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警惕基層調研形式主義:調研變表演,打卡湊考核、拿著報告找例證…

警惕基層調研形式主義:調研變表演,打卡湊考核、拿著報告找例證…

來源:11月14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社記者翟永冠、向定傑

近期,中央紀委全面啟動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工作,其中包括調查研究搞形式、走過場、不深入的問題。「新華視點」記者採訪發現,少數幹部調研只是到基層「打卡」完成任務,有的先出報告再下基層找例證,還有的甚至打著調研的旗號進行旅遊。

調研變「表演」,動靜大成效小

調研原本是為了解基層真實情況,但一些幹部習慣走馬觀花「被安排」,講究場面、形式,卻不注重實效。

——「湊考核」基層「打卡」。記者發現,不少單位都規定了調研任務,於是,個別幹部盯著考核天數在年底突擊下鄉。多位基層幹部表示,這類調研去的常常是各類明星村、示範點,彙報材料堆砌新名詞、新概念,總結經驗歌功頌德,對問題卻輕描淡寫、點到為止,對實際工作推動不大。

——預設問題借嘴說話。記者發現,有的幹部事先寫好報告,「量身定做」問卷,最後下基層找例證。「我們之前搞一個產業發展現狀調研。下去之前,領導讓我們先比照之前下達的考核指標把成績擺出來,再預設幾個貫徹落實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下去找『嘴』找材料。」一位政府研究部門的工作人員說。

一位鄉鎮幹部表示,他時常會接到一些上級部門要求提供材料的任務,「盡量鮮活,有現場感」,方便這些部門在寫調研報告的時候寫出「已經到現場調研的感覺」。

——打「擦邊球」旅遊觀光。今年7月,浙江省玉環市紀委監委通報的一起案例引發關注。該市民政局殯葬執法大隊副大隊長陳霄和李軍兩人,利用職務之便多次接受管理服務對象——殯葬協會提供的旅遊活動。其中一次外出考察,8天中竟有7天泡在景區。

此外,中央紀委曾公開曝光,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副所長曹守曄出具虛假調研證明,違規公款報銷個人春節期間到海南的交通、住宿等費用,受到黨內警告、記過處分。

上面「蜻蜓點水」,下面「一條龍」忙得團團轉

一些交通便捷、旅遊優勢突出的縣區幹部反映,有時對於同一件事,各個部門輪流調研,甚至同一單位來好幾撥人。「隔三岔五我們都要接待。」一些縣區負責同志表示。

「去年鎮里實施的扶貧項目,縣裡面反反覆復不曉得調研了多少次。」貴州某鄉鎮財政分局一工作人員向記者訴苦道。

「調研頻率太高了,我們真的疲於應付。」貴州某經濟開發區辦公室的一位幹部說。

「為迎接調研和考察,村裡一年僅打掃衛生請工就要花2萬多元,成了最大的公共經費開支。」貴州省一名村幹部告訴記者,近年來,因為重點田園綜合體項目落地,來參觀的各級領導越來越多。

「接到有領導調研的通知,要加班加點準備彙報材料,安排路線、選點、選人,包括每個環節的時間、內容等都要嚴絲合縫地準備,甚至圍觀人員等都要事先布置。」一名經常負責起草調研工作方案的基層幹部吐槽。

記者採訪發現,基層調研考察的歡迎橫幅雖然少了,但大型展板、精美圖冊的製作並未減少。一些畫冊用紙考究、裝幀精良,但參觀者多數只是隨便翻翻就丟掉了,十分浪費。

期盼「接地氣、聽實話、有實效」調研新風

湖北省委黨校中共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李珊珊說,科學的決策是建立在掌握真實情況的基礎上。一些領導幹部特別是關鍵崗位的領導幹部,不做深入調查研究,不了解實際情況,根據不實、不準的信息進行決策,容易造成人力、物力、財力浪費,損害政府公信力。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徐行認為,形式主義的「假調研」直接反映了幹部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問題。有的幹部缺乏工作熱情,習慣敷衍應付;有的幹部作風浮躁,缺乏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李珊珊表示,形式主義的「假調研」之所以會產生,很大程度上在於一些幹部依然存在官本位思想,下基層調研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完成任務和表面風光,在應付上級要求的同時享受「特權」。

一些基層幹部建議,應改變調研方式方法,少發通知、少打招呼、少聽彙報、少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通過實地走訪、暗訪、聯合調研等方式,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

多位專家建議,基層要做好乾部調研技能的培訓工作,幫助幹部掌握調研的方法與技巧,提升幹部的調研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資料庫「裸奔」,個人信息屢被竊後在「暗網」掛售
啥都「從娃娃抓起」,娃娃快被「抓」壞了!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