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好官?壞官?忠奸難辨!今天,我們還原真實的「呂夷簡」

好官?壞官?忠奸難辨!今天,我們還原真實的「呂夷簡」


好官?壞官?忠奸難辨!今天,我們還原真實的「呂夷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文丨《那些年》陳蕾


在太平年月里,當一名宰相,通常是比較平穩的,或者說,後世給予的評價會比較一致。但是,宋朝宰相呂夷簡,卻是一個有相當大爭議的人物,史載可查就有如下評論:

宋真宗趙恆:觀卿奏,有為國愛民之心矣。

宋仁宗趙禎:安得憂國忘身如夷簡者!

歐陽修:二十年間壞了天下。其在位之日,專奪國權,脅制中外,人皆畏之。

馮夢龍:惜其有才而無度,如忌富弼,忌李迪,皆中之以小人之智,方之古大臣,邈矣!

有人說他是名臣、賢相,正是有他的努力,才使得宋仁宗順利親政,成為綜合素質極高的宋朝皇帝;也有人罵他是奸臣、權相,將范仲淹這樣的忠直大臣罷免出朝。

如此截然相反的評價,匯聚於一個人,在歷史上並不多見。出生於著名官宦世家,他理應深諳為官之道,善於左右逢源,為什麼會有如此複雜的「身後名」?在遭到質疑的情況下,他有何高招能三度拜相?今天,我們還原一個真實的呂夷簡。



怎樣贏得「兩任皇帝的超級點贊」?

呂夷簡家世顯赫,他的父親呂蒙亨官至光祿寺丞,而他的伯父呂蒙正位列宰輔。

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呂夷簡考中進士,才識卓優、清慎勤政,當時便有「廉能」之譽。做濱州知州時,呂夷簡發現老百姓使用的農具都要交所謂的「農器稅」,他覺得不對勁,「農器有算(稅),非所以勸力本也」,上書朝廷,請求取消,得到了宋真宗的首肯。

在禮部員外郎任上,他請求罷除在冬天運送修建宮觀的石木,真宗稱讚他「有為國愛民之心」,數次委以大任。他曾出使契丹議和劃界,返朝後升任知制誥之職,成為真宗的近臣。真宗末年,他升為龍圖閣直學士遷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真宗把他的名字寫在屏風上,朝野盛傳呂夷簡將要獲拜為相,可惜,字跡未乾,宋真宗便舊病複發卧床不起。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駕崩。年幼的宋仁宗登基,劉太后垂簾聽政,呂夷簡任職於開封府。一次宮內大火,百官早朝,宮門不開。皇帝駕臨拱辰門,百官在樓下朝拜,只有呂夷簡不拜。皇帝派人問他原因,呂夷簡回答說:「昨夜宮中發生變故,現在看不清楚,無法確定皇帝是真是假。」聽罷仁宗命人將遮在前面的帘子掀開,呂夷簡看清楚了仁宗的模樣,這才跪下叩頭。

呂夷簡如此做法並沒有得罪仁宗,反而讓仁宗對他另眼相看,六年之後,呂夷簡被任命為宰相。


好官?壞官?忠奸難辨!今天,我們還原真實的「呂夷簡」



最為難的宰相

年幼的仁宗即位後,劉太后臨朝稱制。因為太后性格強硬,所以身為宰輔的呂夷簡工作難度非常大。身處兩位國主之間,既要平衡,還得有所堅持;既要想到眼前,還要考慮到以後。

明道元年,仁宗的生母、嬪妃李氏病逝,在葬儀方面太后打算草草料理。呂夷簡朝令時提出此事,太后大驚,連忙問:「宰相連內宮之事也管嗎?」劉太后之所以如此慌亂,是因為擔心仁宗知道自己並非他的生母,所以等到仁宗皇帝退朝後,劉太后單獨召見呂夷簡,質問他在朝堂上的表現。呂夷簡針鋒相對地說:「太后不為日後保全劉家著想嗎?」一句話震住了太后,隨後下詔以皇后禮下葬李氏。

呂夷簡這種夾縫中的生活在明道二年(1033年)結束了。這一年,太后崩逝,仁宗親政。呂夷簡第一時間向仁宗提出八條規勸,即:正朝綱、塞邪徑、禁貨賄、辨佞壬、絕女謁,疏近習、罷力役、節冗費。仁宗皆虛心接受。


好官?壞官?忠奸難辨!今天,我們還原真實的「呂夷簡」

呃,圖文無關

仁宗親政後,和呂夷簡商量官員的任免,將親附太后的大臣都罷免了。退朝後仁宗將人事任免告訴郭皇后,皇后說:「只有呂夷簡不依附太后嗎?只不過比起其他人他更機巧、善應變而已。」於是呂夷簡也被罷為武勝軍節度使,判陳州。不過這次被貶更像是皇帝做的姿態,因為沒多久呂夷簡就官復原職。



「整人專家」的名號是怎麼來的?

呂夷簡職場聲譽最大的敗筆來自於和范仲淹的朝堂之爭。呂夷簡與范仲淹是宋仁宗朝兩大知名人物,二人在為官過程中曾有過激烈衝突。


景祐三年(1036年),代理開封知府的范仲淹給天子上了一道《百官圖》,指著上面開列的百官晉陞順序說:「某為超遷,某為左遷,如是為公,如是為私,意在丞相」(《范文正公年譜》),直言宰相用用人不當,以權謀私。隨即范仲淹又上書仁宗皇帝,抨擊時政積弊,並以歷史上權臣亂政之例告誡天子。顯然,這些言辭是針對呂夷簡的。

呂夷簡對此極為憤怒,隨即他也上奏彈劾范仲淹,指出他三宗罪:「越職言事、勾結朋黨、離間君臣」,從而引發了一場官場動蕩。


好官?壞官?忠奸難辨!今天,我們還原真實的「呂夷簡」

結果,范仲淹被貶謫為饒州(今江西省波陽縣)知州,為他鳴不平和關係密切的余靖、尹洙、歐陽修等多位官員被打成朋黨,也先後遭貶。

當然,也有歷史記錄說,呂夷簡對真正有才幹的官員還是重用的,常常一面薄懲示威,一面使用,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故《宋史》稱他:「於天下事屈伸舒捲、動有操術。」

「混搭」的處世風格,是怎樣煉成的?

今有學者評說呂夷簡,用了個時尚的詞「混搭」——


好官?壞官?忠奸難辨!今天,我們還原真實的「呂夷簡」

(小編:你走開-_-||……


一方面,呂夷簡排斥異己,公報私仇,玩弄權術,有心機,是 「小人之舉」;但另一方面,呂夷簡溝通朝廷上下,行事穩健,深謀遠慮,為了天下安定發展,功勞不小,也是合格的宰相。

慶曆二年(1042年),契丹在燕雲一帶集結重兵,聲言要伺機南侵。消息傳至東京,有人主張遷都洛陽。呂夷簡認為,如果遷都洛陽,契丹不加抵抗便可渡過黃河。那時,城池再堅固,也難阻擋敵人的進攻。契丹「畏壯侮怯」,這時候匆忙遷都洛陽,只會向敵人示弱。如果此刻建都大名,表現出仁宗要親征的決心,才能挫敗契丹南侵的圖謀。仁宗最終採納了呂夷簡的主張,於當年五月就改稱大名府為「北京」。

呂夷簡在處理宋與遼、夏關係,鞏固邊防方面卓有貢獻。儘管他和范仲淹不和,但仍能任用范仲淹用兵西夏,並派大臣出使遼邦,達成和議,從而避免戰亂。但在上述關係的處理上,呂夷簡對遼夏讓步太多,歲輸銀兩、錦帛過巨,進一步加重了仁宗一朝的財政負擔。

慶曆二年(1042年),呂夷簡因風眩病倒,仁宗改拜他為司空、平章軍國重事。等到呂夷簡病情稍有好轉時,又讓他每隔數日到中書一次,裁決軍國大事。並剪下自己的鬍子送給呂夷簡,說:「古人說鬍鬚可以治病,朕現在剪下鬍鬚賜給你,希望你早日康復。」

慶曆三年(1043年)春,呂夷簡病重。仁宗召見他時,親自扶他坐在自己面前,並希望他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下多多過問朝政。呂夷簡再三辭讓,仁宗才同意他以太尉致仕。

慶曆四年(1044年),呂夷簡病故,享年66歲,走完了頗具爭議,又極為精彩的一生。當呂夷簡去世的訃聞傳入朝中時,雖然依舊有人為他的功過而爭論,但仁宗卻流著淚說道:「安得憂國忘身如夷簡者。」這是從皇帝的角度,給了呂夷簡一個很高的評價。


好官?壞官?忠奸難辨!今天,我們還原真實的「呂夷簡」

然而得到皇帝認可的呂夷簡卻並沒有得到同僚的誇讚,歐陽修等人把他視為一代奸臣,現代亦有一些學者表示認同。

因此,也有人說,呂夷簡的「壞名聲」完全是因為他選錯了對手,他的對手包括了范仲淹和歐陽修等「君子黨」,因此遺留下來的名聲,更傾向於「奸臣」;這個名頭,相比多年的宰相付出,略顯「冤枉」。這位宋朝「大管家」,到底能打多少分,恐怕只能是:「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些年 的精彩文章:

由眼入心,職場修鍊的終極法則

TAG: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