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佛理禪機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佛理禪機

金庸小說中蘊涵著儒、道、釋、墨等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其中尤以佛學為盛。

金庸在和友人的一次論道中曾談到,中國近代高僧太虛法師和印順法師都提倡「人間佛教」,主張佛教要入世,要為社會、民眾做貢獻。即大乘佛教所提倡的「普渡眾生」,他認為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思想。實際上在他的作品中,對於佛家的「功德」就另有一番解悟。

喬峰一生殺人無數,酒量千壇,奈何少林無名神僧贊之「菩薩心腸」,被譽為「最有佛性」的人物,保境安民,以一人換兩國數十載安寧,正是佛門最上乘之「無畏施」。神鵰俠楊過,襄陽城下飛石而斃蒙哥,殺一獨夫而息兩邦苦戰,救萬千黎民於水火。此等功德,豈是吃齋戒酒可得?

悟是佛家很玄妙的字眼。金庸說:「在中國佛教的各宗派中,我心靈上最接近『般若宗』。我覺得開悟之前,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開悟之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金庸這話是說人許多時候看山看水,因為心境的不同,山和水都被賦予了人的感情色彩,等到明白了世間真諦之後,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金庸進一步論證道:「德國康德的本體和現象,其實說的就是這些。」當問及金庸為什麼如此喜歡對佛的研究時,金庸解釋說:「研讀這些佛經之後,我覺得看待許多事情都變得清朗,連死都不怕了,不在計較名利得失,心裡坦蕩蕩的,無所掛礙。」

基於此,金庸以佛教中的「大悲大憫」思想來開導讀者,從而增加了武俠小說的思想深度與哲學內涵。難怪北大教授陳平原給予他如此高的評價:「倘若有人想藉助文學作品了解佛道,不妨從金庸的武俠小說入手。」

《倚天屠龍記》中的九陽神功,夾於《楞嚴經》之中。而《楞嚴經》則是佛教中極其重要的一部經典。宣化上人曾說:若是明白《楞嚴經》,就是明白佛的頂。

張無忌為了解救義父謝遜,苦戰少林三僧,而謝遜則在石窟中念誦《金剛經》,勸張無忌莫生分別心。

《笑傲江湖》中,儀琳為求令狐沖早脫苦海,念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盡顯慈悲。

聯繫方式

微信號:南普陀寺

郵編:361005

網址:nanputuo.com

地址:廈門市思明南路515號

友情鏈接

五老峰下

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心理素質很差,該如何改變?
同樣吃飯 佛門飯菜為何還有三德六味?

TAG: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