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部聚焦網路審查員的紀錄片,這個話題足夠有討論空間

一部聚焦網路審查員的紀錄片,這個話題足夠有討論空間

原標題:一部聚焦網路審查員的紀錄片,這個話題足夠有討論空間



在展現戲劇衝突的同時,《網路審查員》希望觸及更深的議題。

在菲律賓馬尼拉的一間辦公室里,一群人瀏覽著電腦。電腦上顯示的是每天人們在社交網路上發布的文字、照片和視頻——這些內容發布的地點往往在馬尼拉千萬里開外。辦公室電腦屏幕的亮光映襯出面前的一張張人臉,他們面無表情地對屏幕上的內容做著「忽略」(ignore)或者「刪除」(delete)的判斷。


這是一部名叫《網路審查員》(The Cleaners)的紀錄片中的一幕。這部由兩名德國人拍攝的紀錄片在聖丹斯上展映後,近日於 PBS 電視台播出。紀錄片把鏡頭聚焦到了影響到數億名網民在網上看到的內容、卻又很少為人們注意到的群體——網路審查員。


網路審查往往是科技大公司外包的職業,被選中的人要做的工作也非常簡單,就是判斷推特、Facebook、YouTube 上那些被舉報的內容是不是應該繼續留存在網路上。如果是,那麼他們會點擊「忽略」的指令,如果覺得不應該被人們看到,那麼他們就會點擊「刪除」。


屏幕上那些有關殺害自殘、恐怖襲擊以及與孩童相關的色情畫面自然讓網路審查員無法每時每刻都保持平靜,有的還讓他們產生了心理陰影。

《網路審查員》呈現出了這些具有戲劇性和衝擊力的場景:一名負責鑒定與自殘相關內容的網路審查員屢次提出想轉到其他部門,據說最終因為受不了那些畫面的衝擊而自殺。一名網路審查員在片中說道:「我看過上百場斬首的場面。對於一些人而言,他們很幸運,因為砍在他們脖子上的刀很鋒利。」


網路審查員的工作和生活,紀錄片希望觸及更深的議題。過去一段時間,關於社交網路的道德倫理以及它對世界影響的討論甚囂塵上。社交媒體的演算法把更容易獲得分享和點贊的內容推到人們面前,這其中包括極端的內容,比如羅興亞民族在緬甸遭遇的迫害。一位孟加拉國的用戶表示:「如果你上傳任何反對羅興亞的內容,你就會走紅。」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網路審查員的存在是對上述情況的一種反映,但他們自身其實也是網路困境的一種體現:這些人只是在接受五天的訓練後就倉促上陣,他們對於自己見到的內容或許也沒有正確的認知。


而言論自由和內容的凈化的關係本來就複雜而微妙:藝術家 Illma Gore 畫下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裸體肖像到底是受到保護的政治言論,還是違反了裸體的法則?(紀錄片中的一位網路審查員認為這是一種欺凌)。


The Verge 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矽谷的公司在擁抱全球社區的同時,會不惜降低道德標準以在新的市場立足。很多羅興亞人從 Facebook 上獲取信息,但是由仇恨組織支配的這個平台讓他們的生活更糟了,公司卻鮮有作為……紀錄片呈現出了一幅灰暗沮喪的圖景,讓人看完很難不去想著刪除社交賬號——並不是出於抗議,而是一種自我保護。

題圖來自:豆瓣電影

騰訊又把一家電商拉上市,17 張圖解釋它挑戰淘寶天貓的進展怎麼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比特大陸申請上市,它在上半年賺了 7.4 億美元
今年奢侈品市場增幅達 7%,以及,B&O 與大衛·林奇推出合作系列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