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瓷器微觀鑒定釉面特徵之鑒定因子

瓷器微觀鑒定釉面特徵之鑒定因子

所謂微觀鑒定就是用顯微設備來觀察陶瓷釉面的老化程度,從而對瓷器進行真偽鑒別。微觀鑒別法以老化特徵鑒別為主,還包括痕迹鑒別,開片鑒別,侵蝕鑒別等。

微觀鑒定的時代背景:以前,微觀鑒定技術不夠普及,除了實驗室外,一般人無法用顯微設備對古瓷器進行鑒別。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市場上手持式便攜顯微鏡已經可以達到100-200倍了,完全可以達到古陶瓷顯微鑒別的初步要求了。微觀鑒別瓷器的技術設備和市場需求都已經成熟了,已經沒有任何障礙了。

微觀鑒定的原理:古陶瓷經歷了幾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歷史,無論是在土中、水中還是傳世(空氣中),其釉面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老化,這種老化現象一定會反映在釉面的某些特徵中,用顯微技術觀察和了解這些特徵,就可以對器物進行真偽鑒別了。

一、顯微視界下的奇觀

我們先來看幾張在180倍顯微鏡下,微觀情況下青瓷釉面的顯微圖片:

水滴落花圖:圖片中的氣泡狀態

淺灘流水圖:釉面和氣泡狀態

都市街道圖:釉面和氣泡現象

晶花包珠圖:釉面和氣泡現象

眾星捧月圖:氣泡大小層次分明,柴窯燒制特徵

如果不看到這些圖片,人們會想到在那看似平平滑滑的青瓷釉面下,會有這樣奇異的現象嗎?這些現象是怎樣出現的?是配方的緣故?工藝的緣故?還是歲月的緣故?這些不同的顯微形態對我們鑒定瓷器的真偽有幫助嗎?有多大幫助?

二、類似釉面的不同顯微視界

在當今古玩界,許多業內行家高手對所謂的微觀鑒定法、氣泡鑒定法是不屑一顧和鄙視的,他們甚至將熱衷於研究探討這類新的鑒定方法的人們,視為不走正道之輩或走入誤區之流。因為在他們看來,不同釉面的區別是一眼可見的,還用得著去看它的氣泡嗎?殊不知,隨著現代科技的發達,造假技術的進步,一些高仿瓷器已經越來越逼近人們肉眼能分辨的極限值。無論是高手還是專家,在許多高仿古董面前,失眼打眼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就充分說明了傳統眼力鑒別法的局限性。再說,近似的釉面,高手可能確實可以一眼看出他們的不同,但是究竟是怎樣的不同?他們是說不明道不白的,這就很難有效的指導後來的學習者。可是,如果我們利用現代顯微技術,即使是一個新手,也能夠很容易的分辨出近似釉面的不同之處。不僅如此,而且可以用圖文表達出這種不同,這就很好普及和推廣了。下面我們通過一些實例來加以說明。

這是四片看上去很相近的越窯青瓷殘片,如果不是放在一起比較,單獨看的話,許多人都不會認為他們會有什麼區別。即便是高手可以清楚的區分它們,可也難以說出他們的不同之處。那麼我們看看它們的釉面顯微圖的區別?

yue0001顯微圖:釉面有無數岩石紋,氣泡不大且大多被氧化

yue0002顯微圖:氣泡密集、層次豐富,大部分沒有被氧化,也有部分明顯氧化的氣泡

yue0003顯微圖:氣泡比01多,但仍比02少,也有氧化氣泡,但氧化的的形態與前二者都有區別

yue0004顯微圖:釉面也有了紋路,但是與001的紋路完全不同,其他方面與前三者也都有區別。

四片肉眼看上去幾乎沒多大區別的青瓷片,在微觀技術下竟然出現了這麼清清楚楚的不同。而且這些殘片都同屬越窯青瓷,出自同一個地區,使用的同等放大倍率。這能說明什麼呢?

第一,我們肉眼能觀察到的現象,與微觀技術觀察到的現象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層次。我們肉眼區別不了的東西,在微觀技術下可以很容易的區別開來。

第二,肉眼下看似相近的釉面,可能存在著配方、工藝、環境和時間方面的種種區別,因此才會在微觀技術下出現種種的不同。

第三,如果我們能夠將微觀技術下釉面的種種特徵,與釉面配方、燒造工藝、地區環境以及歲月風化方面掛起鉤來,可以在藏品的真偽鑒定方面起到重要的補充和輔助作用。

這兩個唐青釉蓆篾紋水柱,看形制差不多,看釉色一個偏青一個偏黃。如果單獨看,在行家眼裡,它們的區別是明顯的,但在新手眼裡,可能看不出它們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這兩個裡面有一個是真品、另一個是仿品。那麼我們再來看看,用微觀鑒定的方法,能不能找出他們之間的一些更為清晰的區別。

這兩張是左邊顏色偏青水注的釉面顯微圖

這兩張是右邊顏色偏黃水注的釉面顯微圖

用心比較一下這兩組照片,真偽自明。前一組圖片中的氣泡土沁是均勻一致的,都是黃土色,幾乎看不到活氣泡。開片痕兩邊的氧化狀態也很均勻,整整齊齊的。後一組圖片中的情況正好相反。氣泡的土沁有黃有白有黑,還有深淺變化,活氣泡也不少。開片痕兩邊的氧化狀態有寬有窄,有深有淺,非常自然。這裡面可以看到的區別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比較。

以上這些區別,我想任何人都能清晰的區別開來。造成這種區別的道理也很簡單,前一組是仿品,它是用酸性泥土腐蝕釉面造成的土沁和開片沁,所以沁色千篇一律,所有氣泡幾乎格殺無論;後一組乃真品,它是歲月自然氧化造成的土沁和開片沁,沁色當然千變萬化,深淺不一,氣泡也有氧化和沒被氧化的現象。當然,微觀也是一門系統工程,不是簡單的憑某些現象就可以斷真斷假的。

三、怎樣學習和研究釉面顯微鑒別法

不少人現在對微觀鑒定法有較大的誤解,認為只要看看氣泡的形態、觀察一下氣泡的氧化情況就是微觀鑒定了。有人看到釉面有幾個氧化氣泡,就斷言是真品。或者,以窯口不同、窯中位置不同、正燒、過燒、生燒不同,都會產生不同形態的氣泡,來認定顯微鑒別不可行。這些都是對微觀鑒定法了解不全面造成的。

微觀鑒定法的核心,就是發現和研究在微觀狀態下真品有而仿品沒有的釉面特徵。這是一個工程,一個需要眾人一起來完成的浩瀚工程。在這個工程沒有完成之前,我們只能尋找出一些「鑒別因子」,或者「准鑒別依據」,來作為傳統鑒定法的補充和驗證。這裡提到的「鑒別因子」和「准鑒別依據」,就是有可能只會在真品上出現,仿品上不大可能出現的釉面顯微特徵。也就是說,微觀鑒定法並不能鑒別仿品,但是它可以幫助人們更有把握的選擇真品。

舉個例子,前面「顯微視界下的奇觀」發布了5張釉面微觀形態圖,其中的「水滴落花」、「晶花包珠」、「眾星捧月」就屬於「鑒別因子」了。這幾種釉面形態目前在青瓷仿品中還沒有發現。此外,在前面四片越窯殘片圖中都有一種特殊的氣泡,我們稱之為「炭渣氣泡」。

炭渣氣泡

炭渣氣泡是指在正常氣泡群落中,偶爾出現的一個或幾個被侵蝕氣泡,這種被侵蝕氣泡呈現出斑斕的色彩,看上去就像被燒過的煤炭渣填充在氣泡中一樣。

炭渣氣泡是一個可信度較高的「鑒別因子」,因為這種氣泡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氣泡被多種因素氧化和侵蝕的結果。目前仿品無論怎樣侵蝕釉面,被侵蝕氣泡都只能呈現單色,而不能呈現這樣複雜的顏色。這點在前面真偽唐水注的顯微釉面狀態中也反映出來了,真品色彩豐富,仿品色彩單一。當然,仿品或許也可以通過多種腐蝕手段,來讓被侵蝕氣泡的色彩也豐富起來,如果那樣,必將是大面積的,而不可能在一片正常氣泡群落中出現一個或幾個這樣的氣泡。當然,這種說法還有待實踐檢驗。

我們再來看幾個其他的「鑒別因子」:

蜘蛛絲網

蜘蛛絲網是釉面有像蜘蛛網一樣的條形網狀紋路,這種網狀紋路非常清晰,是分布在正常釉面上,而不是受到腐蝕的釉面上。這種狀況會在釉面上大面積出現。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是指釉面上開片紋的一側或兩側,有一條與其平行的細紋或霧化面,與開片紋結合起來,看上去就像高速公路一樣。這種狀態會在釉面中多處出現。

高速公路是一個可信度較高的「鑒別因子」。這種在開片紋兩側出現的平行霧化狀態,極可能是後天在一種特殊環境下形成的。它與唐青釉水注顯微圖中出現的,開片紋兩側的氧化狀態是完全不同的。仿品中目前尚未發現此類現象。它的成因還無法得知,甚至都無法推測,所以,未來仿品要想仿製這樣的特徵,難度恐怕會超出他們的想像。

這些「鑒別因子」都是真品特有而仿品不大可能具備的鑒別特徵。「鑒別因子」在古瓷中的形態極多,需要我們去不斷發現和分析。微觀鑒定法就是利用顯微設備,來觀察瓷器釉面中能否發現這類屬於「鑒別因子」或「准鑒別依據」的特徵,如果發現了這類特徵,這件瓷器就有可能是真品了。但這只是一種可能,其可能性的大小還要進一步結合其他因素來分析、判斷。

四、如何尋找和識別鑒別因子

殘片是尋找「鑒別因子」最方便的渠道,其次是真品整器,同時,還離不開大量的仿品。我們先觀察這類瓷器的仿品,看看仿品中有沒有什麼特別的釉面特徵?如果沒有,再去觀察瓷片和真品釉面,首先尋找那些看起來很特別、很有規律性的特徵,然後再尋找這些瓷片或真品共有的特徵。

在這張圖片中,一些像蓖麻子一樣的結晶體隨處可見,它們是什麼?有沒有普遍性?我們繼續在其他地方看看。

其他釉面也到處都是,顯然是非常有規律的特徵。它們能夠成為鑒別因子嗎?那麼就找來其他釉面相類似的仿品看看,如果仿品釉面沒有這種特徵,那麼就可以認為他們是一種新的「鑒別因子」了。所以尋找鑒別因子並不複雜。麻煩的是一大堆鑒別特徵都找出來了,有的相互之間非常相似,究竟哪些應該歸類?那些應該分開?那些可以作為鑒別因子?

尤其是「鑒別因子」的準確辨別,往往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就以「蜘蛛絲網」來說吧?與它類似的絲網很多,非常容易混淆。看到過蜘蛛網的朋友都清楚,在蜘蛛網裡條形狀網格是非常關鍵的特徵,沒有明顯、整齊的條形狀,而僅僅是格子狀,那還不是「蜘蛛絲網」。

這些都還不是「蜘蛛絲網」,「蜘蛛絲網」一定是清晰的,像蜘蛛網那樣成條形的網格,這兩點都非常重要。

「高速公路」也是屬於比較特殊的「鑒別因子」,它只會在有開片紋的瓷器上出現。而且要注意與以下形態相區別:

這些顯然都不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一定是蒙在開片紋上的一種半透明霧狀晶體,當然也可能是一種釉面氧化形態,可氧化是在開片紋兩側的表層發生。而上面圖中的氧化是發生在釉與胎之間,是在釉的內層發生。在開片紋兩側釉內層發生的氧化,仿品中已多見了,所以要特別留心區別。

目前最普遍應用的是「碳渣氣泡」,即好辨認,應用又廣,而且在各種釉面上都有可能出現。但要注意,「碳渣氣泡」除了顏色像碳渣那樣複雜以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碳渣」是填充在氣泡中的。以下這類情況都不屬於「碳渣氣泡」。

純粹的氣泡土沁,炭渣氣泡的色彩像炭渣,而不是黃土。

在一件瓷器中,出現的鑒別因子越多,這件瓷器的真實性無疑就越高。在一件瓷器中,即使出現的不是明顯的鑒別因子,但各種奇特的特徵越多,真的可能性也越大。在一件瓷器中,越是在不同部位出現不同的鑒別因子或奇特特徵,真的可能性也越大。

這個氣泡可以說基本符合「碳渣氣泡」的特徵了,僅僅這一個地方還沒有說服力,看看頸部其他部位還有沒有這樣的形態?結果發現頸部的釉面形態幾乎都是這樣的類型。

根據微觀鑒定學的原理,同一件瓷器在不同部位釉面表現形態越複雜,真品的可能性越大。這釉面表現形態比較單一,不夠豐富,但是腹部與頸部是有明顯差異的。最主要的是,在釉面微觀結構中,不僅發現了「碳渣氣泡」,而且還發現了難度更高的未破泡 「碳渣氣泡」。因此,真品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龍陶瓷 的精彩文章:

八種古陶瓷鑒定的科學檢測分析方法
明代成化朝瓷器如何鑒定真偽

TAG:唐龍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