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不讓殲20總師「遺憾」,說說殲20有哪些優點還沒有表現出來

不讓殲20總師「遺憾」,說說殲20有哪些優點還沒有表現出來

原本以為,殲10B戰機的矢量機動成為了本屆最大的亮點,但殲20似乎並不甘心。在本屆航展最後一天,殲20彈艙全開,頓時重新奪回了人們的關注。在人們都在關注殲20主彈艙是否只能掛載4枚PL-15中遠程空空導彈的時候,筆者更為關注的,還是其在這次表演中所表現出的優異的機動性能。事實已經證明,殲20即使在彈艙滿掛的情況下(載重1噸多),其瞬間機頭轉向能力、穩定盤旋能力也比殲10強不少;一旦像殲10那樣空載,其飛行表現將會更好。而且,這還是在低空亞音速機動性方面,如果是在殲20著重優化的超音速領域,殲20的表現將會更加出色。此外,這還是在殲20在現有發動機基礎上的表現,如果換裝了更大推力的WS-15發動機,殲20的性能將會多麼的好?但是,即使是這樣,殲20總師楊偉院士在接受採訪時,還是有些「遺憾」,這是為什麼呢?

根據楊總師的說法,殲20在航展上展現的只是部分機動性能,而殲20在設計中,第一個突出的是隱身性能,其次是遠程打擊能力,再次是信息化作戰能力;而這些,在航展中是無法表現的。楊總師的這個「遺憾」,從另一個角度講,應該是一件好事,因為這說明了在這些更重要的性能上,殲20無疑更為出色。其實在我國4代機的研製過程中,到底是隱身性能更重要,還是機動性能更重要,是破有爭議的。這代表著兩種設計思路,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隱身思路,一種是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機動性思路。而在4代機競標中,成飛的方案更傾向於美方,而沈飛的方案則更傾向於俄方。最終,成飛方案獲勝,並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殲20。

傳聞中的沈飛4代機方案模型

事實證明,成飛的選擇的正確的。殲20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出現讓我空軍不再那麼擔心隱身戰機的威脅,因為我們有殲20;我空軍對隱身戰機特性更加了解,因為我們有殲20。而俄羅斯,其首席設計師至今仍在堅持其機動性優先理念不悔改,這直接導致了T-50,也就是現在的蘇57的被冷遇,甚至是接近失敗的局面——印度不想買,俄羅斯自己7年內訂單只有一點(12架)。蘇57成為雞肋,殲20成為明星。這也許是我們發展的結果,也許是一種幸運,但無論是哪種,其中都包含了其總師楊偉院士以及611設計所的功勞。

遠程打擊能力是殲20頗為重視的方面,這從其外掛的4個大型油箱就可以看出來。要知道,像殲20這種體格的重型戰機,蘇27開始是沒有配備副油箱的;而內油並不算多的F-22,也只是外掛了2個油箱而已。殲20本身就是大內油設計,再加上4個大油箱,其最大作戰半徑直接達到了1800公里左右的檔次,空中加油後更是可以達到2500公里左右。目前戰機、轟炸機所掛載的對地導彈的射程越來越遠,從以前的300公里檔次增加達到了1000公里檔次,這就要求攔截戰機能夠前出更多的距離。美國目前對6代機(國標5代機)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要具有更大的作戰半徑,殲20的設計理念無疑十分的具有前瞻性。如果一款戰機作戰能力很強,跑的速度又快(超巡),跑的又遠,那麼其實際作戰效能將是十分高的。

信息化作戰能力是大家不太熟悉,但卻是未來戰爭十分關鍵的領域;可以說,其實際意義不比預警機在空戰中的意義小,甚至會更大。因為,預警機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而信息化作戰牽涉的是整個作戰體系的融合和提升。按照楊總師的說法,殲20不僅能夠在編隊、不同機型之間共享信息,後面與空軍之外的其他武器平台,也就是與三軍各武器平台,都能夠實現不同程度的信息共享,聯合作戰。殲20以其強大的隱身能力、強悍的探測能力,能夠沖在最前線,獲得對方各種目標數據,然後傳輸給後面的各武器平台,然後實現聯合打擊。所以,其實我們現在不必糾結於其主彈艙能夠裝幾枚導彈,它給整個探測、打擊體系帶來的作用,要比其自身多攜帶幾枚導彈重要的多。在美軍的實際對抗中,F-35的一個重要的作戰模式就是在導彈打完後,繼續保持在前線,充當整個編隊的信息探測節點(F-22目前這能力還有所欠缺);殲20無疑做到了這一點。

當然,最後還有殲20這在正前方、斜側方等角度的外形了。如果說殲20正前方給人一種科幻的感覺,那麼這斜側方就十分的霸氣了,簡直就是一架變形金剛嘛!雖然在一些角度殲20的顏值一般般,但在這幾個角度,必須說,殲20那是相當給力的。

作者:尋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曦防務 的精彩文章:

美國高超音速武器競賽不服輸,試圖彎道超車卻掉進了溝里
中國戰鬥機的年產量從沒像這幾年這麼高,產能不足論破產

TAG:晨曦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