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防守街亭上,馬謖為什麼要違背諸葛亮的軍令?

在防守街亭上,馬謖為什麼要違背諸葛亮的軍令?

原標題:在防守街亭上,馬謖為什麼要違背諸葛亮的軍令?


街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場戰事,發生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期間,也是這次北伐戰爭中一場決定性戰事。對於街亭之戰來說,因為馬謖違背了諸葛亮的軍令,執意捨棄水源,選擇登上南山據守而非佔據山下的城鎮;禆將軍王平曾多番規勸,但馬謖都不接納。在此基礎上,馬謖被張郃擊敗,重鎮街亭失守,直接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利。當然,因為街亭之失和戰敗後的逃跑,馬謖被諸葛亮下令處死,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人物。那麼,問題來了,馬謖為什麼違背諸葛亮的軍令,選擇登上紮營呢?馬謖的目的是什麼呢?



首先,從全局來看,蜀漢丞相諸葛亮一次北伐的目標便是斷有隴右,獲得這裡的人口、土地和馬匹。而塞絕隴道,隔絕關中救兵至關重要。諸葛亮深知這一點,曹魏也深知這一點。在此基礎上,魏蜀雙方就在街亭這個地方開始了攻守拉鋸戰。由此,對於諸葛亮來說,對於馬謖的安排也是非常明確——守住街亭,阻擋魏國的援軍進入到隴右地區。等到諸葛亮可以平定隴右地區後,就可以派遣大軍來支援馬謖了。換而言之,馬謖不需要立下什麼戰功,只要能成功防守就是大功一件了。



但是,從馬謖後來的行為可以發現,馬謖的想法和諸葛亮的預期出現了一定的偏差。馬謖和諸葛亮的訴求是矛盾的。一方面,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訴求是穩住街亭,為蜀漢大軍鞏固隴西爭取時間。另一方面,馬謖的訴求則是立下不世之功,也即擊敗曹魏支援的大軍,以此在蜀漢將領中脫穎而出,這是其違背諸葛亮的軍令、選擇登上紮營的主要原因。如果馬謖只是成功防守住張郃的軍隊,只能算是在丞相的命令下完成任務,即便立功,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功勞。但是,馬謖如果能夠擊敗張郃的進攻,不僅能立下大功,也能夠在蜀漢證明自己的能力。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就馬謖的生平來說,馬謖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在劉備去世,劉禪即位後,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馬謖為參軍。對於馬謖這個人,因為謀略過人,諸葛亮不僅器重他,而且經常會採納馬謖的計策。但是,對於理論知識豐富的馬謖,卻沒有多少帶兵作戰的功績。尤其是和趙雲、魏延、王平等蜀漢將領比起來,馬謖更加有點「紙上談兵」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劉備向諸葛亮表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最後,對此,馬謖很可能知道了劉備對自己的評價。即便不知道,「言過其實」很可能就是蜀漢人士對於馬謖的一個主流看法。而這,無疑讓智謀過人的馬謖感到不滿,至少是想用實際行動來回擊這一說法。於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時,馬謖獲得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也即被諸葛亮安排去鎮守街亭這個要地。對於這一次統帥大軍的機會,馬謖希望藉此一展身手。面對曹魏將領張郃的軍隊,馬謖捨棄水源,選擇登上紮營,以此尋找機會來反擊張郃。當然,最終的結果是馬謖真的是「紙上談兵」,不僅沒有擊退張郃,反而自己是潰不成軍,丟了重鎮街亭,並且最終被諸葛亮下令處死。


文/情懷歷史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蜀漢的最後一戰:諸葛亮、張飛的後人力戰而死!
劉備的四位頂級謀士,可惜後來只剩一個諸葛亮!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