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6成支付方式靠臉和手:支付3.0時代來臨萬物可付

6成支付方式靠臉和手:支付3.0時代來臨萬物可付

也許2019年的雙11,我們身上哪怕沒有手機,憑藉身上的紋身、聲音都能直接搶貨了?

11月12日零點,2135億數字誕生,這背後指紋和刷臉首次成為天貓雙11主流支付方式,佔比超過6成,這標誌著中國的支付互動式變革已經進入3.0時代。每年雙11,不斷刷新記錄的千億數字背後,都是一場技術升級的檢閱場和風向標。

觀察支付寶過去10年雙11公布的數據維度,就隱約是一條中國支付技術的演進路線圖:五年前,超過75%用戶還在守在電腦前搶貨,這五年里,脫離電腦、用手機支付已經成為幾乎100%的用戶首選,今年雙11,我們已經看到指紋人臉等生物支付技術的大規模應用, 未來五年,將成為生物識別支付時代,也許,連手機都不用了。

「移動花了五年時間變成常態,生物識別與IOT(物聯網)結合,可能也就需要三、五年時間。」支付寶總裁苗人鳳說。而這背後,是支付寶針對生物識別技術長達7年的自主研發探索和創新。

(圖說:2014年4月1日,支付寶發布「空付」,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發展,稱人們的支付很快將不再局限在電腦或手機上,可用人臉、指紋、紋身、寵物等任一自己喜愛的東西付款。)


多年探索,自研生物支付技術

支付寶對生物識別技術的關注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當時,支付寶已經看到支付未來的兩個核心方向——移動支付和全面脫媒。其中,只有生物識別技術才能幫助人不依賴媒介完成更安全的支付。

但從實驗室里走進現實場景落地,還有漫長的過程,有技術難題也要面臨教育市場的挑戰。

2011年,支付寶開始重點研究虹膜和聲紋兩大技術方向,在當時的PC時代,人與電腦交互更多停留在「視聽」層面。但一輪調研兩項技術都「出局」了:虹膜識別精度高,技術設備卻還如同一台ATM機,難以集成到PC攝像機里。由於人們也還沒有沖著手機說話的習慣,聲紋顯然是一種」尷尬」互動。

2012年初,支付寶團隊和外部行業專家反覆推敲,最終對指紋識別拍了板。這一起步,就是2年的苦熬,把所需軟體、硬體集成到手機上,除了技術性難題還面臨著如何說服手機廠商認同「指紋」的趨勢。

直到2014年6月27日下午4點,支付寶迎來首個通過華為mate7開通指紋支付的用戶,國內指紋支付,真正意義上踏出了第一步。這個時間點比同年10月20日蘋果公司在美國開通以iphone5s的TouchID為生物識別設備的ApplePay早了將近4個月。

在指紋支付與智能手機幾乎同步爆發的時候,同步在實驗室里反覆測試的還有人臉識別技術。但生物識別技術複雜度遠高於條碼付,背後演算法體系複雜。多家人臉識別廠商紛紛宣布自己的識別率高達99.99…%,行業進入「多一位數」的激烈競爭。

據了解,支付寶是在人臉識別核心比對演算法基礎上,自主開發具有專利的活體檢測,並結合其風控防攻擊安全策略等多個維度的核心技術,最終形成一套金融級準確度和安全性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從2015年開始,這一技術先後用於實名認證、找回密碼、支付風險校驗等場景。

基於這樣的技術應用基礎和驗證,到2018年5月18號,支付寶才正式開通了「人臉支付」的功能。


技術變革:不斷降低使用門檻、提升安全

2013年雙11 ,支付寶宣布手機付款的佔比超過24%(意味著當時還有超過7成的人是在電腦上下單搶貨的。而這24%,已經是當時最先進水平了)。

僅僅兩年後,手機支付和PC端的佔比已經對調——2015年有7成的支付單量是通過手機下單的了。移動端可隨時支付的技術,解放了大家守在電腦前購物的空間約束,更降低了支付操作門檻,過去三年間,支付寶的用戶數從3億翻倍到目前已超過7億。

一方面普及移動支付,另一方面支付寶開始探索指紋、人臉等生物識別技術,2014年橫空出世的「空付」概念,背後就是生物識別技術。

2018年雙11,支付寶沒再公布移動支付佔比(幾乎已經100%也沒有公布必要),而是首次公布了通過生物識別支付的佔比已經超過60%。這標誌著中國的支付互動式變革已經進入3.0時代:從電腦到手機,再到現在指紋人臉等生物支付技術的大規模應用,連手機都不用了。也許很快,「空付」變為現實,除了指紋和人臉,紋身、寵物、項鏈等等萬物可支付。

(圖說:觀察支付寶過去10年雙11公布的數據維度,就隱約是一條中國支付技術的演進路線圖)

不必再記住複雜的密碼,提升支付的便捷性,據悉,刷臉支付已經成為老年群體的首選,過去一段時間支付寶的老年用戶集中增長了兩成。

隨著指紋、人臉、聲紋、虹膜等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的演進,人臉識別應用已經在智能手機中普及,「是否具備人臉支付功能」,也如同刷臉解鎖一樣,成為手機功能評價的一條「硬標準」,這種支付方式漸漸替代密碼支付會是大勢所趨。

為了降低更多行業應用生物識別的技術門檻,支付寶還將生物識別技術研究成果孵化出全球可信身份平台ZOLOZ(螞蟻佐羅),全面開放金融級生物識別技術能力。數據顯示,螞蟻金服ZOLOZ人臉識別錯誤率低於百萬萬分之一,能有效攔截照片、視頻、3D軟體模擬及面具攻擊。

未來5年:物聯網技術應用井噴

未來五年將是生物識別技術的爆發應用時代。2017年9月,支付寶刷臉付第一次在肯德基被應用,此後一年時間內100個城市上線了100萬台刷臉設備。最終,在2018年8月15日開始大規模商業化。

不僅是在肯德基,在藥店、超市、便利店等眾多的線下零售場景,全國上百個城市的超過百萬消費者已經率先體驗了支付寶刷臉支付的便捷。據了解,支付寶自助收銀機和刷臉支付在超市、餐廳、藥店等上線後,有效緩解了高峰時段結賬排隊現象,收銀結算效率提升了50%以上;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一台機器每年可節省各種成本10萬元以上。

此外,人臉識別技術在「互聯網+政務」領域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截至目前,超過100個城市的用戶通過支付寶刷臉完成身份驗證,就可以輕鬆在線辦理公積金查詢和提取、個稅查詢、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電子證件等公共服務。

根據《中國生物識別技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50億元。尤其是在金融行業里的應用,生物識別已經深入到開戶、支付、取款、借貸等各個領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我國智慧城市初具規模但無模型城市,專家呼籲建立完善頂層設計理論和方法
對話靈雀雲CTO陳愷:遷移上雲需求和雲原生技術已經產生交集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