刀,在三島的頸部留下許多刀痕,讓三島在死前白白多受了一些苦。可見介錯人劍術及膽識的重要。



(1970年 三島由紀夫切腹自盡)


的確,在江戶時代前的戰亂歲月,在戰場上由於條件倉促,的確有一些敗將臨時以脅差切腹,但它絕不是切腹專用刀。

暫且不提其他,脅差按長度分,有長、中、短三個分類,短脅差都已經超過了一尺,普通的脅差也差不多過了一尺半——半米的長度,這種長度的武器要怎麼切腹?更不用說江戶時代盛行的小太刀了。



切腹用的不是脅差(wakizashi),而是短刀(tanto)。


這個短刀所指的是長度不滿一尺的,並無刀譚的刀。比如說:


所以,切腹的一般情況是:拿白紙將短刀,這種刃長不到一尺的刀的大部分刃包起來並握住,只留幾厘米的刀尖露出,然後用這幾厘米的刀尖將肚皮切開,整個過程要求行刀順暢,不得往複。至於肋差,還是術業有專攻,當好戰場備用刀吧。


當然,如果情勢過於緊急,比如戰場上遭敵軍團團圍困即將被殺,此時拿肋差切腹也是無奈之舉,但是,還是要提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不光是肋差,太刀、槍頭甚至是鋒利的石頭都可能也可以拿來切腹,只要能切開就行,不管什麼體面和便利了,所以說,不要拿特殊情況當做一般現象,也不要自認為看了幾部洗腦片就可以胡說八道,言論的正確都是建立在理論和實踐的驗證基礎上的,日本人切了一千多年的腹了,如果肋差更好用,為什麼非要一直用短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冷兵器 的精彩文章:

常縱橫沙場的百兵之君——美到窒息的大漢劍
讓人一眼愛上的精品茶劍——青蓮茶劍

TAG:中華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