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吳有訓:中國近代物理學的開拓者

吳有訓:中國近代物理學的開拓者

吳有訓(1897~1977),中國物理學家、教育家,江西高安人。曾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著有《吳有訓文集》。

1916年7月,吳有訓畢業於江西省立第二中學,報考了中國最早成立的四大國立高等師範學校之一——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南京大學),進入學校的理化部學習。吳有訓上大學三年級時,恰逢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的胡剛復歸國前來任教。胡剛復可以說是我國最早從事X射線研究的學者,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吳有訓就是在他的引導下得以接觸到X射線有關的基礎知識,並由此逐漸培養起對X射線研究的濃厚興趣。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吳有訓在中學教了一段時間的書,於1921年參加了江西省赴美國官費留學生考試,結果以優異成績被錄取。

後來,吳有訓進入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學習,成為物理學家康普頓的研究生,專門從事X射線問題的研究。吳有訓在康普頓的指導下,做了7種物質的X射線散射曲線,證明「康普頓效應」的客觀存在。在此基礎上,他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並獲博士學位。近而立之年的吳有訓,經過5年一流大學科學研究的訓練,已經成為一名出色的實驗物理學工作者,這時他有一個最大心愿就是報效祖國。1926年10月初,吳有訓打點行裝,婉謝康普頓的極力挽留,踏上了歸途,而康普頓則在1927年因為這項工作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現代物理學史上,康普頓效應佔據了一個極端重要的地位。吳有訓在效應的發現和實驗驗證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他本人從來都未將自己與康普頓相提並論,認為自己只是康普頓教授的學生而已。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位真正科學家的謙虛品格和坦蕩胸懷。而康普頓作為一代物理學大師,則從來沒有忘記吳有訓在這項偉大發現中的重要貢獻,在自己的多部著作和多種場合都不斷提到吳有訓的實驗,甚至在自己的晚年還很有感慨地說道:吳有訓是他平生得意的學生之一。

回國後,吳有訓輾轉任教於江西大學、大同大學、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不僅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物理人才,而且為後輩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物理教學經驗。

吳有訓在物理教學中有幾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注重基本概念,啟發學生從一些簡單的事實中領悟出深刻道理;二是提倡自己動手,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三是鼓勵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四是重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鼓勵學生適當選修外系課程。他還強調教師不能脫離科學研究前沿,並且身體力行,邊教書邊做研究工作,這樣教學就會有豐富的新內容。他也十分重視對外交流,鼓勵本系教師到其他系甚至外校去兼課,他本人就曾在北京大學兼過課,同時也注意邀請外系、外校的學者來本系、本校講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吳有訓曾邀請了英國劍橋大學的著名物理學家狄拉克來華講學。狄拉克於當年7月到達北京,在清華大學做了3天的學術訪問,針對正電子有關問題發表演講,這是當時國際物理學界最前沿的課題之一。此外,丹麥的物理學大師玻爾於1937年初到中國訪問時,也應吳有訓邀請在清華大學作學術報告。這些交流活動無疑使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師生開闊了眼界,也給科研和教學活動增添了新活力。

新中國成立後,吳有訓一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對中國科學院的建設以及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建院初期,他對調整和充實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力量傾注了大量心血。他既注重基礎理論的研究,也關心新興技術科學的發展,強調科學研究應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服務。在制定12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時,吳有訓把握學科發展方向,倡議並參加擬訂加速發展新技術的緊急措施,為我國半導體、自動化、電子學、計算機等技術做了很多工作。他十分重視人才培養,非常關心青年科學家的成長。他是科學院研究生委員會主任,從20世紀50年代起就親自過問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後,他常到學校講授普通物理等基礎課程。他還非常關心自然科學史的研究工作,並教導後人一定要有認真科學的態度。1977年10月,就在他逝世前一個月,有位研究物理學史的學者去看望他,吳有訓對這位學者談到了關於如何評價玻爾、海森伯等物理學家,以及如何評價哥本哈根學派的問題。吳有訓認為,應當充分肯定這些物理學巨匠的科學成就,對他們的哲學思想也應當加以研究分析,不要只是一味批判。吳有訓還特別談到了玻爾的人品,認為他的確是一位品格高尚的科學家,並且對中國人民懷有真摯的友情,在評價這樣的科學家時,切忌片面和簡單化,而要實事求是。

「吳有訓的工作實開中國物理學研究之先河」「吳有訓是近代中國科學史上一個模範的科學家」 「他不僅是一位有成就的物理學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和科學研究的組織者」……吳有訓獲得的這些美譽,當之無愧,也啟發後人澤被後世。

(作者單位系安徽省無為縣襄安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8年11月14日第1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師德
感受文學的力量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