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總是對身邊的人很好,卻不懂得善待自己,是因為缺乏一種能力

總是對身邊的人很好,卻不懂得善待自己,是因為缺乏一種能力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F先生曾向我講述他的煩惱,他說身邊的人經常說他人很好,很會照顧人。因為每次在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他都會馬上伸出援手。

總是對身邊的人很好,卻不懂得善待自己,是因為缺乏一種能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但是,他最近卻發現,雖然他能夠給別人帶來能量,但自己身上的能量彷彿已經枯竭了。當他獨處的時候,總會感覺自己做的不夠好,忍不住自責,甚至一個人悄悄的哭泣。

他不明白為什麼會造成當下的局面,不明白自己到底有沒有表面看上去的那麼正義,還是只剩下一顆善於掩飾自己痛苦、充滿自責感的心。

總是對身邊的人很好,卻不懂得善待自己,是因為缺乏一種能力

其實,F先生之所以會對自己失望、難過,是因為他對自己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懷。心理學家Neff對「自我關懷」這個概念做出了較為系統的闡述,他認為自我關懷是一種能力,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

需要我們擺脫孤立化的想法

有的人在遇到不幸的事情時,會覺得自己就是痛苦的中心,自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倒霉的那個人。

對於一些生病或者遭遇變故的人來說,這種孤立化、災難化的想法最為常見,他們會覺得為什麼自己就是最倒霉的那個人?為什麼別人沒有經歷這些痛苦?

而當他們持有這種想法時,就會產生很多消極的心理暗示,覺得自己是最慘的,導致把自己身上的痛苦不斷放大,最終無法自拔。

總是對身邊的人很好,卻不懂得善待自己,是因為缺乏一種能力

並且這樣一來,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孤單的,是無人理解的,這種心態會加劇他們的痛苦感。其實,遭遇不幸的人很多,我們可以試著用一種更加寬泛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

當我們把心門打開了,便會注意到那些平常忽略的部分,從而一定程度的減少自己孤獨感、痛苦感。

學會像安慰別人一樣安慰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為總喜歡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要知道,一件事情的發生,是由主觀、客觀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比如你在某項任務中失敗了,可能是市場不景氣或者運氣不太好,而你卻覺得是自己能力不足才導致這樣的結果,自然會產生內疚、自卑的情緒。

總是對身邊的人很好,卻不懂得善待自己,是因為缺乏一種能力

你不妨想想,當你朋友感到失意、難過的時候,你是怎麼安慰他們的。你一般會勸他們,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一籌莫展,你會幫助他們找到一些可能的突破辦法,並告訴他們這件事不是他們的錯。

為什麼不把這些思維方式用到自己身上呢?試著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客觀、理性的看待這件事,而不是一味的自責或抱怨,去給予自己更多的耐心與關懷。

總是對身邊的人很好,卻不懂得善待自己,是因為缺乏一種能力

體察自己當前的情緒

學會自我關懷,還要學會及時體察自己當前的情緒狀態與感受。靜下來,看看自己目前是內疚、悲傷、還是憤怒。

當你感受到自己目前的情緒時,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緒?自己有沒有過度反應?不妨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像朋友一樣勸勸自己,讓自己心情獲得好轉。不要一味的鑽牛角尖,在這種情緒中不出來,不僅不能幫助問題的解決,還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

總是對身邊的人很好,卻不懂得善待自己,是因為缺乏一種能力

知道了以上自我關懷的三種方法後,不妨運用到實踐中去吧。當你以後產生這些自我苛責、對自己不耐心時,就能及時調整自己狀態,減少自己給自己增添的痛苦。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行為心理學》

和雙胞胎中的一個談戀愛,平時應該怎麼區分?
總是對身邊的人心存戒備,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屬於一種危險的人格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