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姜維與鄧艾的能力孰高孰低,武城山下曾有一番較量,令人一目了然

姜維與鄧艾的能力孰高孰低,武城山下曾有一番較量,令人一目了然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一回,發生在姜維北伐之際,相關人物分別為姜維、鄧艾、陳泰。原文如下:

卻說鄧艾知蜀兵出祁山,早與陳泰下寨準備;見蜀兵連日不來搦戰,一日五番哨馬出寨,或十里或十五里而回。艾憑高望畢。慌入帳與陳泰曰:「姜維不在此間,必取董亭襲南安去了。出寨哨馬只是這幾匹。更換衣甲,往來哨探,其馬皆睏乏,主將必無能者。陳將軍可引一軍攻之,其寨可破也。破了寨柵,便引兵襲董亭之路,先斷姜維之後。吾當先引一軍救南安,徑取武城山。若先佔此山頭,姜維必取上邽。上邽有一谷,名曰段谷,地狹山險,正好埋伏。彼來爭武城山時,吾先伏兩軍於段谷,破維必矣。」

泰曰:「吾守隴西二三十年,未嘗如此明察地理。公之所言,真神算也!公可速去,吾自攻此處寨柵。」於是鄧艾引軍星夜倍道而行,徑到武城山;下寨已畢,蜀兵未到。即令子鄧忠,與帳前校尉師篡,各引五千兵,先去段谷埋伏,如此如此而行。二人受計而去。艾令偃旗息鼓,以待蜀兵。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姜維再度兵出祁山,與鄧艾展開對峙。姜維心生一計,在祁山下故步疑陣,大軍主力秘密向董亭急進,企圖偷襲南安。不過,姜維的這一計策卻被鄧艾識破。鄧艾與曹魏徵西將軍陳泰商議後,決定在武城山一帶設伏,等姜維經過時打個措手不及。事情的發展也與鄧艾的預料一致,姜維大軍果然被曹魏大軍團團圍困,損失慘重。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鄧艾口中的「偃旗息鼓」, 意為放倒戰旗,停止擂鼓,比喻軍隊隱藏行蹤,不暴露目標。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三國志?趙雲傳》注引《雲別傳》中的「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

小說中描述的這次姜維北伐之戰,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時間是在蜀後主延熙二十年(公元256年)七月。據《三國志?鄧艾傳》載:「果向祁山,聞艾已有備,乃回從董亭趣南安,艾據武城山以相持。維與艾爭險,不克,其夜,渡渭東行,緣山趣上邽,艾與戰於段谷,大破之。」

戰後,曹魏皇帝曹髦下詔對鄧艾在此戰中的突出表現進行嘉獎,其中還專門提到了姜維大軍的損失:十九位將領被殺,數千士卒戰死。另據《三國志?姜維傳》載,此戰失利後,姜維「謝過引負,求自貶削。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戰爭不但是綜合國力的較量,也是對陣雙方主帥能力的比拼。蜀漢國小力弱,其國力無法與曹魏相比,想要打贏北伐之戰,唯有靠主帥的綜合素質。只可惜蜀漢帝國命運不佳,之前諸葛亮遇上了司馬懿,算是勉強打了個勢均力敵,最終諸葛亮被活活累死。而姜維的情況更慘,遇上了綜合能力遠勝於自己的鄧艾。幾度北伐下來,不但寸功未立,損兵折將,還將蜀漢帝國拖垮。站在這個角度看,蜀漢帝國在諸葛亮死後採取的最佳策略應該是休養生息、搞好內政,而不是窮兵黷武,以卵擊石。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赤壁之戰前,周瑜魯肅主戰,張昭秦松主降,孫權自己又是怎麼想的
關羽在荊州丟了性命,劉封應該承擔多大責任,事實出人意料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