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2018艾誠演講:艾問1000個創始人後答案是什麼?

2018艾誠演講:艾問1000個創始人後答案是什麼?

2018年10月,艾問創始人艾誠受邀在混沌大學分享——艾問1000個創始人後答案是什麼?

艾誠:艾問1000個創始人後答案是什麼?

(以下為演講全文)

第1個答案:我們天生好奇

在過去的八年時間裡,我對話和記錄過1323位創新者和投資人,被稱為是「最愛問的姑娘」,我天生好奇。從北大到哈佛,從央視到新媒體,我在全球追問這個時代的創富法則。寫書、訪問,在不變中試探人與事故的邊界。創業、投資,在變化中平衡貪婪和恐懼的臨界點。

但是我質疑這繁榮,我懷疑新與舊的交替不過是輪迴。看著舞台上的百味人生,聚焦的創富生態究竟是變革的引擎……

(此刻艾誠突然墜落講台,黑暗中現場觀眾一片嘩然尖叫。慢慢中一抹紅色蹣跚著走上舞台。現場從稀稀拉拉的細語到一致響亮的掌聲。)

我跌倒了,又爬起來了。人生是怎樣煉成的?有很多的不期而遇,但是慶幸地是,如果你跌倒還可以爬起來,如果你爬起來還可以繼續微笑,你就找到了答案。

第2個答案:死是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工作原因,我時常接觸這個世界上最有趣的靈魂。因為可以見證很多生命和企業的誕生和發展,無可避免的有更大概率和更苦回憶去見證更多失敗和死亡。

在記錄了全球超過1300個人物之後,很多人問我,大人物是怎樣煉成的?

2014年我回國創立艾問,自以為是的寫了第一本書人物採訪手記 《奮鬥是一種信仰—艾問商界領袖的人生底色》。結果答案錯了,我以為大人物為夢想而生,而實際是因恐懼而活。史鐵生在《我和地壇》里寫道:「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第3個答案:唯愛最大

我有一個特別的姓叫AI(艾),I am Ms. AI。這世上有兩種AI,一種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技術,我相信它會決定我們奔跑的速度,但只有另一種人性中的愛才可以決定我們奔跑的方向。

第4個答案:成者為王 敗者為寇

九死一生的創投世界,喜憂參半,一將功成萬骨枯比任何時代來得更迅猛突然和令人瞠目唏噓。

六年前在珠海,我遇到一位五十多歲的女人,30歲那年丈夫因病去世,被迫南下打工。從銷售員到經營部部長,帶領格力登上中國空調銷售第一的寶座,成為世界500強。我問她,這一路上靠什麼?她說「之所以有今天,和我是不是一個女人無關!紮根本土,建立海外市場,追求產品的質量和創新,踐行『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同為女人,四目相對,心疼又尊敬。帶著靠自己活下去的恐懼,給予所需,在男性主導的商業世界裡她把自己煉成了絕不犯錯的鐵娘子。她叫董明珠,為自己代言的格力集團董事長。

四年前,我採訪了一個創業者,見到我的時候他已經連續失敗了四次,賣木材賣化妝品都不成功。這一次更「不靠譜」,他想把媒體內容都集合在一起,給每一個不同的普通人千人千面的故事和新聞。結果引來媒體眾怒,「『基於社交和點擊量的演算法技術』,只算得上機器篩選的雕蟲小技,根本和『智能』搭不上邊」。然後這個創業者和他的小公司被告上法庭,律師函不斷。

他說:「你喜歡的才是頭條。今天如果我們放棄了千人千面的新聞頭條,明天我們就可能放棄我們更多的的個性化需求。」他後來贏了官司,我以為他這次創業又充滿不確定性,結果他成了中國新經濟的代表人物。我問他現在什麼心態?他說我只想不脫離用戶。這個人叫張一鳴,今年35歲,管理一家估值超過750億美金的公司——今日頭條。

我還問過一個做教育的農民企業家,我說你的一生坎坷,從插秧冠軍到高考落榜,你靠什麼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他跟我講:「我有一個規矩,假如說有一天學校倒閉了,賬上的錢必須能做到兩件事情,第一所有學生的費用可以退完。第二所有老師和員工的工資可以發完。」

這個人叫俞敏洪,44歲那年,他把他親自寫教材的新東方推到了美國上市,市值超百億。

有人到場,就有人缺席。誰九死一生?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所有的成功路徑都被追捧,所有的失敗案例都被踩在腳下。我的體會是,每種成功都有他的生命周期,死亡必然會來臨,而企業家如果不想離場則必須不斷的給予這個世界所需,不斷在第二、第三曲線上創造新的成功。

第5個答案:紅裙里的女人,有自覺、有自信、有自立

我和你一樣也恐懼失敗死亡,嚮往美好生活。我是一個生在長在中國黃山腳下的姑娘,它的美麗讓世人著迷,但它原生態的發展也讓我直到17歲離開黃山去北京求學,才第一次看到和乘坐火車。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就對世界、對未來充滿好奇,這種好奇心最終使我遠離家鄉。我在北京大學求學,在聯合國紐約總部實習,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讀研究生……

好奇心始終陪伴著我,從事媒體行業,週遊世界,當然也包括擔任中國中央電視台駐紐約財經評論員和主持人。我深愛媒體這個行業和它的使命與影響力,希望通過對話改變世界的人物,探索人生底色,總結創業經驗,揭秘不死法則。

越來越多的小紅裙活躍在各行各業的舞台上,她們說,紅裙不僅賦予生命以色彩,還給予她們信心:敢於嘗試、敢於冒險、敢於愛問,讓我們女人實現一切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目標。艾問的願望,也是我的願望,「Ladies in red have self-awareness, self-esteem and self-reliance(紅裙里的女人有自覺、有自信、有自立)」。

第6個答案: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是擁抱恐懼

上個月,我參加了在美國內華達州一片荒蕪的沙漠上舉行的火人節。白天有40度,晚上有0度的沙漠,什麼都沒有,沒有信號,只有烈日、風沙,沒有水源,不能洗澡,沒有食物。幹嘛呢?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2018年有8萬人)聚集在那個沙漠里,用七天的時間打造了一座城市,然後我們欣然地在最後一天,一把火燒掉,我們願意接受一個嘗試,假設生命只有一周。

從小我本能地在人群中害羞,對危險敏感,火人節讓我勇敢地跨越恐懼。靠著一個水杯、兩雙鞋和無盡的對於「為什麼活著」的思考,竟然堅持到了最後。一路被施捨的水杯沾滿憐憫和愛心,被磨破的雙腳最終和鞋連為一體,近乎癲狂的思考讓我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

惡劣的環境下,人體會透支全部力量。終於挺到最後一夜,火人舉起雙臂在熊熊大火中轟然倒下,片甲不留。自覺聚集的人群里,有人沉默,有人歡呼,有人哭泣。近萬支煙花曇花一現,響徹沙漠的夜空,和八萬多個來到火人節的人一樣歇斯底里。

我是誰?為什麼活著?怎麼活下去?八萬人眼中有八萬個答案。

我也看到了今天在座的各位,你們善良的眼睛,你們眼神里同樣有恐懼、有好奇,更有對這個世界的愛。想像一下,如果這個世界只剩下一周,一周之後我們將在一場大火中燒盡所有,你還會堅持什麼呢?

當我走出與世隔絕的火人節時,我突然發現,活著是如此美好,我從來沒有如此珍惜。原來給和索取,都不可以解決你的恐懼,只有給予所需,才能克服恐懼。

走出與世隔絕的火人節,我從來沒有這麼珍惜過——活著真好!

第7個答案:小紅裙公益

「小紅裙公益計劃」由艾問發起,以「鏈接女性領導力與公益心」為使命,主要關注女性及兒童的關懷與發展相關領域。」

My body

No touch

No school

No job

No money

2018年十一假期我拜訪了南非貧民窟,直到1994年,這個國家的黑人才被當成人來對待。為什麼會跟這個小孩兒有張合影呢?因為我在去南非貧民窟幼兒園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大聲朗誦著幼兒園的兒歌—「My body, No touch, No school, No job No money」(這是我的身體,不要欺負我,沒有教育就沒有工作,就沒有錢。)

當中國的大部分孩子還在吟誦著小花小鳥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只能告訴他們,「這是我的身體,不要欺負我,沒有教育就沒有工作,就沒有錢······」,他們需要我們給予所需。

第8個答案:給予所需 明天更美好

一個擁抱恐懼給予所需的人,一個明知世界並不完美但仍不言棄的人,才有資格說我為時代驕傲,才能說我有信心讓明天更好。

千年以來中國的農耕社會和人口結構都決定了,中國「給」的時候、向外釋放的時候,都是好的時候;向內「收」的時候,封閉的時候,都是不好的時候。所以對外的「給」,包括資金、技術、人口、價值觀、文化形態,各種給,都會讓中國更好,這個時代偉大的一帶一路構想和那些優秀的創業者與當年的天可汗、鄭和們一樣,都是循著這個時代最正確的路徑,循著中國自己的方向去做該做的事情。對外「給」,從來不會削弱中國,反而會推動中國更快、更強的發展。

第9個答案:艾問資本 投資未來

在技術世界的浸染讓艾問發現,人性需求的本質是人類生存的改善,有生命的技術是為了滿足人性的需求而存在,反過來技術會給世界演進帶來生命力。結合艾問在傳媒領域的經驗和對技術世界的敏感,專註「未來科技+傳媒影響力」領域投資。

我們要做的,就是經由投資的方式,幫助這類技術提升生命力。艾問資本今天已經抽象出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媒體科技領域選擇最具未來潛力的公司,作為公司的外部合伙人,幫助其在傳媒、資本、戰略、國際化等方面進行規劃,促其成功,助力這個世界朝著更加自由的樸素需求前進。

第10個答案:聰明如你,等你分享?

—END—

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

米開朗琪羅說,他所創造的魅力雕像原本就已存在石頭裡,所追求的只是去蕪存菁,學習人生的課題也是一樣的:去除多餘的,就能顯露出內在的那個奇妙的你。

艾問等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問iAsk 的精彩文章:

iAsk x China Daily:時間是投資者最好的朋友
混沌TED專屬報名

TAG:艾問iAs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