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超級網紅張大奕的後台要上市,如涵是被資本裹挾了嗎?

超級網紅張大奕的後台要上市,如涵是被資本裹挾了嗎?

競爭激烈,流量稀缺,如涵還能在網紅電商稱霸多久?

文 | 小丫

近期,媒體報道稱,如涵控股正與投資顧問商討上市事宜,計劃在2019年赴美IPO,預計募資1億美元-2億美元。如涵控股背後有多家投資方撐腰,包括賽富投資基金、君聯資本、崑崙點金、阿里巴巴等多家投資機構。有觀點認為,如涵控股此次上市,背後的重要推手正是這些著急想要退出變現的資本。

超級網紅張大奕

收入超過范冰冰

今年的雙11已經落下帷幕。數據顯示,11月11日當天,僅僅1小時47分26秒,天貓雙11成交額就突破1000億大關,比去年快了7個半小時。今年天貓雙11成交總額達到2135億元,同比去年1682億元大幅增長27%。

雙11當日,全國逾20萬新零售門店和100個重點商圈參與天貓雙11,共計237個品牌成交金額過億。其中,網紅產品發力尤為迅猛。

有消息稱,最牛逼網紅張大奕的店鋪在28分鐘內,銷量就過億。其中,某一款羽絨服光一天的銷量,就達到了其他店鋪一個月甚至一年的銷量。據悉,張大奕現在有5個店鋪,涉及美妝、服飾等品類。

圖片來源於網路

早前,張大奕就創造了網紅電商諸多的銷售神話。

資料顯示,2016年5月,淘寶推出「淘寶直播」平台,張大奕創造了2小時成交額近2000萬元的淘寶紀錄。

2016年雙11期間,張大奕個人網店的銷售金額過億,成為淘寶第一家銷量破億的女裝類店鋪。

2016年12月,她本人的自製口紅首次上新,兩小時售盡2萬支,銷售額近180萬元。

2017年雙11當日,張大奕店鋪銷售額達到了1.7億元。

2018年5月,張大奕與露得清推兩款聯名防晒產品,上新一分鐘賣出2300瓶,12小時賣出7000瓶。

微博截圖

四年前,張大奕的新浪微博粉絲還不到三十萬,如今這個數字已達到940萬,張大奕也成為網紅圈裡當之無愧的超級明星。

與此同時,張大奕的收入也水漲船高,有媒體稱「年入過億,收入超過范冰冰」。

張大奕「發跡」的背後,正是近期傳出消息要赴美上市的如涵控股。

如涵控股

被資本裹挾了?

有觀點認為,如涵控股此次上市,背後的重要推手正是著急想要退出變現的資本。

資料顯示,如涵控股背後有多家投資方撐腰。

2014年底,如涵獲得了賽富亞洲A輪融資。之後的兩年,網紅經濟迎來了發展高潮,各路資金爭相追捧。

2015年10月,如涵電商宣布獲得來自於君聯資本領投的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A輪投資方賽富亞洲跟投。與此同時,君聯資本執行董事邵振興正式進入如涵董事會。

2016年4月,如涵控股借殼克里愛。當時克里愛定向增發2300萬股,如涵的兩個自然人股東馮敏和張妤以7.66元/股價格分別認購了1300萬股和1000萬股。

通過此次定向增發,馮敏占股達到了46.4%,成為了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當時,如涵估值為2.14億元。

2016年的7-8月,張妤以從14.78元/股到30.92元/股之間不等的價格,將手中持有的835.1萬股轉讓給了廈門賽富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新疆遠鏡合志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寧波崑崙點金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等幾個投資公司。

完成這一系列操作後,克里愛公司全稱由「蘇州克里愛工貿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了「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如涵控股」),同時營業範圍也發生了變更,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以及監事會也隨之完成了重組。

2016年8月,如涵控股正式掛牌新三板,被稱為「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在業內看來,這是資本運作的成功,更是網紅經濟的成功。

隨即如涵控股發行4,459,186.00股人民幣普通股,以96.43元/股的價格募集資金4.3億元,估值達到31.32億。短短4個月時間,估值暴漲近15倍。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參與了這次認購,共計投資3億元。認購完成後,阿里巴巴持有如涵控股總股本的9.58%,一舉成為第四大股東。

今年2月22日如涵控股公告,表示已申請終止掛牌。申請摘牌的原因,公告顯示「為配合公司未來發展及戰略規劃的需要」。

近期,媒體報道稱,如涵控股正與投資顧問商討上市事宜,計劃在2019年赴美IPO,預計募資1億美元-2億美元。

有觀點認為,如涵控股此次上市,背後的重要推手正是著急想要退出變現的資本。據悉,國內的私募股權基金退出周期多在3-5年,以此推算,確實到了如涵的投資人們需要變現的時刻了。

數據顯示,目前馮敏持有如涵控股40.05%的股份,是公司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此外,賽富投資基金、君聯資本、崑崙點金、阿里巴巴等多家投資機構均在如涵控股的前10大股東之列。

成本快速提升

網紅電商開始走下坡路

財報顯示,2016年如涵控股營業收入同比暴增146倍;2017年上半年營收繼續暴增近30倍,達3.05億元。但是,2017年上半年,如涵控股銷售費用也大幅增長,高達1.18億元。其中,廣告宣傳費、紅人服務費兩項費用最高,共計7227.51萬元,佔比超過六成。

2016年,如涵控股凈利潤為263萬元,而2017年上半年凈利虧損1531.9萬元。

據悉,目前如涵控股旗下籤約有幾十餘位網紅,但像張大奕這樣能夠為公司貢獻過億營收和千萬級利潤的還沒能出現第二例。這也導致如涵控股的營收過於依賴張大奕。

2016年,如涵控股和張大奕合資成立了「杭州大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奕電商)。如涵控股通過「杭州涵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大奕電商中控制51%的股權;張大奕(本名張奕)通過「杭州無乃以對貿易有限公司」在大奕電商中占股49%。

財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大奕電商實現營業收入1.32億元,相當於母公司如涵控股總營收的43%。在母公司同期大幅虧損的情況下,大奕電商實現凈利潤1819萬元。

與此同時,如涵控股在成本方面卻在快速提升。

據一些業內人士的分析:「如今的網紅經濟,經歷了直播和短視頻這一浪潮之後,各種環節都發生了變化,大網紅早就名花有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雞肋,培養成本很高,時間成本很高,成功的幾率低。」

艾瑞數據顯示,2018年,粉絲規模在10萬人以上的網路紅人數量持續增長,較去年增長51%。其中,粉絲規模超過100萬人的頭部網紅增長達到了23%。

很多網紅吃的是青春飯,存在三五年就過氣。能否繼續保持對粉絲黏性,能否符合粉絲多變的口味也是困擾網紅電商的難題。

此外,不同的內容領域也衍生出了眾多的平台,諸如抖音、快手以及各類直播平台的快速崛起,瓜分了越來越多的流量,競爭也愈發激烈。平台多也意味著線上維護店鋪運營的成本越來越高。

如涵深知這方面的風險,也一直都在強調要把供應鏈放在公司更核心的部分。按照馮敏的說法,「營銷做得再好,都是60分、80分、90分的區別,沒有供應鏈就沒有1。」

但是,想依靠規模化解決供應鏈成本問題,更是難上加難。事實上,規模化和個性化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鴻溝。能提供好產品的上游廠家都不願承擔風險,而最下游的剛起步的設計師和小品牌們也承擔不了那樣的風險,這就導致二者無法對接,彼此指責。

而且,「這中間有很多的環節,比如網紅的抽成,快遞的成本,退換貨成本,網店運營成本等等,中間成本高達45%以上,網紅經紀公司拿到的毛利潤能有多少?花費這麼大力氣做這麼多環節,這樣的生意值得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痛失移動支付的翼支付,未來仍存四大機會?
預計到2022年,金融科技將為非洲GDP貢獻1500億美元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