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籍收藏大家李盛鐸:聞有舊書出售必親往

古籍收藏大家李盛鐸:聞有舊書出售必親往

原標題:古籍收藏大家李盛鐸:聞有舊書出售必親往



唐 心經 中國書畫專場 李盛鐸鑒藏印:德化李氏凡將閣珍藏 (雅昌供圖)


宋周邦彥撰 詳註周美成詞片玉集十卷 木齋、李盛鐸印、振鐸藏書 雅昌供圖(上)



珠神真經 李盛鐸木犀軒精刻本 雅昌供圖(下)


簡介 李盛鐸 (1859—1935),字椒微,號木齋,別號師子庵舊主人、師庵居士等,晚號麂嘉居士,近代江西德化縣(今九江)人,清末民初著名藏書家。


「木犀軒」藏書是清末民初北方三大著名藏書樓之一,在中國藏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清末民初的政客兼藏書家李盛鐸以其特有的經歷,在中國藏書史上寫下了獨特的一筆。


李盛鐸不僅是大藏書家,畢生手不釋卷。而且是校勘學,版本學大家。袁克文、付增湘等都對他執弟子禮。年青時協同父親編著過《木犀軒叢書》及《續刻》等。收藏 與研究相長,李氏對他的藏書編有多種書目:《木犀軒收藏舊本書目》手稿一冊,收錄善本書600餘種。現在「木犀軒」的全部藏書歸北京大學圖書館所有。


祖輩數代以「木犀軒」藏書 至李盛鐸時期達到頂峰

「木 犀軒」是李盛鐸家族藏書的總堂號。始建於道光初年,由李盛鐸的曾祖李恕建造,位於今江西九江潭家坡廬山的蓮花峰下。「木犀軒」 藏書歷經李家幾代人的辛苦收藏,到李盛鐸這代使其藏書達到輝煌的頂峰。藏書達9000多部,58000餘冊。隨著藏書的增多和仕途的升遷,李氏又分別建造 藏書樓分類安置藏書。名曰建初堂、甘露簃、儷青閣、古欣閣、廬山李氏山房,兩晉六朝隋唐五代妙墨之軒、蜚英館、延昌書庫、凡將閣,麐嘉館等等。其晚年的天 津寓所,仍以「木犀軒」為名。


李盛鐸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藏書大家,精於目錄校讎之學。故其「木犀軒」藏書質量水準都遠遠高於當時的其他藏書家。是晚清、民國時期北方三大藏書樓中最具代表性的藏書樓。


「木犀軒」承繼了李盛鐸曾祖、祖父、父及其四代的優秀收藏。其曾祖李恕,著有《鄴架堂家訓》、《偏方撮錄》等書。喜好藏書。建造「木犀軒」用來做藏書樓,藏書達十萬卷之多,後來毀於兵燹之災。


其祖父李文湜曾任奎文閣典著,執掌宮廷典藏之事。常年督漕運船跑外。家產富足,經常救濟窮人,有善士之名。著有《廬山名僧傳》、《慎余堂說雋》等書。


其 父李明墀,著有《撫湘奏稿》、《撫閩奏稿》、《晉齋尺犢》等書。李明墀不僅喜好寫書,還喜好藏書和刻書。開刻書坊,刊刻書籍。刻有《範字集略》,《木犀軒 叢書》26種,《木犀軒叢書續刻》6種等。藏書數達十萬卷之多,恢復了「木犀軒」藏書舊貌。1886年李明墀去世,其家族的重任就落到了家族唯一的男丁李 盛鐸的身上。

李盛鐸出生在江西省德化縣(今九江)潭家坡一個富裕的仕宦之家。李氏的伯父李明壎由舉人轉年連捷成進士,一直是他的榜樣。李盛 鐸從小就飽讀詩書,幼年時喜歡小說、武術和算卦,閱讀大量武功和遁學書籍。在青年隨父在湖南、福建巡撫任上時就開始購買海內外古籍。曾於光緒十三年初 (1887) 出巨資引進十幾部國外的印刷機,在上海英租界開辦印刷廠,取名「蜚英館」。刊印有《資治通鑒》,《三希堂法帖》,《段注說文解字》等等。於光緒十五年 (1889年)放棄「蜚英館」生意,進京趕考,考取光緒己丑科一甲二名進士,使李家再次光耀門楣。從此打開了他的仕途大門。


藏書中有罕見的佛教經典古刻本 晚年以「居士」自稱


李盛鐸一生從政,「木犀軒」藏書與其家族四代的藏書積累息息相關。主要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他祖父的收藏;一部分是其父早年購得的袁芳瑛卧雪廬藏書;但最主要部分是他用半個多世紀的畢生收藏。總計達一萬多種。內容包涵經史子集四部,數量多、質量高、內容廣。


他從年輕時就喜好讀書、藏書。經常多方訪書、求購。不間斷地購書。常常親往書肆廠甸購書。由於清末民初社會動蕩,許多著名的私家藏書散入廠市。他聞有舊書出 售必親往。不惜重金。因遇好書價貴時,曾借抄或讓子侄輩抄寫珍惜版本,有過讓子女和親屬三天之內抄完一書的經歷。他還影抄部原版書籍,以存其原貌。知其愛 藏書,京津一帶的書商常登門薦書。逐漸使其藏書豐富起來。

木犀軒藏書中有宋本180餘種,元本50餘種。明刊本1400餘種。收有袁氏卧雪 樓、商邱宋氏、曲阜孔氏、聊城楊氏、意園盛氏、寧波范氏、四明盧氏、巴陵方氏等多方名家藏書。頗多宋元舊槧。在版本史和印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宋本有: 開闢註疏合刻最早版的南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周禮註疏》;南宋偽孔傳最早大字本《尚書》;南宋建陽刻本《史記集解》、南宋建陽劉之問刻本《漢書》、南宋 建安黃善夫刊本《後漢書》、宋嘉定汀州刻本《數術記遺》、《五曹算經》、《外台秘要方 》、《傷寒論註解》、《世醫得效方》、還有宋本《禮記正義》、《唐六典》、《說苑》、《太平御覽》、《冊府元龜》、《孟東野詩集》、《孟浩然集》、《山谷 大全集》、《論語》等。


元本有延祐七年圓沙書院刻本《山堂先生群書考索》,《永類鈐方》,《孫真人急備千金方》等。


明刊本《王氏脈經》《新刊銅人針灸經》;崇禎曆書原本《渾天儀說》。均為難得的珍本秘籍,涵蓋豐富,可補《四部存目》之外,其中收藏的明代野史,頗多清代禁書。


在他藏書中還有罕見的佛教經典古刻本,北宋東禪寺大藏;毗盧大藏;思溪圓覺藏;債砂藏以及明代的南藏、北藏、徑山藏等。如:北宋本《大方廣佛化嚴經》、《大 般涅盤經後分》宋刊本《佛說優填王經》、《辯意長者子所問經》、《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元刊本《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 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對宗教史學的研究可資借鑒。李盛鐸在母親去世後曾在武昌歸元寺守孝,研讀《大藏經》等佛學經典,所以晚年亦以居士自稱。


滯留日韓多部古籍 以他之手原貌西歸


李 盛鐸早在青年時隨父在湖南巡撫任上時就與日本人岸田吟香相識,開始購買海外古籍。後來在出使日本時,又得到日本目錄學家島田翰的幫助,購得多種日本古刻 本,古活字本,舊抄本及朝鮮古刻本,總計有1110部,5840冊。約佔李氏藏書的九分之一。以醫家類和釋家類居多。內容包括流傳到日本的宋元本;日本和 高麗當地的版本等,且均為國內比較罕見的本子,十分珍貴。如日本江戶時代影宋抄本《太平聖惠方》100卷,宋本《醫說》、傳抄日本卷子(宋)本的《楊氏家 藏方》、《魏氏家藏方》、《養生》、《食禁》、《小兒方例》等。可見其質量之高。


日本元和七年(明天啟元年)銅活字本《新雕皇宋事實類苑》 為日本後水尾天皇敕板官書,亦為國內久佚之書。日本慶長四年(明萬曆二十七年1601年)活字本《標題句解孔子家語》,是日本德川家康氏據元泰定元年蒼岩 書院刊板排印的,後附元人所輯《新刊素土事紀 》、《聖朝通制孔子廟祀》,俱為罕見。朝鮮中宗朝用乙亥字排印的《聖宋名賢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明成化年朝鮮銅活字本《格齋賡韻唐賢詩》,此書是豐臣秀 吉入侵朝鮮後劫掠的,有日本「養安院」藏書印為證;這些亦為國內罕見之書,由此可見其藏書之原貌。


他在日本還曾出資刊印罕有本:日本弘化四年復刻宋越州本《尚書正義》百部。填補國內失傳的善本。這些日本、朝鮮古本,可用於研究中國與日本、朝鮮之間的關係。


以上是其為豐富個人的收藏而客觀上為古籍西歸做出的貢獻。使滯留於日本、朝鮮的我國古籍得以原貌回到本土,嘉惠學人,又補國內原文之不足,又可校勘久存之誤,為古文獻的校勘做了貢獻。


(參考文獻:《「木犀軒」一一李盛鐸藏書始末》,《淺談李盛鐸在收藏古籍中的功過是非》,刊於《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你見過順治帝的「罪己詔」嗎?細數清代官方文書的種類
韋力:高麗本 · 和刻本 · 越南古籍的鑒定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