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醬紫FM·鄉音】「蝸居」的國寶

【醬紫FM·鄉音】「蝸居」的國寶

原標題:【醬紫FM·鄉音】「蝸居」的國寶


平凡的人守護著不平凡的物,時間久了他自然也就變得不平凡了。身為一名書生卻默默守護《四庫全書》多年,不曾碰過國寶一次,這期間約束他的唯有他自己。敢於挑戰自身慾望且取勝的人值得尊敬。


醬紫FM出品

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記者 姜雪媛


我的老家在西北一座普通的小城,小城很小,方方正正,走在路上,老遇著熟人,有的還是親戚。城中有鄉,鄉中有城。這個時節,正是瓜果飄香,白蘭瓜、桃子、西瓜,不但好吃,特別甜,還特別便宜,一斤西瓜才幾毛錢。農民推著車,開著車,拉著豐收的喜悅,到城裡來叫賣,滿街都是賣瓜、買瓜、抱瓜的人。沒有護城河,西北乾旱少雨。但我這一次回鄉,倒見了雨,但一陣就過去了,不像南方,動不動就大雨傾盆,一瀉千里。


小城雖小,卻有歷史。15000年前,即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至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斥逐匈奴,始置榆中縣。榆中據蘭州三十多公里,有高速公路,高鐵正在修,輕軌已經規劃。有一座山,叫興隆山,夏季乃避暑聖地,好友常務副縣長蔣睿智先生可謂「本地通」,言此處正是成吉思汗與西夏國進行戰略決戰之司令部所在地。


興隆山藏著「寶」,小城藏著「寶」,《四庫全書》這個寶貝曾藏在小城,一位叫劉永安的古稀老人,曾守護這個寶。


《四庫全書》是清乾隆皇帝組織編纂的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叢書,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下詔訪求、採集天下藏書並設館開始編纂。四庫館內彙集紀昀、戴震、陸錫熊、邵晉涵等一代宗師,可謂人文郁茂,鴻才比肩,很熱鬧。《四庫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被譽為千古之巨制,典籍之淵藪。後《四庫全書》奉旨總共繕寫成7部,分藏各處。但在其成書後的兩個多世紀中,世道常不太平,戰亂頻仍,災禍連連,內憂外患,致《四庫全書》命運多舛,屢遭劫難,有4部被毀。20世紀60年代中期,經周恩來總理批准,文溯閣《四庫全書》調撥甘肅省圖書館收藏。1971年6月,文溯閣《四庫全書》由軍隊秘密押送至榆中縣,存放於佔地面積30畝,建築面積2400多平方米的專庫之中。


專庫位於甘草店,我去過甘草店很多次。甘草店距小城二十多公里,在歷史上是甘肅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是連接甘、陝、川、青的「旱碼頭」,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處。但我一直不知道《四庫全書》竟「蝸居」於此。《四庫全書》遷至家鄉的這一年一月,我呱呱墜地,真是巧合。



拜訪劉永安先生不用去甘草店,他早已退休,現居於小城一隅,頤養天年,但身體有微恙。我們提前一天預約時,他樂意和我們見面。是一個格外清爽的早晨,我們在街邊很方便地買了一些瓜果,來到他居住的小區,打了電話,上了樓。

老人精神矍鑠,非常健談。他對那段歲月記憶猶新。


是二十幾年前的事。那時他已是公社(現為鄉)黨委副書記,他是師範畢業生。那個年代,師範畢業生很吃香,我們開玩笑,如果他當年不去看護《四庫全書》,說不定後來能當大官。他哈哈大笑,不置可否。當時《四庫全書》正藏於他工作的那個公社。由於工作上時有聯繫,他去過專庫,天下的讀書人誰不知道《四庫全書》?他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決定去專庫,去守護《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屬於國寶中的國寶,不是誰想去就能去的,但劉永安「根紅苗正」,很快得到甘肅省圖書館批准,同意調入。


老人清晰地記得,他在去省圖書館報到時,老館長曾親口轉述了周恩來總理說過的一番話,大意是,一座城市毀了,可以重建,但是《四庫全書》毀了,就再也建不起來了。剛過三十的劉永安聽後心潮起伏,一種崇高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帶著理想和使命,劉永安從蘭州搭乘班車返回專庫,成為《四庫全書》的專職守護者。換了滿意的工作,當時生活條件雖然艱苦,但也理應慶祝一下,但組織上有紀律要求,《四庫全書》是國寶,專庫是保密之地,天機不可泄露。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妻子不知道丈夫換了什麼工作,具體工作內容是什麼。有一次,妻子去看望他,進了第一道大門,不知道這裡是幹什麼的,問劉永安,他笑而不語。第二道門裡就是《四庫全書》,他沒讓妻子進去。

圖書的保管,防火、防潮、防塵最為緊要。專庫所在地空氣乾燥,年降雨量僅323.5mm,在保存紙質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劉永安的職責是看好大門,看好二道門,做好接待工作。在他任期內,省委書記來過,省人大主任來過。除了妻子,其他的親朋好友、同學,想進入專庫,沒門。劉永安是本地人,又在基層當過領導,熟人不可謂不多,但他「嘴緊」,從來不說,所以當地人都不知道眼皮子底下的這個倉庫竟然藏著國寶,只看到那裡大門緊閉,戒備森嚴,還養著狼狗。


作為專庫的守護者之一,作為一名書生,劉永安何嘗不想親眼目睹《四庫全書》之廬山真面目,但他知道自己的職責。他曾幾次進入藏書的「密室」,查看保管情況,看著那一個個楠木、樟木盒子,嗅著迷人的木香、書香,他似乎陶醉了,索性讓自己的靈魂徹底沉迷於知識的寶藏。他一次都沒有打開過「國寶」。



整整兩年,730個日日夜夜,劉永安基本上都是在專庫工作與生活的。在劉德田、劉永安等人的精心守護下,《四庫全書》沒有發現潮濕、發霉和長毛現象,也無蟲蛀、指印、唾液、灰塵、污濁空氣等污染。

我們問起劉永安當時的感覺,他先說了兩個字:寂寞,又說了兩個字:光榮。


文溯閣《四庫全書》後來有了更好的歸宿,2005年7月,隨著蘭州九州台藏書樓的建成,《四庫全書》搬了新家,至此,《四庫全書》在我的家鄉存放長達34年之久,那是小城的光榮,是故鄉人的光榮,也是甘肅人的光榮。


劉永安守護的曾經的「戰備書庫」如今依然存在,裡面仍藏著很多典籍,那些古樸的書香,依然熏陶著人傑地靈的小城,還有小城的山,小城的地,小城的莊稼,小城的人,以及文化人的心靈。


來源| 羊城晚報2017年02月02日A06版


作者 | 許鋒 施愛民


圖片 | 視覺中國


編輯 | 大方


平凡的人守護著不平凡的物,時間久了自然也就變得不平凡了。同意請點一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羊城晚報 的精彩文章:

女排頭號對手義大利連續橫掃!埃格努砍18分希拉10分4人上雙
金秋進補,高檔中藥材如何煎煮才不浪費?

TAG:羊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