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節奏慢了,「情節」淡了,多元細分下的旅行綜藝漸回歸體驗本位

節奏慢了,「情節」淡了,多元細分下的旅行綜藝漸回歸體驗本位

最近,自來水眾多,在豆瓣拿下9.1高分的旅行類綜藝——《奇遇人生》就這麼紅了。

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沒有可以營造的節目氛圍,《奇遇人生》顯得並不那麼像既定印象中的旅行類節目。實際上,如今的不少旅行節目早已褪去早日聒噪的模樣,在形式上、內容上都變「靜了」的許多,開始逐漸回歸旅遊本位。

平淡、反高潮,旅行綜藝終於慢了下來

曾經何時,做任務、發生矛盾、解決矛盾成了旅行類節目的概貌。

撕逼、狀況不斷的《花兒與少年》前兩季熱度頗高,而隨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充滿愛和和平的《花兒與少年》第三季,卻成績平平。

這似乎將觀眾投擲進一種誤區,碰撞、撕扯才是爆款旅行類節目的特點,平平淡淡或許是最忌諱的事情。為了製造看點,通常,除了配備自帶「招黑體質」的話題嘉賓外,斷章取義的後期剪輯、別有用心的環節設置也是推動情節發展的兩大助力。

另外,綜藝節目會設置遊戲規則與環節,比如限制開銷或要求達成一些目標,提前為衝突和戲劇性準備好條件,去強調「綜藝感」和「人設」。同期有不少旅行類綜藝,走的幾乎是相同的路線。

但是《奇遇人生》沒有這樣做,它的紀錄和講述故事的姿態非常靠後。類似這種敘事模式的還有2017年播出的《我們的侶行》。

把綜藝用紀錄片的格調錶現出來,這種方式與前者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導演決定怎樣搭建和觀眾之間的關係。不同於用各種字幕和後期做出的矛盾和衝突,保持距離和適當的沉默,給觀眾留出了自己觀察、感受的空間。這種舒徐和自然的節奏,帶來的放鬆和餘裕,這樣的「慢」其實是將旅行的重點重新拉回到體驗和感受的層面,而這才是旅行的本位。

題材垂直細分

需求也正在分層

當過分製造衝突被詬病,收視率也逐漸降溫。

隨著原有的旅遊板塊已經被開殆盡,在收視成績方面漸露疲態,明星旅行綜藝開始放棄原來那種博出位的老路,轉而開始深耕節目內容和人物關係。於是,旅行類綜藝節目樣式漸次更新。

在細分方面,公路旅行成為香饃饃。除了《奇遇人生》之外,今年暑期上線的《好漢兩個伴》通過兩男一狗公路旅行的方式,塑造了強烈的體驗式氛圍。這類公路旅行的將更多的把筆觸放在這些生活化、自然化、隨機化的內容上。

另一方面,旅行綜藝也在吸收越來越多的元素,比如將音樂與旅行相結合。即將播出的《叱吒東遊記》,作為一檔戶外音樂旅行真人秀,每次由兩位音樂人共同前往一座城市,尋找音樂靈感,共同完成一首原創音樂 ,在當地獨具特色的場景進行live show和發表。

除此之外,還有將旅行與文化相融合。拿《一路書香》來說,將讀書節目搬到戶外,真正通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來深度體驗行走過程中文化的感染力。

另一方面,設置第二觀察現場也走出了不錯的思路。《妻子的浪漫旅行》採取了演播室+戶外的雙線敘述語態,這種方式解綁了夫妻之間的一體性,讓妻子和丈夫分別「旅行」和「情感釋放」。當原本最為熟悉的夫妻二人,在不同的場景和情境之下,呈現出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態度和價值釋放,這種反差,目前來看,其極具有話題感。同樣的還有《幸福三重奏》。

除了在形式上進行創新,在人物的選擇上也有了改變,素人旅行開闢了新的道路。不論是90後素人楊帆的《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歐洲季》,還是夫妻檔的《我們的侶行》,在脫離明星光圈之後一躍成為口碑之作,在進行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內核驅動方面有著不錯的啟發。

從展示價值到體驗價值

文化加持暗含新期待

明星熱度固然能帶來看點,但難見充實內核。隨著慢綜藝的熱度升高、文化綜藝又受到政策扶持,文化加持賦予了旅行綜藝「詩與遠方」的內涵和更大的影響力。

竇文濤的兩檔節目《一路書香》和《鏘鏘行天下》都是走文化路線。前者將讀書與旅行結合,走訪各地,溯源經典,在真實的場景里「走讀名著」;後者將文學、社會、歷史、愛情融合,紛呈的人生話題,在智者思維交鋒中顯得格外妙趣橫生。

相比其他綜藝,無處不在的中國文化顯然更為百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傳統思想,也更符合國內用戶的年齡層次和口味變化。

另一方面,這類節目與旅遊市場息息相關。比方說,雖然《爸爸去哪兒2》已經拍攝多年,但武隆的影響力和傳播度仍在持續。

而近年來全球旅行趨勢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以前熱衷於遊覽名勝古迹,轉變為期望更深入地體驗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感受當地的氛圍和文化,切切實實親歷的「體驗游」。

從最初的將景點作為明星關係的背景,到當下更多地表現景點的文化價值,旅行綜藝也在經歷「體驗游」,不僅有風景的記錄,還有文化和情感的交鋒。

《鏘鏘行天下》解鎖高端旅行團的文化體驗,通過深度的節目開發讓原本已經定型的節目有了更多的觸角。而《奇遇人生》這類走慢綜藝風格的旅行節目來說,慢下來感受世界的不同與美好,讓大家回到了一個真實的生活狀態,讓更多的感覺和認知回歸到了對環境的體驗上。

在消費者更注重生活品質和享受體驗的需求下,透過綜藝節目看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通過喜愛的明星引發興趣和共鳴,是這類節目始終佔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同時,旅遊類節目「慢生活」式的鏡頭推進不及競技類真人秀在環節和情緒上的表現力,但這也意味著制播團隊有更多的空間進行再創作和題材實驗。旅遊類綜藝的市場已然準備妥當,這類節目或將得到更多地方性資源支持,實現口碑和人氣的雙增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變臉如換頭,出道至今這些明星變化最大!
謝娜遭潛規則反擊穩准狠,將對方褲子燒了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