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放管服」改革追求什麼

「放管服」改革追求什麼

「放管服」改革的目的在於簡政放權,釐清權責,創新監管,減少過多干預,促進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新。但是,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略微區別於其他公共服務或市場領域。如果我們把教育公共服務的生產者,即學校的特性定位於教育教學專業活動,那麼教育「放管服」的要義就在於:政府減少不必要的干預,充分發揮學校辦學的自主性、積極性,保護或釋放學校辦學活力,進而促進學校的發展,同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

從實踐看,教育「放管服」改革雖然有所作為,特別是在優化政府教育統籌規劃等職能上,但仍然不夠深入,與改革的目標還有差距。

一是「簡政放權」究竟要放什麼權。從實踐看,教育放權主要放的是行政審批權。比如,許多地方政府推行教育權責清單管理,以深圳市教育局為例,主要取消了民辦普通高中終止辦學、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高中審核、公辦普通高中設置及變更審核等非行政許可審批。當然,放權也包括下放管理權。比如,深圳市積極推進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試點改革,率先實行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權下放至學校,實現評聘合一,進而促進職稱評聘制度更加貼近教學專業特性和教育改革發展需要,更好地發揮學校辦學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教師專業發展。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過度的干預,或者因不信任學校自主辦學而過多的監管,必然妨礙學校辦學和發展。因此,簡政放權尤其需要下放名目眾多的檢查、評估、文山會海等過度的干預,並優化管理方式。

二是放權後如何管理。這實際上是如何強化政府的統籌規劃、立法、標準指引、規範監管的職能。簡政放權的目的是讓政府回歸本位,更好地發揮自身功能。首先,要加強立法,以規範和保障學校發展。如深圳市充分利用特區立法權,加強教育改革發展重點領域立法,在加強教育投入和規劃用地保障、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推動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規範學校管理和保障學校辦學自主權、促進中外合作辦學及制定大學條例等方面,率先進行地方教育立法。其次,要注重構建教育標準體系,以標準引領和規範學校發展。深圳市圍繞學校規劃建設、資源配置、教學質量和辦學管理等,先後制定《深圳市義務教育學校設備設施配置標準》《深圳市中小學創客教育課程建設指南》《中小學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質量控制標準》等系列標準性文件,力圖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教育標準體系。當然,教育發展僅僅靠立法和標準建設是不夠的,兩者與教育實踐相比,往往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再次,要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必須有整體規劃和統籌。深圳教育正是利用規劃編製和推進若干重大項目,包括各級各類教育的專項規劃及特色學校建設、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等重大項目,發揮了教育規劃的戰略導向與統籌推進功能以及項目帶動功能,推動學校教育改革。最後,要加強監管,這是教育公共服務質量保障的最後一道屏障。立法、規劃、項目的執行或實施都需要監管。

三是如何提升學校內部治理能力。政府放權後,學校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辦學水平至關重要。如果學校治理能力不夠,學校建設即使有政府制定的標準和規劃,也必然會陷入工作的混亂或停頓。為此,必須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和領導力。深圳在全市全面推進校長職級制,實現校長專業化發展。同時,還要加強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如深圳推進學校章程建設,健全面向社會開放辦學機制,包括面向社會委託開放課程、聯合高科技企業共建中小學創新教育基地等。但現代學校制度建設還沒有獲得實質性進步,根本原因在於政府放權不夠,政府與學校之間的關係有待理順。

四是如何更好地服務學校。這不完全是一個面向師生和社會的教育服務機制建立的問題,關鍵在於如何更好地實現學校的自主辦學。有時我們對「服務」的理解不準確,許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把它理解成為學生和教師的日常辦事提供服務,而沒有把「服務」定位於:為學校專業辦學提供良好環境,為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優質課程、教學、良好平台等。這種理解的偏頗實際還是放權不夠,發揮學校辦學積極性不夠,推動學校專業辦學不夠。

為此,教育「放管服」改革最本質性的地方或最需要突破的地方,歸根結底還是要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繼續放權,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理順政府與學校之間的關係,給學校提供一個良好的專業辦學環境。如果我們改革的意願不強烈,改革的動機不純粹,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氣,教育「放管服」改革最終就是一場給別人看的表演。

(作者單位系廣東省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中國教師報》2018年11月14日第1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敢闖會創展青春風采
看到網癮背後孩子的心理需求,你的孩子也能逆襲成功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