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奇:每天這樣發獃5分鐘,勝吃人蔘一個冬

神奇:每天這樣發獃5分鐘,勝吃人蔘一個冬

每天發獃五分鐘。

不是都說要多動腦,大腦越用越靈活嗎?為什麼要我們發獃呢?發獃至少有五大好處:集中精力、活躍腦細胞、緩解焦慮、增強記憶力與創造力。

發獃

發獃是疾病自救的良藥

西醫學鼻祖希波克拉底很早就說過,「身體是最好的藥物」。無非是告知後人, 身體的潛能本身就可以治病救命。

只是很遺憾,後人沒給潛能發揮的機會,它被各種醫療手段,以及各種貌似積極的求生慾念,遏制住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發獃就是一種疾病自救的良藥。

韓國舉辦發獃大賽

發獃的人有獎

第十屆慕尼黑數字生活設計大會上曾發布數據顯示,每位手機用戶平均每天查看 150 次手機,也就是說,除休息時間外,每人平均每 6 分半鐘就看一次手機;再加上工作中的連續用腦,我們的大腦得不到片刻休息。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韓國首爾舉行的「發獃大賽」在網路成為熱門話題,主辦單位表示,現代人缺乏時間休息,故舉辦發獃比賽,讓國民大腦能休息一下。專家們表示,這樣做對身心健康非常有好處。

韓國發獃大賽第一名。

發獃是讓大腦休息的好方法

大腦本身容量可以說是無窮的,但同時一下子進入大腦的信息太多,大腦就會超負荷。如何做呢?發獃就是最好的讓大腦休息的方法。

人只要有精神活動,就會有腦電波活動,而人在發獃的時候,腦電波只有8~14赫茲,這時人的意識活動減弱,處於清醒而放鬆的狀態,對生活節奏比較快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調劑。

保護心臟

研究發現,每天適當發會呆能將焦慮和抑鬱降低 25%,心臟病患者發病的風險也降低。研究發現,當冠狀動脈病患者的精神壓力達到平時 3 倍時,更易死亡。

大腦皮層的灰質變厚

腦細胞更加活躍

「發獃」與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的喬·卡巴金博士提出的「正念減壓」類似,即通過冥想、坐禪、呼吸控制等方式觀照自身,達到放鬆身心的目的。

首都師範大學心理系劉興華副教授發表在《中國心理衛生雜誌》上的一項對照試驗中指出,正念訓練能有效提升參與者的主觀幸福感。而卡巴金博士的一系列實證研究也表明,做正念療法六到八周之後,參與者大腦皮層的灰質變厚,腦細胞活躍程度也有了明顯提高。

癌症+精神分裂症

結果居然…

《北京晨報》有過一則這樣的報道:我們身體機能的發揮,是要通過大腦皮層支配的,大腦皮層是人體神經的最高級中樞,之所以因為「心重」而生病,就是因為大腦皮層對身體下層功能的管束和干預太多了。

《北京晨報》數字報,發獃是最省錢的養生辦法

癌症難治,但癌症治癒甚至自愈的先例不少,早前有過研究:有的病人在得了癌症後,又得了精神分裂症,這原本是雪上加霜,但有的病人體內的癌腫卻逐漸消失了…

研究者將這個奇蹟的發生,歸結為心理使然——精神分裂者的大腦皮層不再像精神正常人那樣,產生情緒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放空」的,效果等同於發獃。

如果你不會氣功,也不懂參禪,那就可以發發獃、放放空,時間越長,身體自我修復的機會就越多,疾病的痊癒機會也就越多。

發獃的方法:什麼都不想

發獃就是呆在那裡什麼都不想,頭腦徹底放空。如果能每天發獃20分鐘,是一種省錢又有效的養生。

實際上,腦力衰退從16歲就已經開始了,只不過,我們通常要到四十歲左右才會感覺到。專家說,腦動力不足會讓我們記憶力下降、分析複雜問題的能力降低,偶爾發發獃,能夠幫助在衰老路上飛奔的大腦減速。

1

不眨眼發獃法

中國科學院心理專家指出:在手機上設個鬧鐘,每隔 50 分鐘提醒自己站起來給花澆澆水,伸伸胳膊,睜開兩眼,讓自己盡量不眨眼,專註於眼睛的控制,頭腦的思維就停止了,大腦也能進入休息狀態。

2

呼吸發獃發

發獃時還可以搭配「腹式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肌肉上,主動地收縮或舒張腹肌,進行5—8次緩慢腹式深呼吸,不但可以減壓,也可增加大腦的氧氣供應。

看完本文,馬上放下手機,開始一天的發獃時間吧!衛計委喊大家來發獃啦!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

「發給第一個你想到的人」

養胃、氣血不足、高血壓、白髮、過敏、泡腳、脫髮、貧血、咽炎、脾虛、口臭、宮寒、脾胃、感冒、咳嗽、失眠、怕冷、腰痛、祛濕、補腎、頸椎病、心血管、祛斑、體寒、痛經、等

診斷:手診、舌診、面診、手指發麻、腎陽虛、腎陰虛、脫皮

穴位:腎俞穴、足三里穴、天柱穴、關元穴、湧泉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常識 的精彩文章:

家裡從來不用買垃圾袋!這個辦法你值得擁有……
通知:醬油瓶上有2個字很重要,以後看準再買!

TAG: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