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才是秦統一天下的真正原因

這才是秦統一天下的真正原因

原標題:這才是秦統一天下的真正原因



作者:蕭玉南

公元前221年,隨著齊國的滅亡,廣袤的中華大地之上,持續了五百年的春秋戰國紛爭,最終以秦滅六國形式,首次實現了大一統。


這一歷史性的創舉,一代詩仙李白曾有詩云:「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若說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那麼,為何偏偏是地處西陲之秦呢?


每論至此,很多人會自然而然想到,商鞅變法,它讓秦國實現了超級逆襲,那麼,戰國時期,變法而圖強,僅僅只有秦國嗎?


實際上,若對變法有所了解的人,不難發現,開啟變法圖強之先河的,那是魏國的開國之君,文侯魏斯。

不僅魏國曾變法圖強,地處南方的超級大國——楚國,也曾經有楚悼王之吳起變法,東方大國齊國,尚有齊威王之鄒忌改革。就連戰國醬油瓶——韓國,還有鄭之賤臣神申不害之改革呢?


當然,很多人會提到,秦之商鞅變法,更徹底深入,效果更顯著。改革多數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水深水淺不知道,有風無浪不曉得,一開始就鑽到深處去?


齊、楚、魏、趙,甚至就連偏遠的燕國,也都曾強盛一時啊,特別是齊、楚兩國,齊國曾與秦國並稱東西二帝,顯赫一時,而楚國,在合縱連橫的時代,江湖更有傳聞,合縱則楚帝,連橫則秦帝。


整個春秋戰國時代,齊楚可都是以大國之姿態,執時代之牛耳,在齊威王時代,齊國更是一鳴驚人,批亢搗虛,圍魏救趙,一出手就降伏魏國,威懾三晉,稱霸中原。為何就沒能趁勝而起,一統天下呢?


蠻楚自春秋時已然稱王,滅國無數,疆域、地盤最大,人口最多,為何非但沒能統一六國,反而,被秦國一騙、一虐、一打,讓人嚴重懷疑,這大國是不是個假的呢?

戰國初期,魏國率先實現變法圖強,吳起率領魏武卒,也曾一度吊打秦國,甚至,魏國近乎接近收趙滅韓,實現三晉合一,魏國有霸主根基,也沒有統一天下為什麼?


戰國後期,唯一有實力從軍事上抗衡秦國的,當屬前期陽痿,後期雄起的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起,趙國軍事力量蹭蹭蹭上漲,趙國名將輩出,廉頗、趙奢、李牧、樂乘、帶佗、倪良等,個個都能與秦扳手腕,趙武靈王甚至還曾制定計劃,發揮騎兵優勢,取道雲中,突襲滅掉秦國,為此,他還曾像十七世紀俄國的彼得大帝一樣,偽裝進入秦國考察軍情。


實際上,發生在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有人就曾預測,誰勝誰就有可能統一六國。為何上天不戀趙呢?燕國在燕昭王時期,也曾經雄起了一下,在名將樂毅的率領之下,連下齊國七十餘城,震動天下,為何最後又歸於沉寂了呢?


秦滅六國,發生在秦始之時,那麼,這是秦始皇一人一代之功勞嗎?很顯然,並不是。漢代大儒賈誼在歷史名篇《過秦論》中就有,「奮六世之餘烈!」


天下一統,並非一朝一夕,一人一代之事,而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滅六國,天下一統,沒有這個堅定的終極目標,可能嗎?很顯然,這需要一個長期而堅定的目標,並且要在代代相傳。就如鄧公所言,基本目標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我們看看,孝公之後,惠文王殺了商鞅,但是,廢除了商鞅之法沒有呢?非但如此,秦國的長期國策,堅持得很好,比如自孝公時期,就開始的《求賢令》,儘管屢遭詆毀,然而,秦國歷代君主,均很好地堅持了,百年間,六國才智之士,張儀、魏章、魏冉、范雎、蔡澤、李斯、尉繚,紛紛入秦,相比於六國,秦國一直是人才的高地。


更重要的是,我們看看,賈誼所說,奮六世之餘烈,自商鞅變法起,秦國歷代君主,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可曾有出過一個昏庸無能之輩?甚至,他們一個個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在人治時代,最容出亂子是什麼時候?權力的交接!秦國雖有小亂,如昭王即位之初,季君之亂,始皇親政前,嫪毐之亂。然而,由於秦國的權力格局,這些僅小規模動亂,未曾影響整體大局。


再看六國,齊威王創立霸業,他辨賢識能,創立稷下學宮,招徠賢才,發展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然而,越往後,齊宣王,開始糊塗,著名的成語故事,「濫竽充數」就暗指宣王之昏昧。

再到齊愍王,如同一個傻二代,爺爺攢下來的家底,被他耗了個光,被這忽悠,被那騙,國都被滅!他的後代,齊襄王、齊王建,特別是後者,一代不如一代,特別是在辨賢識能,虛心納諫之上,齊國還搞得好嗎?


一代梟雄曹操就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說的是什麼?孫家三代,孫堅打出了威望,孫策打出了地盤,孫權建立了帝業!目標明確,權力運行平穩,能不興旺發達嗎?


反觀六國,除齊國,其他各國,基本都是這個問題。趙武靈王雄才大略,然而,他身後的權力交接格局卻沒有安排好。立了惠文王,卻不忍公子章頹廢之姿,慫恿公子章奪位,結果,引來沙丘政變,非但自己被活活餓死,還導致李悅等人在國內專權。


幾代趙王,惠文王、孝成王、趙王遷,軍事改革之路,代代弱化,雄心壯志,日益削減,趙國之君,就猶如黃鼠狼下崽,一代不如一代,還有希望嗎?至於趙王遷,司馬遷甚至直接爆粗口,其母娼也!


你再看魏國,文侯時期,人才濟濟,魏國蒸蒸日上,武侯時期,吳起被逼走了,惠王時期,商鞅、孫臏被逼走,魏國四處樹敵,多方征戰,最後,被齊、秦、楚三方聯合痛扁,從此衰落。而後的襄王、安歷王,一樣的劇本,相同的結果。


燕昭王也曾雄才大略,然而,他的後代呢?第二代就衰落了,後面更不用說。楚國呢?楚悼王曾雄起了一次,然而,後面呢?楚懷王,那簡直純傻24k的,不帶一點雜質。其後面的考烈王,歷史總是演繹著相同的故事,共同的悲劇。


繼承人的培養教育,公權力的平穩繼承,基本國策的縱橫延續,終極目標的矢志不渝。這些六國有嗎?


看看,張居正的改革,為何沒能挽救大明王朝,他死後,改革延續了沒有呢?帝國的接班人體系,有如秦國一樣,能選賢任能,長江後浪推前浪嗎?再看看秦國後來滅亡,與秦始沒能安排和扶助扶蘇接班有沒有關係呢?


這個很好印證,漢武帝所作所為,與秦始皇毫無差別,然而,臨終之時,他卻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下達罪己詔,昭帝和宣帝相繼秉政,竟然成就西漢之盛世-昭宣中興。


教育才是傳承文明的希望,我常常見到這樣的情形。亂世紛爭的時代,第一代農民工,辛苦勞累,積累了一筆錢,一些資本。然而,自己的孩子,卻沒有重視孩子的教育與培養,優秀的家風、優良的品德,傳承不了,孩子吃不得苦,受不得累,讀不進書,開闊不了視野。自己辛苦打下的基礎,非但沒有稱為下一代奠定基礎,反而成為了他們揮霍的資本。


我們常說,富不過三代!這其中蘊含的道理,也許,六國之滅亡,秦國之興勝,就是它最好的詮釋。


請加微信公眾號:股權內參(eguquan) 馬雲都在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牌觀察 的精彩文章:

它比黃金貴一億倍:1克250億美元,威力堪比原子彈!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包工頭

TAG:品牌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