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歷史中的明君和暴君都是聰明人?

為什麼歷史中的明君和暴君都是聰明人?

在歷史中有一個很多人都能看出來的一個特點,無論是明君還是暴君都是聰明人,例如最鮮明的兩個對比,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其中的楊廣是知名的暴君,而李世民是知名的明君,但是這兩個人都是聰明人。

隋煬帝楊廣不僅僅是歷史中的君主,同時他也是當時十分有才華的詩人,在《全隋詩》中收錄了他40多首詩,可以說他作詩的才華十分的突出,但是他之所以被稱為暴君不是因為他因為寫詩而荒廢了朝政,而是他太想勤政了,導致了國家承受不了他的「勤政」,於是在他的統治下,很多人官逼民反,最終導致了隋末農民大起義,而後來他的才華被他的暴政所掩蓋,以至於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個暴君卻不知道他是一個詩人。

為什麼歷史中的明君和暴君都是聰明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唐太宗也是一個十分有才華的詩人,但是他作詩的才華被他的政績所掩蓋了,以至於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貞觀之治」被所有人所熟知,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個詩人。

為什麼歷史中的明君和暴君都是聰明人?

從某些方面去想,李世民和楊廣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兩個人都是十分有才華的詩人,兩個人都想在自己統治的時期做出政績,兩個人都非常的勤政,但是為什麼這兩個人的作為在後世的評價有著天壤之別呢?

首先先看楊廣,他十分的想有所作為,但是,他太心急了,他在位的一開始就修建東都洛陽,修建長城,開鑿運河,同時為了向外展示自己國家的富足,不斷的四處出巡,每次出巡的人員就達到十萬之眾,可以想像,雖然楊廣十分的想有作為,但是他想做的太多,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時間有限,於是就想在有限的時間做無限的事情,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運河被開鑿出來,東都洛陽被快速的修建出來,長城也被快速的修建,同時在對外展示國家強大的時候又過分的鋪張浪費,雖然他的作為表現了出來,但是卻沒能考慮到百姓的感受,其後果可以想像,百姓不得不反,當百姓出現叛亂的時候,楊廣的驕傲沒有了,他十分的害怕聽到這些消息,心裡變得越來越脆弱,一直到最後的失敗。

為什麼歷史中的明君和暴君都是聰明人?

李世民就不同了,李世民在楊廣這個先例中知道了正確用人才會讓統治長治久安,他所任用的人才有很多人在後來非常的出名,其中有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徐世績等等,其中的魏徵經常的給李世民找不自在,李世民卻沒有因為這些不自在而疏遠魏徵,可見李世民是一個聽得僅意見的人,而魏徵也提供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意見,那就是:「『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以為可畏,誠如聖旨。」這也句話也協助李世民成就了「貞觀之治」。

為什麼歷史中的明君和暴君都是聰明人?

楊廣和李世民都是聰明人,才華可以說不相上下,但是一個關注百姓,一個不關注百姓,所以關注百姓的李世民成為了歷史中知名的明君,但是楊廣卻因為只想著自己的抱負而成為了歷史中知名的暴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端的自己 的精彩文章:

清朝兩個知名的懸案,一個關於皇帝,一個關於妃子
隋煬帝楊廣是勵精圖治的一個皇帝,是什麼原因讓他的好事變壞事的

TAG:雲端的自己 |