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為何要親自南征?不是為了七擒孟獲,而是為了對付他

諸葛亮為何要親自南征?不是為了七擒孟獲,而是為了對付他

公元225年,也就是劉備病逝的第三年,諸葛亮內修政理,外結孫權,蜀漢在夷陵之敗後總算恢復了些元氣。南中的叛亂已經持續兩年多了,諸葛亮總算能騰出手來平息這場規模不是很大的叛亂。

叛亂主要集中在今天的涼山彝族自治區、昆明和貴陽一帶,規模並不大,三路叛軍合計只有1.2萬人左右,戰鬥力不強。這也是諸葛亮能容忍他們兩年的主要原因。這種小規模叛亂根本不需要丞相出馬,馬忠、張翼等人對統治少數民族就很有心得,連馬謖都知道「心戰為上,兵戰為下」。諸葛亮卻堅持親自征討,從出發到返回,僅用了半年時間掃平了叛亂。

諸葛亮親自出馬並非為了七擒孟獲,而是為了另一位託孤大臣李嚴。

劉備臨終前,將國家大事託付給諸葛亮,卻把軍權交給李嚴,統領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劉備此舉耐人尋味:皇帝和丞相在成都,統領軍事的李嚴卻在千里之外的永安。文武兩位大臣想搞什麼小動作,就必須跑到千里之外的成都或永安。可見劉備的用心良苦。

李嚴還擔任著一個尷尬的職務——尚書令,相當於副丞相。在諸葛亮開府治事、領益州牧、司隸校尉的情況,李副丞相基本上就是個擺設。但諸葛亮是立志要興復漢室的男人,蜀漢有限的力量必須集中起來,全面開動戰爭機器才有可能擊敗強大的魏國。軍事上有李嚴礙手礙腳,顯然不利於北伐大計。於是就有了諸葛亮南征、藉機奪取李嚴的兵權的一幕。

不過,諸葛亮攬權不是為了謀私,而是為了國家。在北伐之前,諸葛亮想調李嚴鎮守北伐前線漢中,李嚴卻推脫不去,提出把益州一分為二,再划出一個巴州,由他擔任刺史。諸葛亮沒有答應,而是把他調到離成都更近的江州,二人由此失和。

第三次北伐前夕,曹真分三路大軍進逼漢中,諸葛亮要求李嚴率兩萬人支援漢中,李嚴再次推脫。諸葛亮表他為驃騎將軍,讓他兒子接替他在江州的職務,李嚴這才動身。

儘管如此,李嚴還是捅下了大簍子。第四次北伐時,諸葛亮與司馬懿進行了唯一一次正面切磋,司馬懿大敗,光是人頭就扔下三千多,盔甲兵器不計其數。就在諸葛亮高歌猛進的時候,李嚴寫信過來:後方糧草告急。

諸葛亮大驚,只好趁著己方形勢佔優退兵。李嚴吃驚道:糧草充裕,丞相為何退兵呢?又跑到劉禪面前假惺惺地為諸葛亮開脫。諸葛亮與李嚴對質與陛前,李嚴啞口無言,被諸葛亮貶為平民。至此,諸葛亮與李嚴之爭告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往今來 的精彩文章:

盤點金庸武俠中的奇葩組合,一個誰都敢打,一個被人團滅
打遍全場的三國名將,劉備對他忌憚不已,諸葛亮北伐大計毀於他手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