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得一即三,全三即一,果能證得本來,三法便成餘事

得一即三,全三即一,果能證得本來,三法便成餘事

戒定慧王驤陸《大鑒禪師法寶壇經述旨》三法,非可分修,得一即三,全三即一,果能證得本來,三法便成餘事。




得一即三,全三即一,果能證得本來,三法便成餘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志誠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師處,學道九年,不得契悟,今聞和尚一說,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為教示。師曰,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未審汝師說戒定慧行相如何?與吾說看。誠曰:秀大師說,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凈其意名為定。彼說如此,未審和尚以何法誨人?師曰: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但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五]如汝師所說戒定慧,實不可思議,吾所見戒定慧又別。志誠曰:戒定慧只合一種,如何更別?[六]師曰: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見有遲疾。汝聽吾說,與彼同否?吾所說法,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七]自性常迷,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痴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八]


得一即三,全三即一,果能證得本來,三法便成餘事



[五] 戒有禁止之意,惟對於惡,善則不言戒也。戒果上之惡,為立戒條戒相等,而戒因上之惡,則定慧是其戒矣,人能於因上得定開慧,因果洞明,即無入惡戒惡之過程也。密宗以定慧為大戒,乃真學戒,而得戒體者,非徒習戒相者所可比也。三德本同一體,初學方便,與直證戒體者不同,豈有定法?今彼分為三截,且偏重於事相,語亦未圓,不知三法非可分修,得一即三,全三即一,未有定而不慧不戒,亦未有戒而不定不慧者也。于慧亦然,況三法本是名言假用,果能證得本來,三法便成餘事。六祖開口即破其法縛,謂本來無法,以本來凈故,何得妄言有法與人,反使其顛倒耶?惟既已枉受業縛,今且隨方便而解釋,以幻制幻,不廢於假名耳。此等處,最見力量,於根本上,亦可探得消息,其旨微矣。

[六] 戒定慧,論名原只一種,豈知人有八萬四千,法門亦隨之無量,豈可執一耶?

得一即三,全三即一,果能證得本來,三法便成餘事


[七] 戒定慧,本由心建,心無過患,即不須戒矣。戒於果者,著相以求也,故曰相說。對下根人說,不得不就相歸性,對上根人則逕由性上下手,先歸到空寂,則一切解決,最簡凈,最快當,亦最究竟,一了百了。可知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原為鈍根人設,但不可廢也,是名方便。

[八] 此五句偈,重在心中無非無痴無亂,而出發點,還在自性。見到不增不減之自性金剛,則得三昧正受,雖有去來,無不自在矣。乃不戒之戒,由內證戒體而外全戒相者也,此為由果尋因,根本上著手,隨人而轉,非有定法,多諍何益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讚歎、隨喜
業力、輪迴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