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造一輛就下馬?美國核坦克存一致命問題,難以解決成移動核污染源

造一輛就下馬?美國核坦克存一致命問題,難以解決成移動核污染源

(本文所用CG圖均為網易談兵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上世紀50年代初,面對蘇聯在東歐部署的數萬輛裝甲洪流,美國開始尋求各種應對方法。

不過,由於美國坦克十分注重成員的舒適性,因此,會在坦克中設計各種生活設備,包括空調和咖啡機等,這就使得有限的油料,即使再怎麼節約,也無法滿足坦克的遠距離作戰需求。

因此,美國陸軍提出了核動力坦克研製計劃,並在1950年第一次「問號會議」上,提出了代號TV1的核動力坦克研製計劃。

不過,該坦克的後續發展並不理想,主要是因為是第一次研製,各項指標和最終結果都和現實需求有了很大出入。

比如,TV1坦克總重達到了70噸,這種坦克就是放到今天,都很難實現長距離大面積機動作戰,因為大部分橋樑和道路都無法承受這個重量。

其次,雖然採用了核反應堆作為動力裝置,不過,TV1坦克核輻射超標,導致成員必須每隔1小時就要換一次,如此一來,TV1坦克基本上無法實現持續作戰。

因此,TV1不管是自身設計還是使用、維護等各個方面,都無法滿足最終的裝備需要。

最終,美國陸軍在1955年第4次「問號會議」上,提出了另一款更加符合戰場需求的TV8核坦克研製計劃。

相比較TV1坦克採用一體化全封閉設計方案,TV8將成員、核反應堆、武器和傳統系統,都設計在了一個豆莢形炮塔內。

這種設計,優點是可以增強坦克自身的機動性能,以及戰場的反應速度,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好的跳彈外形和抗核爆炸衝擊波能力。

此外,TV8坦克有針對性的降低了自身重量。相比TV1坦克70噸的自重,TV8塔克僅僅25噸,其中炮塔重15噸,底盤重10噸。

為了方便快速機動作戰,炮塔和底盤可拆開進行空運,大大強化了自身的快速機動部署作戰能力。

因為自重等原因,TV8坦克裝備的是1門90毫米滑膛炮,炮彈安放在尾部帶有裝甲隔斷的儲彈箱內,為了強化自身對近距離目標的作戰能力,TV8坦克還裝備有兩挺7.62毫米口徑的同軸機槍,以及一挺由車長控制的12.7毫米遙控機槍。

在設計上,TV8坦克採用4人成員,分別是炮手、駕駛員、車長和裝填手,大致和傳統坦克保持一致。

不過,在TV8坦克在最初階段,並沒有裝備核反應堆,而是採用一部克萊斯勒V8發動機來為坦克提供動力,隨後,為了滿足大航程的需要,TV8坦克裝備了一個微型核反應堆。

遺憾的是,TV8坦克即使做了很多技術改進,最終和TV1坦克一樣,也無法解決在小空間內的核輻射問題,這中隊成員的致命傷害,是任何軍隊都無法容忍的。

此外,核動力坦克一旦被擊中,立刻會變成核污染源,這種災難性的後果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承受的,因此,TV8坦克最終的命運,也不得不下馬。

目前,TV8坦克的原型車在拆除核反應堆後,已被安放在美國馬里蘭州的阿伯丁坦克博物館展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兵ing 的精彩文章:

一炮滅千軍?俄羅斯展出多款重型火炮,威力曾世界第一
末日戰車!這一坦克專為核戰爭而生,卻被赫魯曉夫下令停止研製

TAG:談兵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