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你不應該不知道的教育常識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你不應該不知道的教育常識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你不應該不知道的教育常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一、教室就是犯錯誤的地方——每個階段各有特殊的生命價值

學生對人生目標的理解不可能是一樣的。人們鼓吹「成功」、「成才」,期望「成長」,然而人們也許忘記了,學生的生命價值不一定要用這些來衡量,況且每個階段各有其特殊的生命價值,教師不要以為教育的作用就是「加速成長」。

童年,應當無憂無慮,睜大眼睛盡情地欣賞世界。有人說,教室就是犯錯誤的地方。我想說的是:這個年齡也是可以出點麻煩的年齡。如果中國的孩子個個循規蹈矩,按長輩們的要求努力地去做一切,包括眾所周知的不正確的事,不能有自由的思想,那樣的教育,能有創造性嗎?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每個階段「達標」才算「教得好」?

教育不是辦奧運,教學更不是團體操,評價學生不應該只用一把尺子。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你不應該不知道的教育常識

二、少上一節課也沒什麼——別只顧「教」,卻忘了「學」

「少上一節課當真有什麼不得了的後果?」我在學校提出這樣的問題,絕大部分老師同意我的判斷,甚至有人認為「少上20節也不一定會出問題」。

曾有個班,對某科教師的教學反映很不好,這個老師不認真備課,上課照教參讀,作業不批不改不講評,教學評估,這名任課老師平均分「不及格」。但這個班考試成績卻並不差。學生畢業參加學校的調研會,直言不諱,說:「考得不錯,是靠同學們努力;也許是指望不上老師了,所以我們班的自學能力比較強。」

這個例子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師不能用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自覺和自學,但從中可以看到,學生素養的形成未必靠教師,也未必依賴課堂。目前中小學「重教輕學」傾向很嚴重,一是對教師要求過高,百般挑剔,二是課時過多,忽略了「學」。在教師職業水準不高的情況下,學生學習會出現困難;而教師力能勝任的狀態下,學生往往也會缺乏主動性,過於依賴課堂和教師。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你不應該不知道的教育常識

三、老師是學生相處最久的社會人——做學生的精神導師吧

學生需要有精神的導師。特別在青少年時期,他們需要有「人生標杆」式的人物在身邊。這個標杆式的人未必是歷史名人,或媒體宣傳的英模人物,而是每天都能接觸到的活生生的人。父母作為親人,有時起不到那樣的作用,或者達不到那種理想的境界,於是他會在社會上找尋。學校是他生活時間最多的地方,在這裡,學養高的老師,有精神感召力的學長,都有可能成為他景仰的人。

他需要一個有人格魅力的靈魂的導師。在他心目中,這個人真誠可靠,像他背後的一座大山;這個人富有經驗,總能在他最困惑的時候點亮一盞燈……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你不應該不知道的教育常識

四、如何介紹學科很重要——別把自己定位成「知識小販」

甲老師說:「我這門課,就是靠多做題,熟能生巧。上屆高三,某某中學做了一萬多題,高考卷上果然有三道題基本一樣,所以一定不要怕做題……」

乙老師說:「我這門課,就是靠背,你背個滾瓜爛熟,考試不會吃虧的。」

丙老師說:「我上課說的話,凡是說了兩遍的,都要記下來,考試基本就考這些……」

我感到困惑:教師課堂上這樣介紹自己的教學,學生怎麼可能對學科學習產生興趣?任課老師不向學生介紹學科內涵,不介紹學科史,不介紹學習過程的不可知與趣味,而是用「好處」引誘學生,或是用考試恐嚇學生,這樣宣講,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很多教師就這樣把自己定位成「知識小販」,每天辛辛苦苦地做違反教育規律的事;他埋怨學生不愛學習,卻不去思考究竟是誰「高速度、高效率」地毀滅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你不應該不知道的教育常識

五、晚自習就別拿來上課了——給學生留點自己的時間

如果學生「不在狀態」,不必強求他在課堂「學會」,他可能在課後「悟」出來。如果教師總是不放心,利用一切時間不斷向學生重複,不但低效,也會導致學生厭學。

晚自修是學生自學時間,每天有這樣兩三個小時,學生能做很多事,解決很多問題。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學生能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課堂教學是同一要求,在課外,學生可以有更多機會發展個性化學習。現在很多中學生的晚自修被「統」起來了,集中在學校,由教師看管;更難以理喻的,是晚上也上課。

問一所初中學校的校長,學生白天上課已經很疲勞,為什麼還要安排「上晚課」?校長說,是應家長要求開設的。家長認為學校應當保證學生利益,提高升入高中名校的比率。學校覺得不妥,老師們也不願意,家長不斷上訪,教育局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這個「上晚課」,於是立刻形成風氣,所以該市才有晚上九點半交通「夜高峰」堵車的怪現象。——學校的教學要聽從家長的安排,這種荒唐事,不知為什麼,整個學校沒有不同意見。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你不應該不知道的教育常識

六、培養學生的愛好很重要——學生的愛好比教科書更有用

有個學生能說出校園裡90種樹木花卉的名稱,讓我感到驚訝。校園裡不是每種植物都有說明牌,那這位學生是怎樣弄清植物名稱的呢?他為什麼會想到去弄清,又是通過哪些途徑獲取了知識呢?聽生物教師談起,他能記住的「90種樹木花卉的名稱」,並非教科書知識,考試也從未涉及,這就讓我對他刮目相看了。在應試教育下,「不考不教,不考不學」已成為很多學校的常態,能說出校園裡90種樹木花卉名稱的文科學生,太少。

學生有自己的愛好,不但生活充實,也有自信。他用自己的時間去解惑,以自己的能力去探索,從這個過程中獲取的知識,比教科書更有用。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你不應該不知道的教育常識

七、一份作業可以見品質——讓一絲不苟成為習慣

上課時,我拿出幾本學生練習冊,讓大家看質量問題,書脊封膠不牢,散開了。學生說,質量問題多呢,某科教科書有脫頁,新水筆才用了一小截就不流利,麵包袋上的保質期隨便印,食堂飯菜規格不統一……我和學生一起感慨,如果每個人都認真一些,何至於有這些問題。「小事」,可以看出習慣和品質;只有讓一絲不苟成為習慣,「品質」才能融化在生活中。

下一周的作業,絕大部分學生做得很認真,誰也不想讓老師認為他是一個馬馬虎虎的人,誰也不想讓老師認為他是那種走上社會就鬼混胡來的人。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你不應該不知道的教育常識

八、別讓學生變庸俗——教師需要知道學生的世界觀

庸俗的價值觀使一些青年學生過早社會化。

1984年,一次上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講到劉和珍不顧生病去參加請願,有個男生脫口而出「找死啊」,舉座愕然——課堂上有這樣的學生,讓我「出離憤怒」。三年後再次教到這兒,我心裡暗想:這回不至於了吧。沒想到課堂的歷史悲劇竟然重演,又有個男生說了句「找死啊」!我不得不停下來,講了三年前的「一模一樣」,而現在聽到這樣的話,我不生氣了,因為這樣的現實,時時刻刻在提醒我,教育不能培養「無惡意的閑人」。

學生人在課堂,身後有個影響他的「社會」。他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他們和親友共處時是怎樣看這個世界的,也許教師需要知道。

現在他到了課堂上,我未必能改造他,甚至對他也產生不了什麼影響,但我有責任讓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以另一種姿態活著,有人用生命寫詩,有人用熱血澆灌理想;你也可以為吃饅頭而活,但你不能踐踏高尚和美麗。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你不應該不知道的教育常識

九、學校不是斗獸場——引導學生髮現學習之樂

在學校里,你也能看到那些沉靜的,「我和誰也不爭」的學生.他們愛的是「學」,而不是「比」和「爭」。爭強好勝的學生,往往會把大量的時間、精力用於無聊的爭奪。一些教師沒有智慧引導學生髮現學習之美,卻試圖誘導學生「你追我趕」以製造個人教學「實績」。我總是擔心「金牌爭奪戰」被移用到教育界來。學校可不是斗獸場。

二十多年前的一次校運動會,跑3000米,到了最後兩圈,學生、老師站在跑道邊,齊聲高喊:「加油!加油!」我站在跑道另一處,對每個跑過的學生喊的是「慢慢跑,聽我的,慢慢跑」。有老師學生不理解,問:「你什麼意思啊?」什麼意思?什麼意思也沒有。學生健康重要,明明已經精疲力竭了,當然要放慢速度,「加」什麼「油」?難道他是一台機器?我不會讓學生這樣去拚命,來為我的班主任工作總結增加一行字。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你不應該不知道的教育常識

十、為學生多開一扇窗——教師應該少一點功利意識

功利的教育太在意「效果」,總是追求「急用先學,立竿見影」。

有教師告訴學生:「這篇文章考不到的,可以不看」、「這本教輔對考試有利,全做完」。如果總是和兒童談「利」,他會喪失學習的趣味。無夢的兒童,沒有朋友,只有對手;沒有合作,只有競爭;沒有高尚的追求,只有利益;沒有快樂,只有「成功」……

教學中能不能少一點功利意識呢?這一代教師的目光能不能看得稍微遠一些呢?

基礎教育階段,所有的實踐和探索都是有意義的,無所謂成功與失敗;因為我們的努力,為學生多打開了一扇窗,讓他的前行路上多了一抹亮色;無論經驗還是教訓,都是留給後來人的財富。教育教學如果一味追求「成功」,其過程必將印上「利益」的鈐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