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隸書用筆結字變化,總結的太好了!

隸書用筆結字變化,總結的太好了!

隸書歷史沿革

隸書也叫「隸字」。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因襲小篆並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

分為「秦隸」(也叫「簡牘體」)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漢隸)略顯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鳳尾」、「一波三磔」。

它源於秦小篆和簡牘體,到東漢時達到頂峰,書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總之一種文化載體的出現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其名最早出於東漢。

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變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也是漢字演化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並由此奠定了楷書的基礎。

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落筆輕重頓挫富有韻律變化,具備了現代美學意義上的「書法藝術美」。風格也日趨多樣化,頗具藝術欣賞審美價值。

(秦)隸書傳為秦未的程邈在牢獄中編集整理,刪繁就簡,將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以便於方便書寫。

並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到筆劃,明顯利於提高書寫速度。這位「隸人」並非囚犯,而是「胥吏」,——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故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 。

隸書盛行於漢代,在當時成為主流書體。

作為初創的秦隸,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發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

在秦皇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櫛枯下,催生了漢隸逐步發展定型,成為占壟斷地位的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後來的中國書法藝術奠定了基礎。

過去一般相信隸書之由來為「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但近來指出「隸」字亦有「附屬」的含意,在當時可能意旨其為秦小篆字的衍生產品吧。

秦隸

秦嬴政在「書同文」過程中,命李斯創小篆後,亦採納了便於書寫的「簡牘書」。

許慎在《說文解字》記錄了這段歷史:「……秦燒經書,滌盪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趨約易」。

斯時由於官方文書用的秦小篆書寫速度較慢,而老隸書(簡牘書)化圓轉為方折,提高了書寫效率,並常有末尾一筆長拖而下,極具特色.....。郭沫若先生曾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績,是在採用了隸書」來評價其重要性(《奴隸制時代·古代文字之辯正的發展》)

漢隸

西漢初期仍然沿用秦隸的風格,到新莽時期開始產生重大的變化,產生了點畫的波尾的寫法。到東漢時期,隸書產生了眾多風格,並留下大量石刻。《張遷碑》、《曹全碑》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漢隸在用筆上具有一波三磔(zhe)之形式美。所謂「波」,指筆畫左行如水流之波,後世真草書中變波為撇;

所謂「磔」只右行筆畫的筆鋒頓挫開張,形如「鳳尾」的捺筆。

寫長橫時,逆鋒起筆切入其狀如「蠶頭」,中間行筆常有波勢抑揚俯仰,收尾部亦有磔尾。

這樣,在用筆上,方、圓、藏、露諸法皆備,筆勢靈動,姿態優美。

結構上,留有秦小篆的縱勢長方,初時為正方,再變為橫勢扁方漢隸具有雄渾嚴整而又舒展靈動的氣韻,多以中宮緊縮長槍大戟,變化巧妙又不失規矩方圓。

隸書對篆書的改革包括筆畫和結構兩個方面。隸化的方法有變圓為方。變曲為直。調正筆畫斷連。省減筆畫結構等等。其中以橫向取勢和保留毛筆書寫自然狀態兩面點最為重要。橫向取勢能左右發筆,上下運動受到制約。最終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筆法。而毛筆的柔軟性以使漢字筆畫產生了粗細方圓。藏露等各種變化。還有字距寬,行距窄也是漢隸章法上的一大特色——這也是紙張問世前在竹木上書寫時落下的「時代毛病」吧....

漢隸書法表現在帛畫、漆器、畫像、銅鏡中顯得精美絕倫。而在碑刻,墓室磚雕中更顯其寬博的氣勢和獨特的韻味,故有「秦磚漢瓦」之美譽。

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漢隸主要有兩大存在形式:石刻與簡牘。魏晉南北朝隸書大多雜以楷書筆法,尤其是北魏的書法起到了上承漢隸下啟唐楷的「承上啟下」作用;「北魏體」以「龍門石刻」和「嶧山.鄭羲下碑」最具代表性,其書風介於漢隸與唐楷之間,是隸書和楷書之間的「過渡字體」;

唐代不乏徐浩等隸書大家但比較楷書和狂草就顯得遜色多了。

宋元明三朝的隸書也難振漢隸雄風。

直至清朝。隸書才又一次煥發了青春——有金農、鄧石如、何紹基,鄭燮等隸書妙手,近現代的尹秉綬,趙之謙,陳洪綬,馬一浮等也別有建樹。

隸書的第二次高峰

魏晉南北朝以後草書、行書、楷書大行其道佔盡先機,隸書雖未廢棄,但因其缺少變化而出現了一個較長的沉寂期。

到了清代中葉,在阮元等人大力倡導下碑學大興,隸書也再度受到重視,出現了鄭燮、金農等諸多精於北碑書法大家,在繼承漢隸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從而有了「六分半書」「漆書」等讓人耳目一新的創作。

1

因字賦形靈活多變

每個漢字筆畫的大小、多少、長短不等,書寫時須依據其字的特點和自然形態,決定字的高低、寬窄及字的大小的形狀。

2

上覆宜寬出神韻

寶蓋頭一類的上寬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寬的部分覆蓋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狀,但重心不偏不倚。上實下虛,相映成輝。

3

橫長豎短

凡中間或底部穿插一橫的結字,要突出橫畫,橫宜長豎宜短,長橫要豐滿狀實,但要切忌臃腫,使靜態的字變為動態的藝術。

4

橫短豎長的中流砥柱

中間貫穿豎畫的結字,要使豎畫正而直,寫的略長些為宜,以突出豎畫在結字中的主要地位,忌短而斜。要寫的穩重壯實,如同堅挺的柱子。

5

左小右大求奇險

有些字形出於結構變化之因,往往把左部分寫的小點,而把右部分寫的大點,伸展稍長,粗略看去是有傾斜,其實不失重心,平衡統一,是書法藝術的魅力所在。

6

左大右小

有些漢字左邊寫的較大,右邊部分則寫的較小,放左斂右,右側緊縮,左側舒展,兩部分之間一大一小,一高一低,相互呼應,猶似是獨立國家聯合體別有一番情趣。

7

左右避讓相得益彰

有些漢字由於結構筆畫繁簡等問題,上下、左右的排列,容易出現鬆散、不和諧,應此要把有的筆畫左伸或右展,使之即不擁擠又不分離,保持整體的穩定。

8

上大下小更美觀

有些漢字,上部要寬大舒展,下部不宜大。具體結字要根據各自結構處理,要做到上寬下窄、上實下虛、以虛托實,方顯中國漢字的書法藝術魅力。

9

上小下大更穩健

有的字,下部要寬大舒展,而上部宜緊小短促,似三角形。具體筆畫根據各自結構進行處理,要做到下寬上窄、下實下虛、穩實端莊,猶似大廈基座穩若泰山。

10

右側偏旁宜居中

字的右邊部分小,應把右部分與左邊大的部分相靠近,並居與中間,切記偏上或偏下,以使結字整體有平衡感。

11

宜豐勿瘦

筆畫少、結構疏的字,要以豐肥制稀疏,宜把筆畫寫的粗壯豐滿開張,字形有飽健有力寬宏之感,間架端正,遒勁自然為上。

12

宜瘦勿肥

筆畫繁多、結構寬大的字,應以瘦制密,要求清瘦而不細弱,宜把筆畫的略細和緊密些。運筆時注意間架結構勻稱,莫使結字有局促或鬆散感。

13

筆畫宜穿插清晰勿粘連

筆畫交叉多的字,應注意上下或左右間隔布白及交叉筆畫的疏密、長短、寬窄,穿插交叉處切不要粘連擁擠,筆畫要清晰,穿插要適度。

14

偏旁揖讓配合得體

左右偏旁的大小要根據主體部分的大小而定,如主體較大,則偏旁略小,要做到相互照應、迎讓得體、密切配合,以窄讓寬、以小讓大,和諧協調。

15

避免雷同求不同

遇有兩個以上相同部分組成的並列或重疊的字形,其相同部分的寫法應各有所別,以各部分微小的變化來豐富和活躍整體結字的和諧與生動。忌形態相似狀如運算元。

16

畫距均等計黑當白

字形端正、橫豎筆畫多的字,筆畫之間的距離要勻稱,筆畫要整齊,切勿過空或過密、過偏或過粘連。為避免呆板,展現活潑動態,須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變化,於下筆之前成竹於胸,安排妥當,計黑當白盡量讓筆畫距離均等。

17

偏中求正求平衡

字形、筆畫偏斜的字,要在點畫偏斜的字,要在點畫形態、中心線、支撐點上下工夫,掌握好重心,偏中求正,產生一種「不平衡的平衡」的視覺效果,使漢字的形體產生靈動態勢,給人以活潑嚴正之感。

18

內外適中相得益彰

包圍結構的字,內部要均勻、充實,內部不宜過大或過小、過高或過低,位置要居中,不可與外圍相逼,注意內外相匹配,相得益彰,不要有空曠或臃腫的感覺。

19

向背分明穿插揖讓

漢字的左右部分相向或相背,相互之間要穿插揖讓、各得其所,在向背之中穿插成一個整體,做到「相向不相礙,相背不離散」。

20

橫宜扁方

形狀扁闊的字,要順其自然,巧取橫勢,結體稍扁寬,靈動豐滿。要防止把筆畫象左右拉的過長,把上下形體壓的過扁。

21

縱劃宜長展舒勢

形狀狹長的字,取縱勢,遠承秦隸簡牘之遺風清秀雅緻,上下舒展。

上下筆畫勿壓得過緊,但也不要把筆畫拉的過長,以損通篇章法。

做到橫斂縱放,上部較密和下部較疏成對比,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通風即是也。

22

中宮緊縮外展舒張

隸書的特點之一,是字型扁方、取橫勢,形成長撇長捺向左右伸展長槍大戟豪放不羈,而中宮緊縮,中間部分收攏,具有內斂外展的結字特徵。

23

宜選斜捺

多筆橫畫與斜畫同時出現時,橫畫應服從斜畫。橫畫不能用鳳尾做捺腳,應選用斜畫做捺腳,使整體結字章法更為美觀生動。

24

左高右低變化靈動

為了漢字效果的美觀活潑,有些字左右兩部分可寫成左高右低形狀,形成參差錯落、顧盼生動之感,在協調中求變化,使整個漢字和諧和靈動。

25

同字不同形

一幅篇章內容中,若出現兩個以上相同漢字,應盡量避免筆劃的雷同,要從結構、筆划上予以變化,使通篇文字豐富多采富於變化。

26

蠶頭不可二設

隸書中的波捺筆劃是處於主筆地位,然而使用較嚴格,一個漢字中不允許出現兩個以上的蠶頭,在書寫時必須避免重複出現。

27

雁不雙飛

和蠶頭一樣,在漢字中不能有二個以上的鳳尾出現。如多橫的字應選取最關鍵的一橫作為鳳尾,使結構主次分明活潑生動。

28

左右舒展

隸書字形一般為扁方,上下緊縮,而左右的撇捺之筆盡量伸展,形成橫勢。

29

上下精密

漢字結體避免寫的過高或過長,橫畫較多、字形高大的字,要盡量寫的細些、緊湊些,筆畫宜清秀遒勁。切忌過分壓縮,須加強左右舒展之勢。

30

橫平豎直且要生動

橫畫平穩,豎畫正直,整個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動,筆畫力求平而不僵,直而不硬。寫出和諧勻稱、端莊整齊、生動活潑的優美之感。

31

重心平穩

每個漢字都有重心,掌握的好了漢字就平穩端莊,掌握不好,字就傾斜不正。漢字的重心筆畫,須落在漢字的份量較重、位置較關鍵的中心上,以保持整個漢字的平衡。

32

相互呼應

一人漢字出現上下或左右相對稱的部分時要注意他們之間的呼應、顧盼、配合關係,務使氣韻生動為要。

33

重濁輕親清

漢字的左部或上部,筆畫較多較密的要清,右部或下部筆畫較少較稀的要濁。清就是輕或瘦些,濁就是重或粗些,但不要使筆畫粗細相差較大,力求整體勻稱。

34

比例相等

漢字的各個組成部分的上下、左右搭配要適當,分布均勻,各佔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力求上下、左右平穩,比例均等。避免相互疏密不勻、大小不等。

35

參差錯綜

形態相似的重複筆畫在一個漢字中出現,要盡量避免雷同和呆板,以力求生動多變,參差不亂,跌宕生姿。筆畫排列疏密適度,穩中寓險,氣韻要統一。

36

最長捺畫宜在上部

為漢字的結構美感,遇有兩筆以上的橫畫出現時,一些字型的波畫應選取上部的橫畫,使整體更加協調生動。

37

最長捺畫宜在中間

有的字型如出現若干橫畫時,力求其字勢活潑,應選取中間的橫畫做波畫,以突出關鍵的主筆。

38

最長捺畫宜在下

書寫漢字為求字形堅實穩重,選取最下端橫畫作為波畫,以承托上部字形,以求字形穩健有力,不失重心。波畫長短可視上部情況而定。

39

捺畫宜小不宜大

漢字中如波畫之下有兩肩相擎,其蠶頭鳳尾不宜過大,用筆略瘦為上。否則整個漢字不協調而失去美感。

40

左側偏旁宜平

字左邊部首小,應將左部與右邊大的主體處理成平頭,讓右邊主體部分充分展示筆畫態勢,使字的整體既和諧又有主次。

《史晨前後碑》成碑於東漢建寧二年(公元169年)碑文是魯相史晨的奏牒,又稱《史晨奏銘》,元碑現存於山東曲阜孔廟;

《史晨前後碑》是成熟的隸書字體筆致渾厚古樸,結字平穩俊俏刻工精細,似可看出書寫時的用筆蹤跡,書法史上有其重要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藝在線 的精彩文章:

人生如酒,敬自己十杯酒
他的國畫配上打油詩,實在太有趣了!

TAG:名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