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擁家國情懷,共追民族復興之夢

同擁家國情懷,共追民族復興之夢

原標題:同擁家國情懷,共追民族復興之夢


台灣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前不久在長沙出席第14屆湘台經貿文化合作會開幕式時,談及自己與籍貫湖南的淵源,滔滔不絕。由於劉兆玄的母親是衡陽人,所以當他談起家國,最憶是衡陽,「我希望通過寫作展示我作為空軍後代的家國情懷。」


劉兆玄近年多次到大陸參訪時,都會在談吐中展現家國情懷,令人感動。而提到家國情懷,這更是一個幾千年來紮根在中國人內心深處,從來不曾捨棄的精神元素,至於它的精髓,則是責任與擔當。

今年去世的台灣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就是這樣一個有著濃重家國情懷的人。年少時在北京生活的那段時光,成為李敖一生信念的基石,「我看過日本軍人騎著馬從我眼前經過,你們沒有這種亡國的感覺。」李敖一生所堅持的價值理想人所共知,即國家統一。


李敖是一個在兩岸激起過不小波瀾的言行狂傲的「鬥士」,是一個給我們留下許多不羈名言的大作家,而《北京法源寺》等作品,更是留下了他希望家國重圓的情懷與夢想。


從古至今,鄉愁是人人都免不了的。寫下著名詩篇《鄉愁》的台灣詩人余光中說:對我而言,鄉愁又是一種家國情懷。家是個人的放大,國又是家的放大。我的鄉愁是「大我」所面對的民族的鄉愁。我本人生於南京,中學時代在四川度過,母親和妻子是江蘇常州武進人,父親是泉州人。到底哪裡是我的故鄉呢?只能說是整個中國。所以我常說,我的生命在兩岸之間。


「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為2012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高秉涵授予的頒獎詞。這位可敬的老人,從台灣當局開放居民到大陸探親以來,就接受老鄉們的臨終囑託,陸續將台灣老兵的骨灰帶回家鄉安葬,20多年來,他已經先後義務將100多位台灣老兵的骨灰帶回了大陸老家。

「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正是這滿腔的家國情懷,讓兩岸一家親的血脈連接永續不斷。兩岸中國人,同文同種,有著共同的親情鄉情的血緣,有著相同的家國情懷的認知,又怎能不攜手為中國夢的最終達成而共同努力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觀兩岸 的精彩文章:

紀念台灣光復73周年 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
國民黨批官官相護 更堅決要廢「促轉會」

TAG:微觀兩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